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月*清灯*诗卷*悟心
|
文 / gjch
2006/1/13 21:38:49 发表| 已被阅读过 1264 次| 评论1篇
|
 |
吾名高建成,明水贺套人也。
实年二十,七月生辰。
等钟军之弱冠,共威虎之啸鸣。
何日请缨,望甘罗之帷帐;
明朝投笔,慕稼轩之从容。
吾乃沧海一粟,茂林只叶,常人也。
有七情六欲,食五谷杂粮,
觉春秋冷暖,品百味人间。
聚天地灵气,知伦理仁道。
孔孟风长在,江北第一高。
吾祖盛德,于吾村首设绛帐。
三尺讲台,十年一日。
兢兢业业,勤耕不辍。
家世渊源,后承祖命。
有一伯一姑一姨,舌耕振铎,
均授文学。
故吾幼深沾文学之习气,
未及入门,而耳濡目染多日矣。
然吾质愚钝,久传不效。
欲驰骋千里,而力不足也。
吾儿时顽劣不能教,常与二三友驱驰于荒野,
鲜安于家。
慈母仁爱,耳提面命,难易吾之秉性。
严父大义,搜书斥读。
不惜重金,四方鬻之。
既得,细读之,乍觉书中百味俱然。
自此,手不释卷。常于灯下,苦读不已。
乃至两目茫茫,难以明见。
及至初中,遇一良师。
谆谆教诲,循循善诱。
常与其求索文学之奥妙,
自谓: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千钟粟,
书中自有颜如玉。
然啮之,味同嚼蜡;
视之,白纸黑字;
售之,不值黄金之十一。
而余亦耽于其中,其乐陶陶,难以自拔。
吾师常嘱余作文以记之时事,或以稿投之,
或以日志存之,以激吾心。
吾谨遵之,遂而笔耕不止,长如流水。
然语无伦次,言不达意,
拖沓冗长,繁简不当。
自觉若粪土,仁师亦褒扬。
偶有小诗登于校刊之上,虽无大篇,
亦辟谓“豆腐块”见于页脚。
自此,声播于校,而余甚赧之。
待入高中,又遇良师。
吾师常语于余曰:书者,善读,
可当药也,能医人之愚;
文章者,常写,可当友也,
能解人之愁。
遂而授余以书,教余以文。
吾得之,如获至宝,
读之,审之,诵之,习之,
不知疲倦,怡然自乐。
于是,文章大有长进,吾师亦称之
曰:或如涓涓之溪流,娓娓而谈;
或如浩浩之大海,壮怀激烈。
余甚不敢当,而益自信。
期年,《感悟人生》登于章丘日报也。
家人大悦,师友盛赞,吾亦甚感欣喜。
假期,于章丘网络文学设一文集,
曰:《兰馨竹香》。常有感慨,
发于其上,凡百余篇矣。
吾逢文学,实乃偶然。
吾爱文学,可谓潜移默化也。
吾虽少王勃之才敏,然有匡横
凿壁偷光之恒志;
吾虽无李贺之早成,然有祖莹
藏火夜读之毅力。
天降大任,困其身心。
龙门行万里,然后《史记》成;
温公阅百书,遂而《通鉴》就。
是以大厦立千尺,泰山高万仞,
非一日之功也;
粒沙俱瀚漠,滴水汇汪洋,
乃万世之业也。
锥处囊中,不去其锋利;
金埋沙里,不失其光泽。
正是:粉墨不杂揉,朱紫不共色。
龙门可跃,金榜易求。
吾深知:文学之路难于上青天,
然书山勤为径,
学海苦作舟。
吾虽愚钝,熟可生巧。
御气驾云,乘风破浪。
一朝坎坷路,千里荆棘林。
回看青云处,江涛波粼粼。
大丈夫立业,不惟有超世之才,
亦有凌云之志。
稼轩有言曰: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所谓: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早树立者,易奔驰千里;
晚树立者,易寸步难行。
笨鸟先飞,飞可及之碧落;
狡兔不行,行亦止于跬步。
吾深晓:吾质愚钝,勤难补拙。
然栋梁之木,一寸之朽,
良工不弃。
吾深受众人厚恩,如履薄冰,
惟有用心事务,尽力而为,
勤勤恳恳,善始善终,
方可无愧天地,不负栽培。
|
|
|
*************************************************************** |
|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