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 谷歌搜索 
首页 | 小说 | 随笔 | 散文 | 诗歌 | 推荐 | 文集 | 留言板
 您的位置>>小桥·流水·人家>>小说>>建筑工人(下篇)
建筑工人(下篇)
文 / 东江 2008/7/26 19:47:23 发表| 已被阅读过 229 次| 评论2
                     下篇

    不久,晓明又被调到三工地帮工。这里正在盖办公大楼,我们临时住在大楼边一座废弃的大楼里,等大楼盖个差不多时就扒掉。我们是住上楼房了,里面闷热不说,晚上的蚊子太多了,蚊帐外面几乎被蚊子围了一圈,贴墙的一面随便用手一划拉,墙和蚊帐就变成红色的。
   早晨起来,天就阴呼呼的,吃过饭我们就抓紧时间去干活,干了不长时间,就下起了大雨,不得不停工。工友们难得有这样清静的时间,有的打牌,有的聊天,有的看报纸读杂志,有的干脆睡起了觉,有馋酒的就买来了花生米二锅头喝起酒来,一派热闹景象。晓明也没闲着,他喜欢读书看杂志,在一本书里读到了著名诗人艾青的一首诗,题目叫《帐篷》,诗中写道:                                             那儿需要我们,就在那儿住下,一个个帐篷,是我们流动的家。     
荒原最早的住户,野地最早的人家,我们到了那儿,就激起了喧哗。
探索大地的秘密,要把宝藏开发,架大桥,修铁路,盖起高楼大厦。
任凭风吹雨打,我们爱自己的家,它是这样锐敏,反映祖国的变化。
换一个工地,就搬一次家,带走的是荒凉,留下的是繁华。

   晓明非常喜欢这首诗,喜欢的主要原因是太贴近我们的生活,就像专门写给我们建筑工人的一样,特别是最后一句,是我们建筑工人的真实写照,我们在荒凉的环境里创造繁花,然后把繁花留给城市,再寻找荒凉的地方继续创造繁花,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奉献精神。还有一篇文章中写到:一块光洁无瑕的美玉,往往是由一双粗糙斑驳的手来打磨,一座繁花似锦的城市,常常是由一群勤劳朴实的人来建造。一座城市因为有无数双这样的手,无数颗这样的心,无数个这样的人而倍感温暖。我们就是这样一群奔走于城市与乡村间的普通农民工。
   “雨停了,赶快去干活,”工长在外面喊起来,工友小张喝的差不多了,走路已经摇摇晃晃,大家劝他不要干了,跟工长请个假就行了,今天的小张可就较上劲了,边走边嚷,谁说我喝多了,这才喝多么一点,你看我能不能干,走,看我的,谁也不许告诉工长,就这样大家就一起去干活,隐患的种子就埋下了。我们正干着活,突然听到有人叫,有人掉下来了,我们赶快出去看,只见安全网上躺着一个人,这就是小张,好险,大家好不容易才把他弄下来,如果没有这网子,这个小张就没命了。工长冲着他吼道:你这个混蛋,你这是砸大家的饭碗。事情很快汇报到队长那里,队长立马就来到工地,让全体人员停下手中的活参加会议,队长用手指着小张吼到,你他妈的什么东西,你不想活我们还想活,你不想在这里混我们还想混,你想死回家死去,你滚!立马就滚,谁也不要说情,我代表建筑队宣布立即开除你,气的队长把头上的安全帽狠狠地摔在了地上,然后冲着大家讲到:我们天天讲安全,就是引不起个别人的重视,这是拖大家的后退,拖建筑队的后退,更重要的是你的性命,这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大家要时时刻刻想着安全,这是任何时候都不能马虎的,
    进建筑队一开始是干小工,干长了就是学徒工,跟着师傅慢慢学着干,等学的差不多能够独立干活了,就是一级师傅,拿级工的工资,当时在我们建筑队干活的师傅里四级工最高。当小工要勤快,给师傅备好干活的东西,利用空隙时间,师傅就会慢慢教你怎么干活。比如说砌墙,只要有时间,我都要爬上架子跟瓦工师傅学砌墙,从铲砂糨.摊砂浆.放砖学起,砌好一块就让老师傅检查一下,砌的好了继续砌,砌坏了拆了,让师傅指点重新砌。就这样一堵墙我从一层只会砌上两块慢慢会砌上四块,七块,十块……   几天下来我知道了砌墙要横平竖直,灰缝要薄厚一致,砌出的墙要让人看着舒服,要让人用欣赏的眼光看。每次从架子下来,看着自己砌的墙,身上弄的再脏身体再累,心里也是美滋滋的有种成就感!
    旧楼拆掉了,天气也开始变冷了。工地周围没有地方可以盖宿舍,宿舍新建在院子的另一头,离工地约有四五里路,这里原来是个杂草丛生的角落,用石膏板和石棉瓦做成的简易工棚只有一个门,长好几十米,进门一溜大通铺,我们几十个人就一个挨一个地住在上面,也记不清到底住了多少人,反正多几个人少几个人都不影响住,由于人多,倒没感觉冷,只是早晨起来被面都湿乎乎的,在这样的季节,房顶全是一个挨一个的小水珠,全滴在了被子上。后来有的工友找来塑料布用绳子拴住四个角挂在房顶,正冲着被子,果然管用,水珠都滴在了塑料布上,被子不再湿了,不过每天都要到一次水,不然塑料布的中间低洼处会承受不住,顶多两天。后来我们每个人的上面都挂了塑料布,每天晚上躺在床上,望着房顶的塑料布,欣赏着一滴一滴的小水珠落在上面,不能不说是一种惬意的享受,调皮的工友说,要是在上面放条金鱼就好了,那上面的水养一条金鱼是没问 题,果真那样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门外是一条沿河而建的不宽的公路,说是河,其实就是我们乡下所说的臭水沟,不过比臭水沟是宽大多了,在城里的名字叫排污河,在公路的下面,河的上面,也就是河滩上,专门建了几间简易房子,这就是我们的食堂。现在想想,当时我们在臭水沟边上吃饭,也没感到不妥当,记得当时吃的也很香,现在可能感到不可思义,给小孩子们讲讲,他们肯定会问你能吃的下吗?我只能说,人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
    有一次,收工回来的路上,远远走来一个人,一看就知道不是一般百姓,穿一身黑色呢子服,穿在身上特板正,人显的特精神,,走起路来,挺腿直腰,目不斜视,与我们形成鲜明对比,我们是满身灰尘,摇摇晃晃,随随便便,衣服更是不能比,有的还边走边吹口哨。我们的目光都集中在此人身上,一个工友说,有一天我们能混到这个地步算是祖上烧高香了,另一个说,我是没戏了,要等着儿子辈、孙子辈来实现这个愿望了。
     严冬季节,建筑无法施工,进入休整期,除留下的值班人员,我们得以回家与亲人团聚,准备过年过节。到正月二十左右,根据天气情况,恢复施工。
新的一年,新的希望。对我们来说,伸出手干上活就是辛辛苦苦一年的开始。晓明还是被安排在一工地。餐厅楼的主体已竣工,现在进入全面装修阶段。
   装修相对主体施工要轻快些,但技术含量要高,这是大楼的脸面工程,一点也马虎不得。内部装饰部分,楼顶部抹灰难度比较大,抹不好就整片往下掉。贴瓷砖,马赛克等,都要有相当的技术,贴瓷砖,上下左右要一条线,垂直平行,抹灰要匀,特别是四个角一定要有灰,不能空鼓。瓷砖贴实了,是怎么也敲不坏的,质检员检查时,专敲中间和四个角,中间一般灰浆比较饱满,不会空鼓,四个角的空鼓率最高,技术高的师傅特别注意这一点。
   在建筑队睁眼就干,闭眼就睡。天一亮就起来干活,一直干到天黑,有时还要连起来干夜班。夜里吃完夜餐到干活前的一点时间,不管是沙堆还是石子堆,躺在上面就睡,等被别人喊醒起来干活,身上满是被蚊子咬起的疙瘩,睡的时候一点都没感觉到。有一次磨水磨石地面,要求是地面弄好后,12小时后才能用磨石机磨,24小时之内磨好。面积大的地方用大磨石机,小的地方用小磨石机,小磨石机也用不上的地方就用手工,像拐角和楼梯的一些小地方。白天干了一天,晚上接到通知要加班,到了第二天早上又接到通知,由于人手紧张继续加班,那一次连续干了三十多个小时,中间就是吃饭时能稍微休息一下,光累不说,好几次走着路就差一点睡着了。
    不干夜班时,晚上我们也到门口转一转,看看城市的夜景,欣赏一下城市的夜生活,那时候是不能与现在相比的。有一处不得不提,就是在马路对过,有一个老人每天晚上都在那里摆一个旧书摊,对于我们来说,又好看书,又没余钱买新书,旧书摊是我们最好的去出。 在当时,一毛钱就能买一本旧杂志,二毛钱就能买一本旧书,记得老人有一只眼睛不太好,总是睁不大开,很少有笑脸,但态度很好,由于常去买书看,对我们很关照,有时一本旧书一毛钱也卖给我。当时在那里买了不少书,充实了我们枯燥无味的业余生活。
    有一个学生在文章中写到:建筑工地真繁忙!工地上的工人有的在整理钢筋,有的在砌砖,还有的在清理场地……他们戴的安全帽,有红色的、有黄色的、还有橘黄色的,像一朵朵盛开的菊花。……好繁忙的工地呀!我希望这片光突突的工地上早点造起高楼大厦!应该说这是一篇好文章,是建筑工地的真实描写,在学生的眼中我们是很浪漫的,从描写安全帽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但是他们体验不到,在这些菊花一样的安全帽下,是一个个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他们干城里人不愿干得最苦最累的活,拿很低的工资,生活在社会的底层,面临众多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他们远离家乡和亲人来到城市,从一幢高楼到另一幢高楼,和工友们在蜘蛛网似的高高的脚手架上出没,冒着生命的危险,建设着我们美丽的城市,晚上则把自己劳累一天的身子卷进棉被,然后在梦中展开对故乡的思念。
    有一天,我们副队长的弟弟来了,是个军校学员,穿一身整齐的军服,戴着大盖帽,显得特精神,特威风。晚上住在我们房间,第二天我们还没起床就走了,听说是早起赶火车回部队了。对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他走后叠好的被子,方方正正摆在床上,把我们佩服的不得了,当兵的就是跟我们不一样。 
在城市的公交车上,不管多么拥挤,我们总感觉还可以,因为干净的市民是不会愿意挤我们的,在繁华的都市里,我们穿的是破旧衣服,干的是又脏又累的活,以前叫打工仔,现在叫农民工。有一次挖下水道,我们不小心把泥水溅到一个小伙子干净的裤子上,那个小伙子好厉害,站在上面朝我们又是喊又是叫:“你们是什么东西,没长眼睛。”我们赶紧说对不起,是我们不小心,没等我们说完,又叫上了,“对不起就行了,你这个臭干活的乡巴佬,给我买新的,”我一听这话就急了,说我们什么都可以,说我们是臭干活的乡巴佬就不行,你们城里人吃穿住那一点能离开我们,没有我们那有你们干净体面的生活,我抓了一把泥土就摔在了他身上,这小子也不示落,在地上拿了一块石头就朝我砸来,多亏我躲的及时才没砸着我,这时,工友们围过来才把他制止住。他还不服气,嘴里不干不净地骂我们,我们只好把他送到了保卫科。市民的看法是他们的看法,也只是部分人的看法,在我们内部,没有感到有自卑感,他们的生活是他们的,我们的生活是我们的,我们干的是凭劳动、凭汗水混饭吃的活,能昂起头,能挺起胸,不卑不亢,在城里也开阔了眼界,也长了见识,我们的意识,我们的思路都在起着变化。
    在建筑队,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就是钉子扎破脚不算工伤,建筑工地上到处都是碎砖,杂七八糟的木头,差不多上面都有生锈的钉子,经常有人扎破脚,工长就骂他们:钉子不长眼,你也不长眼吗。工友们也习惯性的戏说他们,又有一个不长眼的,他们就会反驳说:下一个就是你。终于有一次,让所有的工友都开心了一把,我们的工长被钉子扎破了脚,还比较厉害,在工地上一瘸一拐地走来走去,还一边指指点点,我们在后面偷偷笑他,大家都不约而同地一起笑,好开心。
    在医院病房区,有个女护士专门负责,对工作很认真,不在规定的时间谁也不准探视。她经常在我们的视线里走来走去,有段时间突然消失了,过了好长时间才又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工友说,听说是去部队探亲去了,她对象是个海军,难怪她平时总是一个人出出进进的。在建筑队,我们对城市的一切,包括人和物,都是我们议论评点的对象。
    有一次,工长安排我们几个人出公差。出公差就是到与我们施工队有关系的人的家里去干点活,一般都是小工程,在这里是常有的事。出公差对我们来说是个好差事,虽然都是下力气干活,一是按日工计算,可以换一换环境,看看城市人家的生活,二是中午能管一顿饭,算是改善伙食了。城里人的院子真小,还不到农家小院的一半,这么小的地方,北边有房子,南边有房子,现在又要在东边再盖一间小房子,剩下的那点院子小的可怜。我们用地排车拉来了水泥,沙子,砖和石子等,开始忙碌的施工。干了一阵活之后,我们在北边的屋子里喝水休息,我看到一张桌子上有毛笔,纸和墨汁,就过去写了“春天”两个字,“你毛笔字写的不错吗,”回头一看,是一个年龄相仿的美丽女孩,经询问得知是房主的女儿,也喜欢练毛笔字。她对我说:“你应该再去干点别的什么工作,不能光在建筑队干吧。”这位好心女孩的善意提醒,使我猛然醒悟,是啊!我是不能把建筑作为终身职业,还应该有别的追求,别的发展,但是我要等待机会,自从有了这个念头,我就一直在等待。多年以后,回想起那段建筑生活,还是那么令人难忘,两年的青春好时光,献给了建筑事业,献给了繁花似锦的城市。有了那段生活的经历,再遇到什么困难,总会想,不会比在建筑队还苦还累吧。
    当我决定要离开建筑队时,餐厅楼已经装修完毕,整个工程全部竣工并要交付使用。从挖地槽开始到竣工,一砖一瓦都留下了我们的体温,看着高大、壮观、美丽的大楼,我们就象看着自己亲手抱大的孩子一样感到欣慰。这样精美的建筑,出自我们一双双粗糙的手,是一群穿着破旧衣服,满身灰尘的农民工们汗水和心血的结晶。他们是繁华城市的建设者,是我们美好生活的创造者,是提供我们吃穿住行的奉献者,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他们就是奋战在各行各业的可亲可敬的农民工们。社会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变的如此美好,如此温暖。人民感谢你们,社会感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当我真的要离开这里时,是高兴,还是恋恋不舍,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我要走了,我的工友们又要奔赴新的工地,我衷心为他们祝福。
    现在,整个社会都在关注农民工,关注农民工的一切问题,比如说工资问题,养老和医疗保险等等,农民工实际上已经融入了喧哗的城市,而城市的繁荣与发展也离不开广大的农民工,农民工和城市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一切才刚刚开始,这些问题还没有突出的暴露出来,所以本文没有涉及这些内容。
    现在盖楼比以前先进多了,以前挖地槽是众多工友们用铁锨和镐头一点一点挖出来,再用小推车一车一车的推走,现在用的是挖掘机,又快又省劲。以前用的砖,水泥灰和混凝土等东西,都是人工作业或者是半人工作业,也是用小推车,现在用的是塔吊,用什么吊什么,真是省工又省力。总之,以前的建筑队,小推车是主力,现在的工地用小推车的地方很少,不象以前满工地都是小推车。感谢现代化,让以后的建筑工人们能够省一点力气,好多干一点其他活。建筑队还有许许多多说不完的故事,讲不完的经历,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只能做个简单介绍,请大家批评指正。
后记:
   本文已经写完了,后来又读到了一些关于农民工的诗歌和打油诗,现摘抄下来,使我们能够更加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
摘自2007年央视春晚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朗诵的《心里话》
你问我是谁,过去我不回答,因为我怕,怕城里的孩子笑话。
老师,你说过我们是流动儿童不是流浪儿童,别人的爸爸妈妈送他们上学,不是开本田就是开捷达;我们的爸爸妈妈送我们上学,蹬着板车,裤角沾满泥沙…
要问我此刻最想说什么,我爱我的妈妈,我爱我的爸爸。因为,妈妈把城市的马路越扫越宽,因为,爸爸建起了新世纪的高楼大厦。
别人与我比父母,我和别人比明天,打工子弟和城里的小朋友一样,都是中国的娃,都是祖国的花。
   以下摘自2007 年5月1日 《齐鲁晚报》,是一版专门的农民工原生态调查的特别报道。农民工郭向前在辛劳之余,创作了一首首打油诗,打油诗诉说打工苦,真实记录了农民工这个特殊群体的生存状况。
     吃                住                  干
馒头八两当一斤,  夏天天热用风扇,   吃苦耐劳又生气,
菜中无油辣味深。  老板还给提意见。   光有惩罚没奖励。
要说没人出来找,  借口为了讲安全,   万一出点小毛病,
最后算帐加两毛。  实际他是怕花钱。   一天工钱白干里。
从来买菜不按斤,  民工睡觉住板房,   天热浑身直冒汗,
菠菜秤子到腰深。  不是露天就坏墙。   官持香烟一边站。
花两块钱买一堆,   保险公司有意见,  放下小车拿铁锨,
两辆车子往回推。   老板嘴应心不办。  一个劲地直嫌慢。
                   人多屋少住不开,   有时活忙让加班,
                   就是硬往屋里塞。   搭上手来干半天。
                   上铺下铺全占满,   表面加班多给工,
                   老板从不管一管。   月底对帐扑了空。

      钱                年夜思             时间
想进饭店解解馋,   阵阵烟花冲上天,   早上起来一睁眼,
可是民工没有钱。   油城老少过新年。   外面将要把名点。
老板有钱不借支,   家中亲人定牵挂,   派下工来到工地,
目的大锅图利钱。   叫我实在心不安 。  一看天还没明来。
感冒要钱当借口,   忽听门外爆竹响,   午休时间一小时,
老板就是说没有。   独自一人床上躺。   放下工具跑回去。
三番五次求他借,   在外想家好难过,   洗手打饭再挨号,
答应等到下个月。   不知不觉把泪流。   没等吃饱又吹哨
三天活儿两天完,     ……                ……
多劳不会多给钱。                       没有茅房也没圈,
事急请假非回家,                       拉屎尿尿不方便。
四十成了三十八。                             ……
好歹这季干到完,
官说甲方没给钱。
多少给个路费钱,
清账等到阳历年。
在加急等到元旦,
返回工地要工钱。
老板还是说没有,
来回干花车票钱。
风吹日晒暴雨淋,
真实苦死打工人。
民工要找清欠办,
老板答应等两天。
工钱还是没到手,
要账怎么这么难。
***************************************************************
《建筑工人(下篇)》相关评论 共2

网友:dongjiang(dongjiang@163.com)来自: At:2008/7/26 22:06:07
主题: 问好
向喜拙言问好,多谢



网友:喜拙言(WWW.ZHQLYX@163.COM)来自: At:2008/7/26 21:39:59
主题: 问好!
好长的篇幅!带走的是荒凉,留下的是繁华,很对呀!




页数: [1]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章丘小桥原创文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wenxue.zqb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5000044号 鲁公网安备 37018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