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来源于生活——《红枫树下》后记
|
文 / 孙子兵法
2007/8/1 7:42:03 发表| 已被阅读过 559 次| 评论22篇
|
 |
终于完成了!
我可以暂时松口气了。
一个月来,我每天都在和我的小说中的人物在对话,甚至夜里躺在床上,也要思考一番。粗略统计了一下,纯字数有三万四千多字,要是加上空格(按报刊、书页的计算方法,)就是四万多字。不是很长,勉勉强强算是一个中篇。其实,写这样的东西,自己也很有自知之明,因为我的写作水平实在有限的很,全当练笔而已。而自己感动自己的是,除了开头的四千字,后面的三万字,完全是用一只手打字完成的。
在六月底,我准备开始整理我的几个中篇,先从《红枫树》开始。因为那时候我还在工作,每天十几个小时都要在炎热的天气、骄阳的照射下野外作业,留给我的写作时间只有晚上。在劳累之余,是不敢奢望写太多的东西,因为除了写作,还要吃饭,给孩子辅导功课,还要和家人聊天,还要多少做点家务,还要读报,……所以给自己定的任务很少,每天一千字,然后在小桥上发表,大约三万字,一个月正好完成。可是就在我刚刚写了前四节的时候,六月三十日的晚上,我意外受伤,完全打乱了我的生活次序。伤的不是很重,但是位置很关键,直接剥夺了我的劳动权。光在医院就住了十八天。而真正恢复身体重新参加革命,大概需要三个月以上。出院后,我就开始继续整理我的中篇小说,虽然用一只手打字的速度很慢,千字需要接近两个小时。可是因为有了充足的时间,终于还是在七月底写完了。最近今天,我也逐渐习惯了单手打字,体会到了电视剧《大侠霍元甲》中那个独臂老人的感受,——他虽然独臂,却能够击败霍赵两位武林高手,我暂时只手也同样能够敲击键盘游戏文字!到最后几天,一天能够写三千字,我已经很高兴自己的进步。因为开头在发表的前四节都是每节一千多字,为了保持一致,后来虽然写的多了,依旧还是按照每节千字来发表。
我知道,这是一个不受欢迎的小说。最早的写作时间是1991年,是我十七、八岁的时候,那年秋天,我刚刚在省级媒体发表了小说处女作,信心很足,动力很大,为了练笔,就开始了写这篇小说,那时叫《铭心的红枫树》,每天写几百字,写了三个月,也从来没有想过写的好或者不好,写完后随后压在了一边。到1994年,我已经开始不断发表作品了,无意中翻出旧作,读了感觉不错,就修改了一下,叫我身边的人去看,我的读者有姐姐、姐夫、两个表妹、一个未婚的妹夫等。他们看了都说不错,我就趁热打铁,用几天时间写完了另一部中篇《只影向谁去》,读中学的表妹还把这两部小说拿到了学校,在学校还传看了许久,也热了一阵。可是我从来也没有对外发表的想法,因为真的不够发表的水平。直到2003年的初春,这个时候我已经在省内外发表了更多的习作,虽然大部分是在当地,也获得过几次征文奖励,还有奖品、证书,我也成了山东青年作家协会的会员(至于章丘作家协会,我是在1996年1月20日就加入的)。我听说章丘的一个作家在某个地级市的文学期刊做编辑,就把《红枫树》再次修改,为了节省邮资,也为了简练,我修改成两万多字,邮给了这位编辑老师,叫他给指点。不久他回信给我,信中大为夸奖,说是写的不错,准备在他的刊物发表。可是我还没有高兴完,他又给我来信说,他的刊物因为资金短缺宣布停刊,我的小说因而也不能发表了。其实这也没有什么,极具讽刺意味的是,他来信中一改褒奖口气,而是评价我的小说:两万字算什么?既不长也不短……。如果没有开头对我的赞美之词,我也不以为意,可是我纳闷同样一个人为什么前后态度差别会那么不同?如果他指出的是错误,我会虚心接受,可是如果因为是两万的字数问题我就实在不敢苟同他的观点。你打开《人民文学》等中国的著名刊物,会发现两万字的好小说比比皆是,不存在这位章丘著名作家的“两万字”言论。话题扯的有些远了。
在我最初发表在小桥的时候,还有几个很熟悉朋友来看看,他们有好几个是从事教育工作的,而我的小说好象是写学校的。我曾经给一剑天先生回帖说:“后面的故事你会失望的。”写到小说的中间,完全就变了味道,成了婚外情的老套故事,不出我的意外,在小说结束的时候,已经没有人来关注了,包括我最好的朋友。除了内容外,本身的水平也是一个原因。还有其他的因素存在着,比如情节太散漫、拖沓,小桥最近人气不是很旺盛等。多次给我关注的花非花评价道:“问世间情为何物?很难评说这对痴情男女。”也很说明问题。
在以前,有朋友发信息问我的结尾,我告诉她叫她猜想,说如果猜到了我会请客吃饭,甚至从此封笔不再写小说。真的,我写的虽然不好,但是结局你肯定猜不到!还有一个朋友说,她不喜欢故事中的罗曼,我回答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自己创造的人物,我自己肯定喜欢!不管他(她)是一个好蛋还是一个坏蛋,不管他是什么东东,我都会象喜欢自己的孩子一样喜欢我自己的习作!还有一个朋友给我电话,说我感情戏写的太肉麻太缠绵,说不好看,我告诉他,那是我十年以前写的,那时候基本就是这样的,这次没有修改太多,除了错字和语句不通的地方稍作修改。其实,桥上不太欢迎类似的作品,小桥是中国为数不多的纯绿色文学网站。
关于这个故事,也并非纯属我的杜撰。在我还是一个儿童的时候,还没有读书,我们当地的学校发生了一件事情。那时候,学校如同小说中所说,是在一座大庙里,而这座大庙成了一个象征,也是那个地方附近的称呼,如今大庙早已被现代文明湮没,大庙不复存在,而大庙的称呼也没有了,只是留在了记忆里。关于广宗县的说法,其实我们的这个古镇曾经在南北朝时候有过几十年的县城历史。大庙的大殿就是学校办公室,而真的也有一个钟鼓楼存在。学校里有一个年轻漂亮的女教师,是济南的,与我们当地的一个男教师发生了一些事情,而这个早已结婚的男教师是很有才的一个人,书法不错,画也很好,自古风流才子渊源流长,而才子佳人的故事也不是空穴来风。如果事情发生在当今社会,似乎算不得什么,不过是人们的口头谈资,而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他们的事情就是惊天大事。他们的风流韵事终于被暴露在阳光下的时候,成了我们当地的特大新闻。最终他被勒令回家看孩子去了,那个女教师的父亲来接她回家,当场给了她一个重重的耳光。闻者拍手称快,口曰“活该!”那时候我不谙世事,对这个故事却印象颇深。而如今说起这件事情,最小也要我这个年龄的人才会有印象,岁数稍大的人全都知道。因为有这样的一件事情,有了我最初写这篇小说的素材。至于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经历,就属于我的想象。事实上故事的原型人物,也许不会有小说中人物的品质,没有忧国忧民的思想,也不会有为了家乡的教育而甘愿奉献的精神,他们的事情可能就是普通的感情以及肉体的出轨,或许只是贪图一时之快。
而何方这个人物的塑造,不是简单的只有一个原型。在毛泽东时代,知青下乡遍及全国,他们与当地的青年发生感情的事情也非常多。有的还真的成了夫妻。大部分都是劳燕分飞,没有结果。我也听说过类似的感情故事,而且为他们最终的分手结果而感觉遗憾。用几个生活原型塑造了男主角,加上历史渊源、跨越了不同的时代,因为情节需要,虚构了李正仁这样一个反面人物,对社会和人类的反思,许多事情糅合在一起,使得小的事件得以深化、升华,最终有了我的这个中篇小说。
关于结尾,需要赘述。这个尾声,最早是没有的,可能第三稿才加上的,现在看来大概是有些多余的,到正文何方和罗曼分手就该结束。可是为了保持过去的完整性,还是保留了这个尾声,而且加上了“画蛇添足的尾声”几个字,尾声也做了修改。……
文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自己作品的最后,写上一个这样无关痛痒的后记。也就是对一篇习作的最后总结。终于完成了!我可以暂时松口气了。但是松口气是对这篇小说来说的,不管自己写的习作是否有人关注,也不管写的到底如何,可是我还会继续下去。虽然写作不是我生活的全部,却是我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
2007.7.31.17点
|
|
|
*************************************************************** |
|
《文学来源于生活——《红枫树下》后记》相关评论 共22篇 |
网友:兵法(540694738@qq.com)来自: At:2007/8/1 23:05:33 |
主题: 随风飘零 |
谢谢你的高度评价,实在愧不敢当!"故事跌宕起伏,悬念迭生,结尾出人意料.”是对我的习作的总结概括。问好你!也祝你笔锐! |
网友:huafeihua(joan0215@sina.com)来自: At:2007/8/1 21:48:48 |
主题: 佩服! |
其实生活本是很复杂的,你只不过再现了他的本来面目罢了。我喜欢这部小说,有时候对一个人的评价并不是可以单纯用好或者坏就可以随意下结论的。 |
网友:随风飘零(redrose12345@126.com)来自: At:2007/8/1 15:12:35 |
主题: ! |
读完了你的小说,也跟着你的故事进入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故事跌宕起伏,悬念迭生,结尾出人意料.小说写的真的不错.感情的事很难用简单的对和错两个字来概括,也许根本就分不清对与错.佩服兵法的毅力呀,用一只手写完一个中篇呢,厉害. |
|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