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锦屏夜话》缉一之一《文祖村名的传说》
|
文 / 牧羊大叔
2006/6/1 21:22:58 发表| 已被阅读过 660 次| 评论7篇
|
 |
在远古时代,今文祖地带便有了村庄。那时期,尧已是很有名望的联盟部落首领,统治多数汉族部落,只有少数部落还在互相争夺残杀。
当时的文祖地带,三面环山,一面平原,地势优美,土地肥沃。为争这地盘,北部落(今章丘)与南部落(今莱芜)发生了战争,仗打了十几年,今天攻过去,明天又打过来,双方伤亡都很大。老百姓为避战争之苦,弃庄逃进了深山,建起洞穴和防侵的厚石墙,到夜间才下山种地收庄稼。原有的村庄已墙倒屋裂一片狼籍。
几十番征战以后,两部落大伤元气,面临被其它强部落吞掉的危险,双方只好派特使向尧讨教,并愿意加入尧的部落联盟。尧非常高兴地接待了双方特使,认为此事关系重大,便派他信任的舜来处理两部落之战争。
舜在双方文宫伴陪下来到此地,一连几日只是游山玩水,并不提边界之事。每到两郎山南东岭便凝目仰望,然后回营休息。文官个个不解其意。数日之后,一文官忍耐不住,问起边界之事。舜微笑着说:“天意早定。”他挥手向东岭峰顶一指,“顶峰耸立石人石马,上苍喻示,此处为界方能人收兵马下鞍,天下太平。”官员们一听,个个拍手叫好。从那以后,两部落定界和好,百姓又过起了安宁日子。人们非常佩服舜的文博德善,纷纷要求立块界碑,并刻上舜的名以示纪念。舜说:“我受尧之托来处理干,论德论文我都不及尧,要说刻名纪念,只有刻上“尧”字。于是,界碑上便刻了“尧文德之租界”六个大字。
后来又经春秋战国战乱,村庄建了被摧,摧毁又建,历经几朝,曾设“广宗县”“东国城”等地名。
明永乐年间(公元1043年)孙、张、万等姓从河北枣强迁居此地,种地时挖出了界碑。此时碑已断几截,“租”字的禾木旁只留下半边,“界”字只留下半个田字,碑前四字清楚可见。人们不解其意,便请一老道士化解。老道看罢连声说:“好好好,此地乃尧帝之祖庙也。”
于是, 人们又建起一座庙,立上了庙碑。原“尧文德之租界”的界碑,经老道讹点成为“尧文德之祖庙”的庙碑。“文祖”村名成为庙名简化而得。
|
|
|
*************************************************************** |
|
《《锦屏夜话》缉一之一《文祖村名的传说》》相关评论 共7篇 |
|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