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 谷歌搜索 
首页 | 小说 | 随笔 | 散文 | 诗歌 | 推荐 | 文集 | 留言板
 您的位置>>小桥·流水·人家>>随笔>>喜看社会主义新农村
喜看社会主义新农村
文 / 默默 2007/8/23 10:14:19 发表| 已被阅读过 476 次| 评论4

    今天,驱车来到了章丘市向高村,谁曾想,一脚踏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陶醉不已。
    沿着宽阔洁净的柏油马路刚来到村口,一幢别致的城堡式洋楼便映入眼前。楼前是一片花园绿化带,里面植满了奇花异草,婀娜的垂柳舞动着纤纤腰肢,与五颜六色的鲜花相映成趣,拉开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幕帘。凉亭下,石桌旁,几位老人正坐在那儿聊天。
    停车驻足,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拭目远望,一幢幢崭新的居民楼掩映在红花绿树丛中,楼上跳跃着幸福的光晕。不知怎的,就来到了马路西边的街心花园。远处,一座高高的红塔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洒在附近的湖水里,湖水顿时流光四溢,让湖心那对天鹅展翅欲飞。湖畔的垂柳看见了,也翩翩起舞。这时,乐坏了正在玩耍的儿童,他们蹦跳着上了湖中的石拱桥,站在顶上往下望,水中的鱼儿耐不住寂寞,闻声而上,快活地跃出水面,湖中泛起了阵阵涟漪,一圈圈荡漾开来……
    我漫步在迂回曲折的花园小路上,宛然置身于童话世界。路旁,一簇簇、一片片的鲜花开得那么烂漫,那么自在,白色的、黄色的、彩色的蝴蝶时而停在花蕾上,时而扇动着翅膀在你前后飞着,好象在给你当导游,又好像和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乐曲在优美的旋律上为你展示着她多彩的舞姿。不远处,有座假山,山上铺满了绿色,散发着宁静、祥和。对面走来了一位老人,推着儿童车,拿着玩具,哼着小曲,车里的娃娃站起身来,一跳一跳地,咿咿呀呀地叫着。身旁,一条清澈的小溪淙淙地流着,和着老人和孩子共同奏着一曲《家乡颂》。那边的石桌旁,几位老人摆开了棋盘。紫藤架下,一位青年学生坐在石凳上,手捧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着。
    我正看得出神,忽见远处的马路上三三两两地走来许多工人,个个穿着干净的工作服,迈着轻松的步子,说笑着走向一幢幢小楼。我有些诧异:哪来这么多工人?一打听才知道他们全是本村的村民,都在村里的工厂上班。这个村子共有三千余人,二百多户,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安置村子的闲散劳动力,村委创建了铜铝铸造厂、消防器材厂、油泵厂、面粉厂等各种企业,他们的产品走出村子,冲出章丘,打入省市外和港澳地区,与国内市场经济接轨,链接国际市场,创下了可观的效益,一般工人的工资都在二三千元左右。农民的腰包鼓了,种地不再是糊口,变成了生活的调味,变成了修身养性。
    我走访了一户农家,这是一幢五层的居民楼,楼前是一排红色宽敞的配套房,里面放着他们的农用物品和许多杂物。楼道口摆放着一盆盆鲜花,好像迎接客人的礼仪女子,微笑着,散发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特有的村姑气息。女主人热情地从楼上下来,握住我们的手,脸上绽放出一朵美丽的菊花,说笑着领我们上楼。进得楼房,热腾腾的茶端上了,各种水果端上了。我们坐在真皮沙发上,环视了一下客厅,水晶电视、功放,各种现代化的家具应有尽有,墙壁上挂着几幅字画,不等我细细欣赏,主人便打开了话匣子,“现在,我们也过上了城里人生活,吃的、穿的、用的都好了……”然后引我们参观了他们的卧室、厨房等。我不敢相信这就是十几年前那些低矮茅屋里的农民,站在我面前的就是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主人自豪地向我们介绍了他们村子的发展情况,介绍了他们的生活情况,幸福的音符在那饱经沧桑的脸上跳跃着。我们心里充满了喜悦,正在攀谈着,女主人已经端上了好几个菜,招呼我们落座。一盘盘佳肴摆满了餐桌,男主人打开一瓶啤酒,“坐,不用客气,我们有什么吃什么,没为你们单独准备。”我有些惊疑,“这就是农民平时的餐桌?”眼前又浮现出了十几年前那张破旧的条桌上乱七八糟堆放的碗筷,碗里盛放着几根又粗又长的咸菜,石臼里些许捣碎的蒜泥就是饭菜的奢侈品。“来,端起酒杯,干杯!”主人的声音把我从长长的回忆中拉回来。
    我如梦方醒,“来,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活干杯!”爽朗的笑声回荡在田野中的农家楼房……
                           2008.8.20
***************************************************************
《喜看社会主义新农村》相关评论 共4

网友:蓝天下的太阳雨(sxqxy@sohu.com)来自: At:2007/8/25 8:29:25
主题: !!
新农村新面貌新气象~~~~~好!!



网友:默默(lunnar@126.com)来自: At:2007/8/24 22:12:06
主题: :
哈哈,谢谢两位留言!秋雨生老师说得很对,这是初稿,你们给我指出后我再改,发在这儿就是让大家给我找问题,找出问题才能改进呀,有时间请老师.问好!



网友:q.y.s(sxdpgk@sohu.com)来自: At:2007/8/24 17:17:07
主题: !!
好文章。对这个村的生活和气象描写的令人向往。恶习难改,还是要说点不足,不过败笔一词是万不敢用了,首段多余,也不仅多余,“一脚踏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没承想”,人们不禁要问,你到的那个农村是资本主义旧农村呢?呵呵,笑谈,勿怪。



网友:jiaowang(jiaofq2000@163.com)来自: At:2007/8/23 21:32:49
主题:
一路走来一路歌。




页数: [1]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章丘小桥原创文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wenxue.zqb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5000044号 鲁公网安备 37018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