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齐鲁第一古村朱家峪
|
文 / 默默
2008/4/13 7:28:49 发表| 已被阅读过 399 次| 评论11篇
|
 |
阳春三月,笔者与省散文学会的几位领导及部分文友驱车来到齐鲁第一古村朱家峪。
朱家峪位于章丘东南部山区,距泉城济南百余华里,是明清古村落,又称江北聚落标本,是大型电视剧《闯关东》主人公朱开山的家乡。我们首先来到村前的山阴小学。看着翘角斗檐的青砖灰瓦房,耳边仿佛传来了琅琅的书声,信步走进院内,刻在石壁上的校歌、校训,让我们看到了齐鲁文化的底蕴。走进一展室,只见几位八十多岁的老妪盘腿坐在蒲墩之上,一手摇着纺车,一手熟练地抽线放线,纺车嗡嗡嗡嗡地唱着,车轮飞速地转着,锭子上白花花的线团不断地涨着,仿佛在讲述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那声音时而如泣如诉,如怨如慕,时而雄浑激昂,高亢有力。看着老人娴熟的动作,蒙胧中,童年时期母亲的叠影又浮现在眼前。一旋一转一抽一拉,又纺出了母亲对生活的无奈和执着。几位朋友蹲坐在旁边向老人问长问短,有的亲手摇起了纺车,高兴地笑着,大生产运动中军民一心,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共度难关的情景眼前重现,令人振奋。“唧唧复唧唧,谁人当户织?”一声声机杼梭标的声音把我们带到了遥远的过去,我又看到了站在机杼旁边持刀斩线,让夫完成学业的乐羊子妻,听到了花木兰替父从军时房内传来的声声叹息。进入另一展室,《闯关东》幕幕场景呈现眼前,勇敢善良的山东人让你充满生命的力量。一件件黑白往事,记载着历史的沧桑,诉说着一个个古老的传说……
从山阴小学出来,踏着青石板铺成的小路,沿着昔日的小河边,我们走进了这座古老的村庄。但见远处炊烟袅袅,一座座古老的房屋散落山间。路旁,朴实的村民兜售着自家的农产品,热情地与游人打着招呼。为了让远道而来的客人尝尝自家的饭菜,他们干脆把锅墙搬来,支上鏊子,填上柴禾,现场摊起煎饼,然后放上野菜烙成油煎饼,或卷上芝麻盐,小葱面酱、苦菜等,那香味扑鼻而来,让人禁不住吧哒嘴。看到那薄薄的如同蝉翼般的黄色玉米煎饼和那黄泥垒成的锅墙,仿佛又回到了母亲身边,蹲在鏊子旁,吮着指头,看娘一耙子一耙子地摊着,红红的火苗在底下舔着。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鸡鸣桑树巅,犬吠深巷中”的画面呈现眼前,让人感到是那么宁静祥和。看,那座坍塌的院内,一枝粉色的杏花伸出墙头,微笑着向游人招手。不知不觉,来到了一座桥下,这是一座石块叠砌的古代立交桥,可供上下行人同时穿越。桥上,一老妇人站在上边,望眼欲穿,仿佛在等待关东北下的儿子。桥那边的古井畔,传来吱悠吱悠的挑水声,山东菜馆里鲁味活凤凰的香味,让游人垂涎欲滴、驻足观望。哦,那是不是我的娘?前边,那棵古槐下,是谁在推磨捣碾?我疾步向前,只见几位妇女一手推碾,一手扫着糁子,碾旁,几位老妪头上裹着围巾,耐心地等候,那边,一位老翁抽着汗烟慢慢走来。那场景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禁不住泪水涟涟。
“驱逐日寇,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突然看到前面墙壁上一句句标语,电视剧《闯关东》的画面又在眼前出现。那响彻云霄的声音在山谷回荡,一支支革命队伍在山中诞生,敲响了反对侵略的钟声,一声声呐喊,一杆杆神枪,让日本帝国主义闻风丧胆,狼狈逃窜……
哦,勤劳善良,宽厚忍让,勇敢诚信,爱憎分明的山东人从这里得到了印证。
|
|
|
*************************************************************** |
网友:秋月儿(qye@163.com)来自: At:2008/4/13 15:37:12 |
主题: 嘿嘿 |
都是俺爱吃的,冲这也得去一趟,呵呵------ |
|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