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 谷歌搜索 
首页 | 小说 | 随笔 | 散文 | 诗歌 | 推荐 | 文集 | 留言板
 您的位置>>小桥·流水·人家>>小说>>“石斑鸠”村名的来历
“石斑鸠”村名的来历
文 / 牧羊大叔 2006/8/17 17:58:03 发表| 已被阅读过 616 次| 评论11
    章丘文祖镇东南深山之处,有个风景秀丽的小山村,叫“石斑鸠”。此村名虽然粗俗,但却是周代齐国的始祖诸侯姜子牙所起。 
    商朝末年,商王帝乙死后,由次子辛继承王位,这便是中国古时有名的暴君商纣王。商纣王荒淫无度,造成了政治腐败、社会黑暗。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恶化,平民纷纷造反,全国卷入了大规模的战争。为避战争之苦,百姓纷纷逃进深山。这时期有三户韩姓人来到今章丘文祖镇东南方大山沟里,开荒种地,当年庄稼丰收,漫坡都是红彤彤的高梁,于是起个村名叫“高梁峪”。
    几十年以后,此小村已有十几户人家,但光景却不如以前。原来,刚进山口有个村庄叫鹁鸽崖,村内有一恶痞,专门纠集无赖闹事,常常偷袭高梁峪村的庄稼。加上鹁鸽等鸟类和兔狐啃叼,使高梁峪村收成大减,村民生活难以糊口,因而时常叹息流泪。 
     一日,人们又在村头叹息议论,却见顺小路来了一行人,走在前边的是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见人们愁眉苦脸的样子,便上前询问原委。得知原因后,老者捋着胡须朝山谷环望片刻,说:“此乃村名所至也。高梁乃鹁鸽之食,叫此村名岂能不受鹁鸽村人之挟?”人们忙问可有破解之法,老者朝村东北的悬崖之处凝视了老长时间,喃喃道:“斑鸠与鹁鸽只能抗衡,加石可强村也。对,此村改叫‘石班鸠’也。”话音刚落,只听得“轰隆”一声巨响,但见东北崖断裂,露出一红嘴伸爪欲飞的石斑鸠。人们惊呆了,等清醒后再寻长老者,老者一行早已消失在深山中。后来才知道,这位老者便是姜太公。 
    原来,姜太公辅助周文王和周武王灭商功劳最大,被封为齐国诸侯。姜为治理好齐国,便到处走访体察民情,遇到了上述之事。人们得知是姜太公为“高梁峪”改村名为“石斑鸠”,再也无人敢欺辱其村,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 
    从那时起,文祖一带留下一个风习,认为姜太公到过的地方就可逢凶化吉,于是盖屋上梁时,便写上“昨日太公从此地,他说今日上梁吉”或是“太公在此”等字样,此风习一直流传至今。 


      (文章中所写,崖嘣石裂是真是假亦无法考证,但你现在到石斑鸠村的东崖下去观看,便会见到一块形似斑鸠的巨石,高高悬在石崖顶上。) 




   

***************************************************************
《“石斑鸠”村名的来历 》相关评论 共11

网友:心情车站(xiao_1989@163.com)来自: At:2008/1/18 19:24:41
主题: 敬仰
我很敬仰牧羊大叔的文笔及才华,晚辈以后会向您学习的!!!



网友:白云湖(yingxuejg@126.com)来自: At:2006/9/8 19:56:14
主题: bu
taihao



网友:牧羊(50696819@51UC.COM)来自: At:2006/8/19 15:52:00
主题: 回太守
握手



网友:高太守(shangduan_001@163.com)来自: At:2006/8/19 14:51:18
主题:
民间自有好故事,向牧羊先生学习!以后多从民间汲取营养.



网友:q.y.s(sxdpgk@sohu.com)来自: At:2006/8/19 7:24:51
主题: 呵呵
牧兄,我明白你的意思。几天来,弟难听话说的太多了。长此以往,弟岂不成了小桥的反派角色了?况兄之文委实不错,要挑毛病也难。人都是个平衡,难听话说多了,就想说点好听话,说给别人,人家会以为我吹捧,就只好说于牧兄了。哈哈哈哈。



网友:牧羊(50696819@51UC.COM)来自: At:2006/8/19 7:03:10
主题: 回秋雨
说句别的,你那"白高兴了半天"没评错,连大手笔秋月儿\剑天兄及文作者悟评有误.......




页数: [1][2] 下一页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章丘小桥原创文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wenxue.zqb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5000044号 鲁公网安备 37018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