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 谷歌搜索 
首页 | 小说 | 随笔 | 散文 | 诗歌 | 推荐 | 文集 | 留言板
 您的位置>>小桥·流水·人家>>随笔>>由桃花山公园扩建改造想到的
由桃花山公园扩建改造想到的
文 / lizhaohu 2008/3/20 20:27:16 发表| 已被阅读过 870 次| 评论9
    据章丘报载,今年我市有对桃花山公园进行重建扩建的计划。这是我市建设山水园林化城市的又一项重大举措,已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
    我想,在重建扩建公园之际,应充分挖掘出桃花山(前称小峨眉山)的历史内涵,将此地的历史传说,考古发现都纳入建设的重要内容。值得一提的是:最好应将桃花山改称原来的小峨眉山之称。其理由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是改回小峨眉山之称是对历史的尊重。小峨眉山之称至少已有200余年的历史,而改桃花山也不过50余年,且桃花山与绣惠镇之南的桃花山重名。再说桃花山的叫法没有历史内涵,而小峨眉山之称是有着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大力挖掘本地的历史文化,使尘封的历史彰显于世,增加本地的历史厚重,为的是更好的宣传本地,更多的吸引旅游,投资兴业,为本地的发展提供动力。改称小峨眉山(或小峨眉山公园)就是要把小峨眉山所蕴含的历史底蕴,以及标榜的内在精神完整地呈现给人们,为章丘人民进一步了解章丘的历史提供一个好的平台。
    第二我认为只有改回小峨眉山之称才能恢复其历史的本来面目。小峨眉山之称对于绣水,明水以及周边各村的群众来说是妇孺皆知的。远地点章丘人岁数大的也是知晓的。小峨眉山的叫法与清代绣水村人韩尚夏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据韩云卿老先生的《百脉文化二笔》关于苏东坡与章丘一文中道:乾隆八年(1743年)由明通进士章丘绣水村人韩尚夏出任河南汝州知州,博学好古颇富文采的韩尚夏,常在公余至本州所辖的郏县小峨眉山下瞻拜苏东坡之墓,以当年苏东坡先生为官数地,造福多方的清正官风为楷模,廉洁勤政,仁慈爱民,劝课农桑,发展教育,成为官有苏况,文有苏味,诗有苏韵,书有苏格的一代廉吏。由于官居之地的小峨眉山下有苏东坡之墓,更因仰慕其人格,韩尚夏退隐归田之后,竟将峨眉风韵带回了章丘。每作诗文便以“小峨眉韩尚夏”自署,所作诗集名称《小峨眉集》当时人便尊称“小峨眉先生”。由于这些缘故,韩尚夏家乡绣水村南的小山,俗称“埠顶”也改称“小峨眉山”,且已载入乾隆以后所修的《章丘县志》中,韩尚夏九十一岁仙逝,家人遵从遗嘱葬于小峨眉山南,实现了他的峨眉夙愿。这便是小峨眉山的来历。
    三是改称小峨眉山能充分体现此地的历史人文,补回人们(特别是现代青少年)思想中对这一历史的记忆。使小峨眉山的历史叫法与含义明朗化,这一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变得更加厚重。韩尚夏是一代廉吏清官,对现代章丘人是一种绝好的正面素材,对教育青少年,教育本地的官员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鉴于以上三点,我觉得借桃花山扩建重建之时,改回小峨眉山(或者叫小峨眉山公园)之称是非常必要的。这对使章丘人进一步增加对章丘厚重历史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建设美丽章丘,和谐章丘和济南大城市框架下富而美的新章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以小诗一首作结尾:
昔为小峨眉,而今称桃花。花随春光逝,山伴秋月华。史厚固底蕴,文薄浪里沙。韩公遗墨在,魂杳知谁家?
***************************************************************
《由桃花山公园扩建改造想到的》相关评论 共9

网友:易照清(lizhaohu6429@163.com)来自: At:2008/3/26 8:43:44
主题: 回下午茶老师
感谢你也关注这个问题。对于一些古老的地名,山名及一些古老的建筑等能够永久载入历史的名称等,是不可以随意改称的,这是一条原则。它不同于我们的人名,我觉得我的名字不好听或者不如意,我可以改一下,这无关紧要。小峨眉山虽然比不上四川峨眉山响当当有名,但它在章丘本地来说历史相对悠久,底蕴相对于桃花山要丰厚的多。四川的峨眉山如果他本地的政府感觉到它的名字不好听或者因为其他原因而改了称呼,那四川的峨眉山也就不成其为峨眉山了。改之的地名只能对历史造成混乱。当然,桃花山的名称对于不了解小峨眉山历史的青少年来说已深入人心,已是习惯于这个美丽的名称了。我之所以建议重叫“小峨眉山”是要人们重新找回一代廉吏韩尚夏与大诗人苏东坡的一段佳话,从而增加章丘历史的底蕴,为更好的宣传章丘,建设章丘服务。感谢下午茶提的问题。



网友:下午茶(la9862417@sohu.com)来自: At:2008/3/25 15:53:19
主题: 读!
本人愚见,叫小峨嵋山也欠妥,原因有二:较之四川峨嵋山,我市的恐怕连土丘也算不上,有种盛名之下,其实难覆的感觉;其二,虽是以前旧名,可恐怕知道者也甚少,为什麽,我们非得复古呢?不如,叫个现代的名字,如:章丘植物园,抑或明水公园等等。不一定正确,与lizhaohu先生商榷!



网友:易照清(lizhaohu6429@163.com)来自: At:2008/3/23 9:32:31
主题:
感谢六位老师的支持,这只是一个建议,能否实施还得有决策者做决定。



网友:兰玲(sxqxy@sohu.com)来自: At:2008/3/22 9:11:37
主题: !!
好建议!拜读了~~~



网友:永远的林黛玉(sin@gege.cn)来自: At:2008/3/21 21:04:24
主题: 佩服
第一次知道今桃花山的历史,之前最初知道这个桃花山也觉的叫的有点牵强,和老家的桃花山重名,在说公元内也无多少桃花,因何叫这个名呢.现在知道了它原来是有来历有历史的名山,支持你的想法,只是象雪霁所说,怎样能让它实施呢.



网友:雪霁(SASF@126.CON)来自: At:2008/3/21 18:46:58
主题: !!!
好虽好,但怎样才能让重建单位把易名提到议程上呢?问好




页数: [1][2] 下一页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章丘小桥原创文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wenxue.zqb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5000044号 鲁公网安备 37018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