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放学从西关小市场走过,在一摊前停车买菜,看着卖菜的中年妇女熟练的将蔬菜放在称盘里,提起称绳,“二斤二两,两块二毛钱,收您两元得了。”我赶紧摘下棉手套,把手往口袋里掏。
“您是xxx老师吧?”这时,那女子已迅速地将菜放在方便袋里,双手在身前的围裙里抹了抹,把捂着的棉帽往上捋了捋,歪着头,嘴角冒出一股热气,一双大眼睛稍微眯了眯,“您还教杨燕吗?”
“杨燕?”我迷惑不解,“杨燕是谁?哪个杨燕?”每天下午从这个市场走过,好多菜农都认识我,说实话,我只是觉得他们面熟,却不知他们姓什么,而他们居然都能叫上我的名字,眼前这位竟然说出了我教过的学生名字,这着实叫我有些不好意思。可是,哪个杨燕呢?我的大脑极力地搜索着。唉,二十多年来教过的学生实在太多了,一时间真的想不起来,我摘下口罩,端详着她,“请问您说的哪个杨燕呢?她家是哪里?”
“哦,就是我们村那个杨燕,西关村。”
“噢……”我一下子想起来,“噢,您说的是杨晓燕呢!不教她了,人家早上初中了。”
“对,就是她,我光知道她叫燕子,不知道她的学名。”卖菜的女子兴奋地说道,一边把菜递到我手里。“我们老百姓都知道您,您这样的老师少有呀!不仅书教的好,竟然还给好些贫困生买衣服,送给他们钱物。素质真高!”
这一下倒教我有些不好意思了,“这不是我们当老师的应该做的吗?学生家里贫困,不该给他们帮助吗?我也是从贫苦日子里走过来的人,深深体会其艰难,给予帮助是应该的。”
“我们经常看见您去家访,上次听我们村燕子妈说,您对学生可好了,还给她燕子钱让她买学习用品。还有那个马秋芬,对她更是关心。”
“唉,那个学生比燕子家穷。不帮她怎么能行呢?”我叹了口气。尽管现在不教这几个学生了,可有时看见还要交谈叮嘱一番,尽自己所能给予帮助。
卖菜的中年妇女张着的嘴微微闭了一下,吸了口气,“不过,象您这样的老师我见的不多。”
“我们学校这样的老师多着呢!”我笑了,“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师。您还没见那些优秀的老师呢。谢谢您对老师的尊重!”
我把钱递给那位中年妇女,打开电动车支架,将菜放在前面的小筐里,一路推着从如潮的人流中走过。
又一阵寒风袭来吹在脸上,可我心里却暖融融的,我们做教师的还需要什么呢?这不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奖励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