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0六年六月十八日,有幸来美丽的泉城济南参观首届文博会,心中波澜起伏、群峰叠起,欲挥笔以记之,然场面之浩大,会场之繁荣,又使我不知从何说起.
来到舜耕路会展中心,但见人头攒动,笑语喧哗。这里成了文化的海洋,知识的源泉。2500多年的中国文化踏着历史的列车齐聚文博,向世人显示着其博大精深,展示着其瑰丽辉煌,散发出其魅力无穷,吸引力着人们不远千里向她翩翩走来。随着流动的人群,任你自由地徜徉,尽情地洗涤,随意地释放,寻找真实的自我。
瞧,那位戴眼镜的卖报人,认为今天的报纸可以免费了,于是,报纸放在流动车上,便躺在椅子上打起盹来,继而酣睡起来,腹部还一上一下地动着。前来观看的人们向这位客人打着招呼。谁曾想,竟是大众报业展台做的一个广告模型。其形象逼真,引来众人驻足观赏,有些人还好奇地亲自摸一下他的手和浓密的黑胡子,甚至拍拍他的肚子。信步东走,只见《孔子行迹图》《论语》《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人物形象在全国著名剪纸艺术家卢雪女士的手下,呈现着蓝眼睛的俊俏,黑眼睛的潇洒,古代人的智慧,现代人的豁达。不由地使你从底里发出惊叹:这样巧夺天工的剪纸艺术作品恐怕只有天仙玉女才能做得出来吧?!惊叹之余,又传来了一阵喝彩,循声望去,但见那边挤满了男女老少,近前一看,原来是位丹青妙龄女郎正在现场为人们拓名赋诗用指作画。只见她那纤细的手指在浓浓的墨上醮一下,随即在宣纸上洒墨为书,瞬间一幅清雅的诗画天然浑成,展现眼前,其灵动之气吸引了众多喜爱书画的人们站在一旁细细把玩欣赏。
走上二楼展厅,一幅巨型作品《中华根》以磅礴的气势征服了众人。这幅作品长20余米,高约8米,是由麻绳、红麻等材料编制而成的,是山东特殊职业学校的聋哑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奋战48昼夜的结晶,其根须延伸四方,展示了中华民族众多不屈的奋斗者那种默默奉献的可贵精神。找到了,找到了!在这艺术的海洋里,我找到了自己,找到了那个原原本本的我。看,那二十多年前的沂蒙山村里,那古老破旧的低檐里挑灯夜读的学子;那村头的麦场上,麦垛旁正在打场的农夫;那山涧的小溪里,嬉戏的孩童;那山坡上放牧的娃子;那坐在村头远望的亲人,那迎亲的车马、队伍------绵亘蜿蜒的沂蒙山飘荡着淳朴,流淌着自然和亲切。这是山东职业艺术学院展台的一幅巨型作品《沂蒙山场景——迎亲》,是二00六级一位本科毕业的学生,一百二十多个日日夜夜里对家乡一往深情的倾诉。作品长9米,宽2米左右,是用泥土、沙石、胶等材料制作而成的,其工笔精细逼真、栩栩如生令人拍手叫绝。
会展大厅里,来自全省各地的展品琳琅满目,各具特色,参展的人们扶老携幼,摩肩接踵,有全国著名学者、人士,有编辑、作家、艺术家、书画家,也有普通的教师、学生、工人、农民、医生,真是“百家艺技向春售,件件瑰宝喧日昼”。文博会,知识的荟萃,产业的兴旺,民族灵魂的再现。
难忘山东省第一届文博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