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病之外的需要
|
文 / yibu
2006/9/8 20:12:53 发表| 已被阅读过 409 次| 评论8篇
|
 |
那天中午在门口等老公的车,目光漫不经心洒出去,不远处一棵树,一个板凳,一把蒲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常见的画面。当然无甚值得惊奇,所以漫不经心的继续等。
可是惊奇来了。
那白发老人竟然大声吆喝着什么朝我蹒跚走来,走到我面前,几乎趴到我脸上,端详了半天,说:哎呀,我以为是我孙女来看我呢。我说咋不到我跟前去呢?原来看错了,老眼昏花喽。。。。
我才明白原来刚才她大声吆喝的是自己孙女的名字。
然后有一搭没一搭地跟我啦起来,说孩子你站这干吗呐?我说等车呢,奶奶。又问等车去哪呀?我说出去有事。哦,你们年轻人总要办事的,象我们这把年纪了,跟废物差不多了。只能坐着等死了。。。。。又说,瞧我刚来那会儿啊,咱这小区才几栋楼啊,现在都盖满了。。。。
我突然没话说了,尽管我很想跟她说说话,可语言好象被什么给堵上了。只是机械的走到那棵树下,把她的板凳拿过来,扶她坐下。。。。。
她又絮絮叨叨说了些什么,我竟没听到心里去。
这个时候老公的车来了,这位奶奶竟然再次站起身说,孩子,要走了?好象真的是孙女来看望她了,而对于孙女的离去是那样的不舍。
她最亲近的孙女肯定因了求学或者工作等其他原因难于奶奶身边尽孝,而身边的子孙们又都忙于各自的生计,疏于跟老人的言语。以至她见到陌生人都要絮叨个没完,以此释放难抑的诉说欲。
而我们,又何尝不是呢?
车行不远,老公问,你认识那位老人?我摇头。那咋跟你那么亲热?我说可能把我当成自己的孙女了吧。老公沉默,我也沉默。
公婆不到六十岁,还上班,加之有弟弟一家围其左右,对于我们的挂念似乎不显突出。而年迈的爷爷奶奶却对我们挂念异常。自从几年前孩子入托我们搬过来住,喏大的家里就只剩下两位老人了。每个周末,总盼星星盼月亮般盼着我们回去。
虽然二老身子骨还硬朗,照料自己绰绰有余;虽然老公几乎每天都抽时间回去看看,嘱咐奶奶记得吃药,实在抽不开身就打电话嘱咐,红色的吃几个,白色的吃几个,而我每次回去也是挑二老爱吃的买一大堆。可是,我们不在二老身边的遗憾终究盘旋在老公心里。以前我竟有几许的不解,如今,发现自己对于孝顺的理解却是太过浅薄了。
老公转过头看我,说:今晚回家住吧,我点点头。(回老家老公从来都是叫做回家。又或许,真的不能有老家新家之分,而只是我们轮流住的两个家而已。)
。。。。。。
想起我自己的父母,记不清楚有多少次,会对电话里妈妈的问长问短感到不耐烦;也记不清楚有多少次,回去时都是放下东西,屁股不沾沙发就开拔,然后还大声的不让妈妈跟过来送,感觉很迂腐似的,等到妈妈拐过胡同口,我的车早没影了。
现在想想自己是何等的愚蠢,又何等的残忍。一直以来在父母面前竟然还延续着孩提时代的执拗和无知,全然无视他们发色由深入浅的变化。虽然自己的父母还不至于老到絮絮叨叨,不至于老到没人说话,尚有自己的事情打发人生,可是为人父母对于子女的挂念却无二。而自己却始终把那分牵挂看作一种多余,还一直自诩是孝顺女儿,以为对于父母生病的焦急和付出的种种以及对于他们的所有需要尽力完成就叫做孝顺了,如今总算明白,父母并非只是在生病的时候才需要我们。
长辈们都晓得自己的子孙忙,是啊,忙。可是再忙,我们也不至于抽不出一点时间去温润一下老人的孤独。
我们总说要常回家看看,然而只是看看却怎么够?至少要和老人拉拉家常,哪怕说个笑话,陪老人出去走走。。。。。让长辈们感觉到情感上并没有被忽视,让他们感觉到来自子孙的不只是形式化的--孝,还有发自内心的--爱。
|
|
|
*************************************************************** |
网友:慕柳居士(m@163.com)来自: At:2006/9/8 21:51:14 |
主题: 好文! |
尘世亲情如雨露,点点滴滴都是情……… |
|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