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 谷歌搜索 
首页 | 小说 | 随笔 | 散文 | 诗歌 | 推荐 | 文集 | 留言板
 您的位置>>小桥·流水·人家>>随笔>>人生最忆是泰山
人生最忆是泰山
文 / nzs 2006/11/27 13:26:18 发表| 已被阅读过 491 次| 评论6
   少年记忆里的泰山,是巍峨挺拔的象征。最初的接触是同民间的信仰联系在一起的。
   那时,在我的村子里,人们大都是信神的,家家户户都有自己信仰的神龛,观音、财神、王母等等,而最多的则是三奶奶,即泰山奶奶,眼光奶奶,送子奶奶,每当初一十五,家中的老人便焚香膜拜,祈求平安,祈求多子多福,祈求身体康健。泰山奶奶便是泰山的主神之一的碧霞元君。
    对于泰山的崇拜,大约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蒙昧时期,学者徐北文曾说,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在泰山,的确,发轫于泰山南北的齐鲁文化,至今仍然是中国文化的主流,孔子、孙子、管子、孟轲、邹衍、稷下学宫,这些耳熟能详的历史文化名人,都是在泰山周围地区成长起来的。三皇五帝中的太昊,少昊,也是活动在这一个区域。并且有封禅泰山的传统,直到秦始,直到唐玄宗,直到宋真宗,泰山,一直是人们与天对话的媒介。石敢当等的民间信仰,玄武大帝的崇拜,则是中国传统神话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次登泰山,是在师范就读的时候。大约在初春,漫山遍野的迎春花开一片金黄,学校统一发了十个肉火烧,自己用水壶灌了水,便在凌晨五点钟出发了。
    车到泰安时已是八九点钟,游程是这样安排的,游岱庙,登山,住宿,看日出。
    这是我有生之年第一次出门旅游,而第一次游的是泰山。那时的泰山,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先游岱庙,天贶店,铜亭,汉柏,唐槐,古老的岱庙以他那饱经沧桑而又弥久而新的姿容,令我们这些少年赤子眼界大开。登山的人熙熙攘攘,通往中天门的空中索道刚修好不久,但人们还是愿意用脚登山。走走停停,从孔子登临处开始,斗母宫,云步桥,经石峪,中天门,快活三里,一步一景,景景不同,当我们在置身霄汉处照相时已是中午时分。这是大家早已累得气喘吁吁。那时印象最深的便是泰山是一座文化名山,梵宇僧楼,碑碣书法,比昂首天外的自然景观更能震撼我们那幼小的心灵。山花,溪流,清风,瀑布,泰山的雄混而又秀气的美景也印在了手年的记忆中,时常在夜深人静的梦里出现。
    看日出,是这次旅游的重要目的,大家背诵着姚鼐等人的文章,在蒙蒙胧昽中来到探海石附近时,那里已经挤满了人,大家在寂静中等待着那辉煌的一刻,仿佛彼此之间心脏跳动的声音都能听得见。只是天雾蒙蒙的,看到一片一片的黑云变成美丽的彩霞,却没有看到太阳从彩霞里跳出来。直到九点多钟,太阳才从云峰里露出了脸。虽然遗憾,但那种等待的幸福和焦虑相交加的心境,那种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感觉,仿佛让我在一瞬之间成熟了。直到今天,每当遇到不如意的事,我就会想起那次看日出的经历,忧郁的阴霾总会被泰山顶上的罡风吹得无影无踪。
    后来,有几次到了泰山的脚下,却无缘再次登临,直到现在,泰山仍然是少年时的模样,仍然是意气风发的泰山,仍然是巍乎高哉的泰山。仍然是孔子的泰山,始皇帝的泰山,唐明皇的泰山。更是杜甫的泰山,姚鼐的泰山,挑山工的泰山,李健吾雨中的泰山。
    少年的泰山,梦中的泰山。











***************************************************************
《人生最忆是泰山》相关评论 共6

网友:nzs(nzsg@sohu.com)来自: At:2006/11/29 17:16:50
主题: 谢太守
仓促成文,不能说是一篇像样的文字,只能说是一篇直抒胸意的草稿。打到那里便写到那里,无所谓构思和雕琢,现在想改都改不了了。惭愧。现在,我才相信,用笔千古不易。



网友:高太守(shangduan_001@163.com)来自: At:2006/11/29 9:03:48
主题: !!!
从文章中读出先生渊博知识的厚积博发和纵横捭阖!



网友:nzs(nzsg@sohu.com)来自: At:2006/11/28 12:51:52
主题: 默默
是的,有好几个错字。以后注意。



网友:默默(lunnar@126.com)来自: At:2006/11/28 12:45:22
主题: :
从你的文章里总能学习到很多知识,谢谢!请问老师第五段中的“雄混”和“手年”是不是打错了?



网友:焦王(jiaofq2000@163.com)来自: At:2006/11/27 17:33:52
主题: !!
握手,您的文章适合我读,望泰山的感触和我《岱庙遐思》相近。青春不再,壮志难续,望山兴叹,人生几何?



网友:一剑天(zqdzc@126.com)来自: At:2006/11/27 15:14:18
主题: 沙发
泰山,毕竟是五岳之尊。我已经五次等泰山了,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然却没有象君这样写出来。学习了。




页数: [1]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章丘小桥原创文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wenxue.zqb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5000044号 鲁公网安备 37018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