百度搜索 | 谷歌搜索 
首页 | 小说 | 随笔 | 散文 | 诗歌 | 推荐 | 文集 | 留言板
 您的位置>>小桥·流水·人家>>散文>>品读辛弃疾
品读辛弃疾
文 / gjch 2005/10/2 17:58:42 发表| 已被阅读过 1259 次| 评论4
   昨晚,在灯下读着辛弃疾的词,突然心中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感动。我们这些后辈应该感谢他,历史应该感谢他,感谢他来自那个岁月与众不同的呼声,感谢他在词人人格上艰难的探寻。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历城人。辛弃疾的青年时代在沦陷区中度过,他亲眼目睹了强暴者的凶残和沦陷区人民所受的苦难,遂立下驱逐鞑虏的心愿。1161年,年仅21岁的辛弃疾组织了一支两千人的队伍,不久加入了耿京领导的天平军,并任掌书记。南归后,历任湖北、湖南等地地方官,后因上书朝廷抗金被罢免,闲居二十余年,晚年曾两度起用,但始终未受到重用而不能尽其才,最终郁郁寡欢地离开了人世。丰富的人生阅历尤其是抗金的那段军旅生涯,使他的词蕴蓄着别具一格的生气。因他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词风,是它成为词坛的一大宗派,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诚然,他的词充满了豪气,像“截江组绕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等等,让人读来心情澎湃。但苏词却比辛词似乎还缺少一种短兵交接、战马嘶鸣的声音,缺少一种征人思乡、披星戴月的气氛,这是特有的军旅生活熏染成的,这是特有的军人情怀溶汇成的,这是驰骋战野、旌旗飘舞的“帅”气。“帅”气不是想有就有的,它是一种军人风骨、一种琵琶、羌笛的吟唱,一种角弓刁斗的交响,没有这些阅历和沉淀是难以迸发出来的。总之,“帅”气是辛弃疾戎马生涯、爱国思想的积聚。
   辛弃疾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人词家,而且是一位文明的传播者与人格集成者。他从威风凛凛的战士,经过数年的磨练,回归为集聚百家、独树一帜的词人。刘克庄评价说:“公之所作,大声膛嗒,小声铿锵,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浓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忘不了秋风肃杀的“沙场点兵”,忘不了灯火阑珊处的“众里寻他”,忘不了“气吞万里如虎”的豪壮,忘不了“断肠片片飞红”的柔婉,忘不了“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祥和,忘不了“郁孤台下、行人泪”的悲愤,更忘不了“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他的一生都在迁徙着、跋涉着,就像一只永不停歇的时钟,成功地由武将转变为词家,又由词家转变为农夫,又由农夫转变为文官。他的形体确实在大半个中国辗转着,可他的心灵却早已找到归宿。他决心用唱词记下生活的点点滴滴。事实证明他确实做到了,正是由于他,南宋后期冰冷的文坛才刹那间感到温暖。虽然没有盛唐、北宋的大气、宏伟,但他俨然已成为南宋文坛的脊梁。他让人看到了金人铁骑下中国文人带来的一线希望。他的词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劳苦大众的同情,抒发了壮志未酬的苦闷。词中充满了战斗精神,没有丝毫的媚骨和奴颜,这使得他的词仿佛一把把闪亮的战刀,冲锋于南宋文坛的前线。他没有像屈原“一跃冲向万里涛”,没有像陶潜“采菊东篱下”、“带月荷锄归”,没有像李白徘徊于杯斗之间”散发弄扁舟”,也没有像陆游“寂寞开无主”,而是握紧金戈驰骋于沙场。他没有逃避现实,而是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审视着社会,一支激情凝注的笔剖析着社会。他站起来了,终于以千百年文人纤弱的身躯站起来了,向着苟且偷生的南宋王朝发出愤怒的呐喊,喊出了压抑的心声。他就像一只“不啼春泪尽啼血”的杜鹃,一声声,时时刻刻警醒着那个风雨交加、雷电共鸣的荒唐时代。
   他的词犹如一首首战歌,一幅幅画卷,以强劲的声音喊出中国文人最真实的告白,以冷静的思考绘出中国文人最浓烈的色彩。这声音犹如奔腾不泻的江水,穿越了历史;这色彩犹如巍峨绵延的高山,刺破了时限,至今仍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辛弃疾,这位伟大的词人已离我们远去,但他的词却青春永驻,他崇高的人格也像一把永不熄灭的圣火,传承给后世的炎黄子孙,激励着我们继续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
《品读辛弃疾》相关评论 共4

网友:liu pei (liupeiwww@sina.com)来自: At:2006/6/3 17:46:13
主题: good
我是一个高三学生,对于先生的文才,在下佩服至极



网友:浩峰(zhqjfm@sohu.com)来自: At:2005/10/27 23:50:35
主题: 浮一大白
邦弱自偏安 独作铿锵言 今人思稼轩 何日收台湾



网友:好(789456123@1232.cn)来自: At:2005/10/3 8:26:14
主题: 我喜欢
很喜欢



网友:焦王(jiaofq2000@163.com)来自: At:2005/10/2 21:59:13
主题: 同意
先生知识广博,真是佩服之至。




页数: [1]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章丘小桥原创文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wenxue.zqb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5000044号 鲁公网安备 37018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