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 谷歌搜索 
首页 | 小说 | 随笔 | 散文 | 诗歌 | 推荐 | 文集 | 留言板
 您的位置>>小桥·流水·人家>>小说>>家谱(四)
家谱(四)
文 / 大道闲人 2007/4/4 8:38:43 发表| 已被阅读过 281 次| 评论1
                    家谱(四)

   有兴就有衰,有起就有落。万事万物都遵循这个自然规律。
   在邢氏家族最兴旺的时候,业隆病了。经过两年的调治无效后,在六十岁这年去世了。他是整个家族的柱石,他一去,天塌了。因为没有人能接替他把外面的产业支撑下去!老四念谋跟他学医还没出师,半瓶子醋,医院开不成了;“记源永酱园”无人会管理经营,也关掉了。这两处产业的倒闭,几乎断掉了整个家庭80%的经济来源,光靠种地来养活几十口人是十分困难的。于是,家族内部矛盾出现了。
   业骏向大嫂提出分家。因为他只有一个儿子,分家是要按照他老兄弟俩将所有产业一分为二,各得一份,他们就会生活得很富裕。于是,他就开始不停的找事闹腾,弄得大家不得安宁。没办法,分吧。这次分家在邢氏家谱中称为老分家。
   刚刚分好家安顿好,业隆这边又出了乱子。老四念谋向母亲提出还要分家,因为老分家之后,他们兄弟三个加上念曾的老婆孩子共分了一半的财产,共同生活在一起。他认为他会行医,挣得多,和在一起生活他吃亏了。找了个老婆比他还会算计,还会胡搅蛮缠。这两口子比他二叔还能闹腾,经常为了要求分家和其他两位大哥大嫂打到大街上。母亲年龄也大了,操不了这个心。分就分吧,当时几个孩子都已经成家了,加上老婆孩子也是十几口人,在一起生活确实也不好办。这次分家在邢氏家谱中称为小分家,实际上这次分家,只是把老四念谋分出去了,其他人还都在一起。
   老大念成、老二念章关系很好,且都老成持重。念曾在外回不来,也不知道生死,家里留下妻子和两个孩子,没法生活,还有老娘也要照顾。老兄弟俩一商量,得,还是在一起过吧。念成领着一帮老弱妇孺在家种地,念章出去做生意挣钱贴补家用,这样日子还过得去,在村子里还算是中等家庭。
   就在这时,日本鬼子来了!
   一九三七年,日本鬼子来到我们这里时,我父亲两岁半,姑姑不到一岁。那时别说种地了,连吃顿安稳饭都很困难。鬼子在辛寨村修了个五层的炮楼,在回家桥修了个三层的炮楼,两个炮楼之间我们村是必经之路。鬼子时常开着汽车来回跑,村东头鬼子一进村,村民马上往庄稼地里跑,边跑边喊:“鬼子来了!”村西头的人听见马上呼儿喊女跟着跑,整个村子乱成一锅粥,谁也顾不上谁。我奶奶抱着不到一岁的女儿,领着两岁半的儿子没命的跑。晚上不敢回家,就在庄稼地里过一宿,或者跑到别的村子住一宿。这样的情况三天两头发生。老百姓让鬼子吓怕了,用惊弓之鸟来形容一点不过分。有时,村里有个人有点急事跑了几步,远处其他人看见了不知道怎么回事,以为鬼子又来了,叫上家里人就跑,其他人家也跟着跑,等到全村人都跑下去好几里地之后,一问,鬼子根本没来。
   那年,鬼子大扫荡,在我们村北门外杀了七口人,大部分砍了头。这一幕在我父亲幼小的脑海里深深地印了进去,直到现在提起来仍然心有余悸。这七个人中包括一位回娘家探亲的小媳妇,给鬼子逮住了,被鬼子将两个乳房割了下来,疼得在地上死去活来,哀号不止,最后流血过多疼死了。而这帮畜牲在一旁哈哈大笑!另一位姓王的村民命大,他被鬼子从脖子后面砍了一刀,砍下半拉脖子,可是没砍到动脉血管,鬼子以为他死了就走了,他醒来之后发现头不能动了,周围一堆死尸,到处都是血。他用两手把头正了正,按在脖子上,两手抱头回了家,找人给他逢上了,没想到活了下来,享年八十三岁,成为我们村里一奇。父亲记得很清楚,他脖子后面好长一道大疤,像条暗紫色的小蛇,很瘆人。
   早些年,在我叔叔家靠西墙放着一木梯,上面有一个较大的缺口,我问一位奶奶,这梯子怎么这么怪。那位奶奶说:“嗨,这是日本鬼子时候的东西。那天,鬼子来了,现在我们家后面那家的爷爷被鬼子看见了,要杀他,那个鬼子一刀劈在了这架梯子上,那人才跑了,捡了一条命,这个缺口是鬼子留下的,这架梯子救了一条人命呢。”
   想想吧,那时中国的老百姓过得叫什么日子!而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八年!别说能吃上一顿饱饭,连命都随时可能没了!
   现在我问父亲,那时我们村能来多少鬼子?父亲说:“还多少,一共来三个鬼子,,吓地满村几百口人跑。”我说:“三个鬼子,全村人一人一块板砖也把他们拍死了,你们跑什么?”父亲说:“那时的中国老百姓有几个有文化的?一听说鬼子来了,不知道是什么青面獠牙的怪物呢,吓得都跑。再说,国民党几十万军队让人家一打就吓得屁滚尿流,何况是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想想也是,那时我们的老百姓太落后、太软弱了!
   这个时候,爷爷邢念曾已经在陕西宝鸡站住了脚,成为了国立二十四中的教务主任,并且遇见了郭晓玉,两情相悦,结成夫妻,生儿育女了。爷爷欺骗了人家,没告诉郭晓玉他家里有老婆孩子,而郭晓玉则被爷爷的高大帅气、风度才华所迷,稀里糊涂得跟了他。爷爷那时的月薪是四百斤大米,在那时候,这是笔不小的数字,所以,他们的日子过的悠哉游哉。也许,在他和郭晓玉亲热缠绵的时候,家里的妻子正领着两个孩子奔跑在逃命的路上呢。


***************************************************************
《家谱(四)》相关评论 共1

网友:浩峰(zhqjfm@sohu.com)来自: At:2007/4/10 18:39:38
主题: !!!!
敬佩.家世也是国史.人不可数典忘祖.




页数: [1]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章丘小桥原创文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wenxue.zqb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5000044号 鲁公网安备 37018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