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 谷歌搜索 
首页 | 小说 | 随笔 | 散文 | 诗歌 | 推荐 | 文集 | 留言板
 您的位置>>小桥·流水·人家>>随笔>>也说新版《红楼梦》
也说新版《红楼梦》
文 / 高太守 2010/10/22 9:58:44 发表| 已被阅读过 306 次| 评论1
  近日随着新版红楼梦的开播,一时间成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其热度与南非世界杯相比也毫不逊色。
  得一时闲暇,打开电视,正襟危坐本想品一下新版的《红楼》大餐,但只动了几筷子便觉得难以下箸了,总觉得胃里有种不适的感觉在作怪。在心里形成多年的红楼固有的模式,被吃下的几筷子大餐击倒了,静心品味不外乎以下几点:
  关于色调,红楼梦在人们心里形成的固有色彩,应是一种明快鲜艳的色调为主。书中交待的十分明白,那就是“怡红快绿”。一个公侯府第,雕栏玉砌应以朱红绛紫为主,金黄为宾,翠绿为佐,宝蓝为使。而曾经最擅长用大红为基调的李少红导演,在《橘子红了》、《大明宫词》中所用的红色让人赏心悦目,而到了最应当用红色的地方却不用了,很是让人费解!剧中情在一片暧昧的土黄色中展开,似乎叙述着一个乡村土财主的家庭故事。虽说剧中也有不少红色,但都胁裹在一片昏黄之中显得那样惨淡无光,所以这部剧的色调给人的感觉,如同一碗下过几遍馄饨的面汤水。
  关于服装,据说剧组在服装上下了很大的力气,投入的资金也巨,但给人的印象还不如那些麻衣葛履,荆钗布裙看起来鲜亮。面料也许都是极好的绸缎,但是颜色上不是土里土气,就是花里忽哨,穿在身上也显皱皱巴巴,我们老家有句话叫:“窝窝了粮食,糊涂了面!”意思是说就算你有很好的米面粮油,但是却让一个窝囊手的厨子把好的材料捏成窝头贴成饼子,或者说煮成一锅分不清东西南北有糊涂。再看那些金钗们的头饰额装,金钱头、黄瓜片的发式早已通过网络有所了解,但相见之下还是让人有些吃惊,古人在女子的服饰上有着颇多的讲究,女子在未及笄之年,头发应少加修饰的,像这种黄瓜片,金钱头在戏剧中多为已婚的女子的发式。但电视剧中统统都给做成了这般模样,如果要对这种发式有个评价的话只一个字“丑”!如果非要再加上一个字的话那就是“陋”!
  关于演员,这部剧中演员的选择也是差强人意,粗略看了几集想这宁荣二府,那么多的公子王孙、千金小姐、丫环使女竟没有一个让人见了眼前一亮的人物。一部大剧,演员形象上总得过得去吧!男一号小宝玉似乎少了点富家公子的模样,瓜子脸瘦削腮一双眼睛也无光彩可言,相较低于87版的欧阳奋强的丹凤眼来说,气质造形相差不是一点半点,最其马富家子弟,公侯衣钵应该是面如满月,脸似银盆“粉团儿”一样的人物,举手投足间有一种倜傥自信的风度,而不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那种拘束感觉。如此形销骨立的宝玉,如何也不能同自己在脑海中形成的模式对等起来。黛玉倒是丰满,只不过与书中,颦眉微蹙,弱柳扶风,略带三分愁容病态的金闺娇质相悖。而宝钗的形象则应如三秋明月,明眸皓齿,举步生香,笑靥如牡丹,玉润珠圆杨妃也似的人物,但今天一见却显得十分的单薄。还有老夫人,竟没有一点老太君的威仪,一脸的不顺丝,一说话表情还相当的丰富,眉眼皆动,很难让人联想到雍容华贵,举指大方,又兼慈爱有加的老夫人形象,倒有几分齐天大圣的模样。
  剧中的语言可以说是最忠实于原著的,就连之乎者也,也一概一成不变的拿来捧出,毕竟我们生活在现代生活中,胡适鲁迅诸先生提倡的白话文运动在这百年间早已深入人心了,想那古白话文的行文方式,与我们的现代白话文有一定的距离,台词如果稍作变通又有何妨?
  音乐似乎加进了些国粹的元素在里面,但总的来看还是以现代音乐为基调的,一不流畅,二不悦耳,三只能说是芜杂。好像是西装里面又套了件马褂。
  如果这部剧不叫《红楼梦》,而随便叫什么《绿楼梦》、《黄楼梦》都可以让人看下去,哪怕叫《戏说红楼梦》也能让人看下去,但是千不该万不该她叫什么《红楼梦》,所以就让人不敢看了,怕它拆了心中的楼,碎心中的梦。


2010-7-12
***************************************************************
《也说新版《红楼梦》》相关评论 共1

网友:野岗(yegang213@sina.com)来自: At:2010/10/26 11:03:03
主题: 也说新版《红楼梦》
太守大才!切中肯綮!




页数: [1]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章丘小桥原创文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wenxue.zqb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5000044号 鲁公网安备 37018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