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先故里访遗踪(一)
|
文 / mh970307
2007/7/23 22:43:31 发表| 已被阅读过 415 次| 评论6篇
|
 |
开先故里访遗踪
一、寂寞身后事
明隆庆二年(1568)二月十五日,“词坛之猛将,曲部之美才”(明末戏曲家吕天成语)李开先因患脾病,逝世于他在章丘城(今章丘市绣惠镇西南隅)的家中,享年66岁。
李开先死后,朝廷怀疑他有“阴事”,下旨不准安葬,后来查无实据,才于明万历二年(1574)十一月二十日正式下葬于祖茔绿原村,也就是今天的章丘市埠村街道办事处的东鹅庄村,这是距李开先去世已经过去了8年。
李开先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生命的前二十七年和后二十七年都在家乡度过,三十九岁时,李开先因“九庙火灾”,壮年罢官,故乡的山水给了他创作的灵感,为官的经历让他饱尝了世态炎凉,使他把为政治的人生转为为人生的艺术,寄情于戏剧,官场少了一名干吏,人间多了一名奇才,他自编、自导、自演、保存的戏剧不计其数,在那个时代,由他的续弦张氏从全国海选演员,在家排演戏剧,当时的李家戏班子美女如云,李开先可谓“阅尽人间春色”,但却没有留下一个直系后代。他生前迟迟没有过房儿子,主要是还寄希望于自己或明或暗的一帮红颜知己们为自己留下一点骨血,但那场突如其来的病变,使他永远不可能留下直系子嗣,也没有来得及留下遗嘱谁来继承他的遗产,致使在他死后,他二哥和四弟的孩子争当后嗣,财产被瓜分,万卷藏书不知所踪,他的戏班子也风流云散,他最宠爱的花旦牡丹因没有明媒正娶,不能归葬李氏祖茔,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幸亏他的续弦张氏深明大义,多次上书朝廷,据理力争,才使生前热闹的李开先不致葬身沟壑,灵魂飘泊,有了一方让后人凭吊的墓穴。
李开先墓现为济南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前存石碑一通,立于明崇祯二(1629)年,为李开先曾孙所立,上书“太常寺少卿中麓李公墓”,此时距李开先去世已经61年了。碑前有两方碑座,原有两块无字碑,据李氏后裔讲,李开先死后无子,因过继儿子的事情没有着落,故成无字碑。座前甬道两旁,有翁仲和石虎、石羊、石马各一对,其中石马的头部已被砸毁。再前是一座石坊,由三根平滑的条石扣成门状。茔地西侧为李开先父母的坟墓,坟墓南端为简陋石坊,石坊背面,有石兽两排,石兽北面有石碑三通,成品字形布局。前两碑碑座为赑屃石雕,碑顶为云龙浮雕,额题“奉天诰命”字样。茔地石碑,均系明代石刻,其中石坊上额“李氏先茔”及楹联“漫漫长夜何时旦,瑟瑟高松不计年”为李开先之友雪蓑书写。至于坟墓内的随葬物品,据说已在李开先下葬之后被修坟的工匠从东边的深坑边事先打好盗洞,被盗窃一空,文革时挖坟掘墓,发现墓内的随葬品早已荡然无存,证实了传说的真实。
(待续第二部分:盖世名楼今何在,希望有志于整理乡里先贤的同道能够赐教,并请相公庄镇李家亭子村附近的朋友拍一张李家亭子村委会开先旧居的照片寄至mh970307@yahoo.com.cn,区区不胜感激之情。)
|
|
|
*************************************************************** |
网友:mh970307(mh970307@yahoo.com.cn)来自: At:2007/7/25 19:03:22 |
主题: 打造章丘的一张文化名片 |
感谢一剑天先生的提醒。其实,我曾在鹅庄村生活了将近一年,这些故事都是听村里老人所讲,并且确实沿着李开先在故里的行踪走过多遍,曾到过李开先纪念馆(即李开先墓)、李家亭子村委、胡山的中麓龙藏洞,所以这些故事并非杜撰,并且民间口口相传的东西可能更接近于历史的真实,至于李开先从全国海选美女,也并非作者杜撰,现存于李开先纪念馆的张王二位夫人的墓志铭就有记载,其中李开先的元配夫人的墓碑为李开先的好友雪蓑书丹,李开先中年丧偶,所题墓志自然为李开先所认可,如果有兴趣的话,先生不妨到李开先纪念馆去看一看,看看生前身后都很热闹的李开先生命的终点,听听苏站长的解说,或许会产生更多的人生感悟。据说,李开先的过继子孙继承了他的遗产,现居相公庄镇李家亭子,李家亭子村的人每年都到李开先墓上坟。鹅庄村的李家分为两支,俗称南份李和北份李,南份李即李开先的“李”,最近的几辈是“执厥忠庆延”;北份李即李廷启的“李”。关于李开先,后人杜撰颇多,并且章丘也不太重视他,《明史》卷175关于李开先的记录也仅有几十个字。如果你看到墓地内的萋萋芳草和一人多高的酸枣树,或许能够明白我之所以写这篇文章的真正原因,作为章丘“二李”之一的李开 |
网友:清尘(tenuan@163.com)来自: At:2007/7/25 16:47:29 |
主题: :) |
先生用语诙谐生动,有若妙笔生花,让后辈读者多了一条了解研究李开先的道路。期待下文。 |
网友:一剑天(zqdzc@126.com)来自: At:2007/7/25 9:34:32 |
主题: 读 |
其一:章丘先贤李开先,是章丘人的骄傲。其生平事迹,章丘县志多有记载。其二:如果仅凭道听途说的故事去杜撰先人,不合适宜。特别是涉及先人(家庭)隐私的事,更是不能轻易下笔的。否则,将会产生无尽的麻烦。 |
|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