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 谷歌搜索 
首页 | 小说 | 随笔 | 散文 | 诗歌 | 推荐 | 文集 | 留言板
 您的位置>>小桥·流水·人家>>小说>>一篇新闻引发的风波
一篇新闻引发的风波
文 / 孙子兵法 2010/11/27 8:15:48 发表| 已被阅读过 410 次| 评论6
题目一 《一篇新闻引发的风波》

题目二 《新闻风波》


作者:山东孙继


• 序 幕 •

  我是一个农民,一个不折不扣的农民,虽然还没有升级为“老农”的标准,也已经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许多年了。不过,在我们鲁中山区,人多地少,仅仅靠每人那半亩地的收成是无法生活的,在种地之余还需做点其他的职业,弄俩票子花销。我没有啥特长,只好卖“肉块子”下死力气,在建筑队垒砖抹灰,勉强挣点银子。如果仅仅如此,我只是一个土农民、建筑工,死心塌地干活挣钱,挣钱养家,养家糊口,业余时间不喜欢读书看报,不去写那篇社会新闻,也就不会引起那场风波,而我的这篇小说也就不会诞生了。


  · 开 端 ·

  2008那年,我27岁,除了侍弄庄稼还干着劳累的建筑工,但是我的业余生活还算丰富,下班后喜欢读点报刊,也写点儿小诗小文,营养精神生活。我舅也写作,在我们广宗县是元老级的作家。我所以喜欢写作,也许是受他影响吧,我想。舅也是一个农民,舅喜欢写作,而且很痴迷、很勤奋,常常半夜三更不休息,熬夜爬格子,也就不断发表文学作品和新闻通讯稿,终于引起反响与注重,被聘到九龙镇政府的宣传部门帮忙,虽然没有正式编制,却依然做得游刃有余,得心应手。他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终于能够发挥特长,已经四十多岁了,不再去下死力气干活,我暗自替他高兴,在自叹不如之余,也多少有些嫉妒。
  为了丰富知识,我订阅了《广宗日报》。我们县经济比较发达,是连续多年的百强县,所以有自己的正式报刊,办得比较活跃,也很有特色。我舅是不需要订阅报纸的,人家办公室《人民日报》《人民文学》《山东文学》《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农村大众》……各类报刊应有尽有;人家愿意躺着看就躺着看,愿意趴着看就趴着看,愿意在单位看就在单位看,愿意拿回家看就拿回家看。只有我,这样一个不务正业的农民才自费订阅报纸,虽然只是区区一份四版的县级报纸,但是能够哄得老婆同意,我也就很知足了。因为开阔了视野,获取了信息,我还能隔三差五在县报上发表个“豆腐块”“豆腐条”啥的小文章,也自我感觉良好。但我不会就这样满足,我心里是以舅舅作为追赶目标的,心中总有要和他比试一番的想法,多亏没有口头宣战,只是自己在心底偷偷和他比武。不过几年下来,我都是输掉了比赛。第一,他是专业人士,我是业余的;第二,他很勤劳很痴迷,我却比较懒惰,工作忙点下班后累点,写的少发的少,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显,失败在所难免。今年眼看到了秋后,他光在《广宗日报》上就发表了50多篇稿件,而我却不到20篇。看来今年又要输掉赛事了。
  不过,机会还是来了。记得9月1日晚上回到家,干完建筑的我感觉很累,吃过饭脚也懒得洗就躺下了,斜倚在床头翻看着当天的报纸。看到第三版社会新闻的时候,我忽然眼睛一亮,看到报纸上有个征文启事,说要举办社会新闻大赛,年底截稿。写作这块,我的强项是写小说,而舅什么也写,尤其民间故事写得好,也很受读者欢迎。新闻稿件我们都会写,但是他写得要比我好。当然,我社会新闻写的还是不错的,能和他叫板。而这次报纸上的有奖征文正是社会新闻,也就是我的强项。我知道舅是每逢征文比赛都会参加的,前面说过,他既专业又勤奋,我暗下决心,要继续和他比武,这次以我之长比其之短,也许我还有几分获胜的希望。如果年底我不小心获得大奖,那么数量上虽然输了,但获奖级别要是比他高,也算是一种补偿,心理上也能找点平衡。对,就这么办。
  于是我开始找新闻素材,总盼着出点新闻来抓抓。大街小巷地找,田间地头地找,蓝天白云地找,地表尘埃地找,找呀找呀找新闻,就是没有好素材,“社会”呀,你咋不出“新闻”呢?唉,郁闷!


  · 发 展 ·

  后来,我没有找到素材,素材却自己来了。
  9月10日中午,我干完活回家吃饭,看到有几个邻居往老蔫的家中跑,我问他们啥事。东子媳妇说,老蔫今天去山上挖中草药,打死了一只獾。獾是一种类似狗的野生动物,在我们这里并不为奇。不过去看看也无妨。我没有回家,就跟随他们来到老蔫的家中,看到院子里果然有一只死獾,不算很大,但尾巴很长,皮毛也不错,就是死得太残忍,脑袋都开花了。我胆子小,怕见这种血淋淋的场面,只是听老蔫描述经过。老蔫坐在院子里,不就菜,光喝酒,描述得倒很生动。
  俺正在山上正挖药,听到身边有动静,回头一看,原来是这只獾,俺抓起䦆头就追了过去,这个家伙慌神了,转身就跑到旁边的那道小山沟了,两边是陡坡,它跳了几下上不去,掉头往回跑,想从俺身边窜出去,俺抡起䦆头就是一下子,正砸在它脑袋上。……
  众人听了都笑,开始议论皮毛能卖多少钱,能出几斤肉。我看明白了,听明白了,因为中午吃饭时间紧,赶紧离开了。
  等晚上回家吃过饭,冲上一杯热茶,点上一颗香烟,开始酝酿,看中午发现的事情能否写成一篇社会新闻参加大赛。显然,这事情没有多少新闻价值,第一,獾这种动物很平常,虽然如今生态有些失衡,不像过去那样经常见到了,可是在我们山区,也不是多么为奇的动物。第二,这个老蔫偏偏把这只獾打死了,要是活捉了,弄篇新闻还略有价值,说不定城里某一个动物园还有可能来淘宝,放到园里叫那些少见多怪的市民看。想了半天觉得不好写。怎么办?放弃吗?舍不得。刚刚才捕捉到这么一篇新闻,要是不写,再去哪儿找?我喝光了一壶水,抽透了半盒烟,忽然灵机一动,有了,就这么写。刷刷刷,很顺手,一篇社会新闻很快就出炉了。重抄一遍,寄给报社编辑部。至于他们用不用发不发,那就不是我所能控制的了。
  我在期盼中过了半个多月,虽然我每天下班回家就先看当天的日报,可是,很失望,我的那篇新闻稿总是不见上报。而舅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发表新闻,由于这次大赛不受数量限制,他已经发表了参赛新闻三篇了。很明显,正如我的担心,我那篇新闻价值太小了。完蛋了,一定被编辑枪毙了。唉。
  眼看到了月底,我已经懒得再去关注我那篇新闻了。等到9月28日晚上下班回家,我习惯性地翻开当天的《广宗日报》,忽然眼前一亮,封面导读中出现了一行字“老蔫活捉一怪兽——详见P3。”赶紧翻到第三版,眨眼仔细看,没错,就是我的那篇新闻稿,真的发表了。虽然短小,却很吸引眼球。全文如下:
  《老蔫活捉一怪兽》
  本报讯(通讯员孙继报道)9月10日,九龙镇虎尾村的村民老蔫在深山活捉到一只怪兽。
  这天上午,老蔫到九龙镇东部俗称“碣石沟”的深谷老林中挖中草药材,忽听到一阵“呼噜”声,探头一看,在两块巨石的夹缝间有一只熟睡的怪兽。他悄悄用随身携带的绳子将其捆住,准备带走时,怪兽惊醒。它呜咽了两声,猛然用锋利的牙齿把绳索咬断,并向老蔫扑击。老蔫沉着应战,与其周旋了两个多小时,最后用䦆头把它击昏,再次用绳子捆索,带回家关在了铁笼中。引得邻居都来观看。
  这只小怪兽皮毛灰褐色,身高约30厘米,体长约60厘米,粗大的尾巴摆动非常灵活;耳朵圆形,嘴巴尖长;它性情暴躁,在笼中冲撞不止,妄想挣脱羁绊,并发出一种尖锐的叫声。一位80多岁的老人说,此兽生活于深山老林,靠捕捉兔子狐狸为食,一般难得见到。

  我有些惊讶,更高兴。一篇本来感觉希望渺茫的新闻稿终于发表了!我一连读了三遍,看完了还嚎叫一声,惹得老婆骂我“神经病”。
  神经病就神经病吧。作家么,都是这个样子的。我自嘲道。
  还“作家”呢,我看你晚上没事倒是常“坐在家中”。哼!老婆揶揄道。
  已经发表了,我开始偷偷计算这篇小小的社会新闻的含金量,到底能否得到编辑和评委的青睐?能否获奖?
  回过头来仔细分析一下,就该明白我的这篇本来没有多少价值的新闻为什么能够顺利发表了。诀窍就是“捕风捉影+生编硬造+虚构夸张=新闻”。第一,事件中的獾属于常见小动物,没有“动物凶猛”的吸引力,我却写成了“怪兽”来吸引眼球;第二,如果按照真实的情况,即便是一只“怪兽”吧,打死了也就没有多少价值了,我摸透了编辑的心理,把“打死獾”写成了“活捉怪兽”,这个噱头够狠的;第三,那个所谓的“碣石沟”就是离着俺村三里地的一道小山沟,我却写成了深山老林,而老蔫三下五除二就干掉了獾,我写的却是“人兽大战”两个多小时。综上所述,变平淡为惊险,变平常为传奇,所以能引起编辑的注目,而且这篇新闻还肯定能引起读者的兴趣,说不定啊,也能够得到评委的青睐吧?


  · 高 潮 ·

  可是,这件事情仅仅叫我得意了一天多一点,怎么也没有想到会惹起了很大的麻烦。因为新闻太醒目,引起了县长的注意,确切说,是引起了一位分管农林业的副县长的注意。副县长看待事物的眼光与分析问题的角度和咱老百姓不同,他居然在9月30日早晨给县林业局去了电话,点名叫局长挂帅处理此事。县长发话,林业局当然非常重视,立马给九龙镇林业站打来了电话,说是林业局局长要亲自带人到九龙镇来。林业站的站长听了电话,唯唯诺诺,赶紧派人准备接待。
  站长先找到我舅,问孙继是谁啊。我舅说是我外甥啊,怎么了?
  怎么了,给咱镇上惹祸了。说着站长把那天的报纸扔给俺舅。
  舅一看坏了,马上给我打手机,说了此事。我那天正在建筑工地干活,听了汗都下来了,用“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跑到老蔫家里,看到老蔫正准备出门,那张獾皮还挂在椿芽树上悠哉游哉晒太阳。至于獾肉,应该早就成为老蔫的下酒之菜,也早就消化完毕了。
  我上气不接下气,说,这皮,这皮。
  老蔫一听笑了,咋,是不是有人要来买啊?
  等我喘气匀和了,才告诉他事情的经过,叫他赶紧把兽皮藏起来,林业局的领导来了后千万要认错,就说那只怪兽已经放生了,万万不可说打死了。
  老蔫也吓坏了,问我,要是打死了会怎么样?
  怎么样,起码要叛你三五年。我吓唬他是为了叫他重视,说完我就跑回了工地,因为没有来得及请假,叫工头看见了要扣钱的。
  老蔫动作还算麻利,把兽皮从树上扯下来,送到了东子家的床底下,又叫了西子等人来到他家,说上面来人你们千万给我作证打掩护。就说我把獾放跑了啊。
  刚刚安排完,忽然一阵警笛声传来,接着有几辆车停在了外面。大家迎出去一看,来的人还真不少,林业局长亲自带队,居然有林业警察开来了巡警车,九龙林业站长陪同。稀里哗啦,老蔫的小院子里一下子涌进来这么多人,可把老蔫吓坏了。老蔫人老实,哪里与穿着制服的人接触过啊,一时间脸色焦黄,身体发抖,多亏东子西子等人搀住他。
  谁是老蔫啊?说话的是局长。
  我……我就是。老蔫哆哆嗦嗦说不出话来。
  你捉的怪兽呢?
  放……放了。
  放了?林业局的人都不相信,满院子找。
  这时候,东子媳妇说话了,您是说老蔫叔抓的那个獾吧?早就放了,整夜嗷嗷叫,怪吓人的,也弄得俺街坊家睡觉不香,还是俺家东子帮忙放回大山的呢。
  是啊,是啊。西子等几个邻居都帮腔。
  既然放了,笼子呢?穿着林业巡警制服的科长问。
  笼子?没有笼子,那獾俺是拴在这棵椿芽树上的。老蔫说。
  你知道吗?侵害野兽是违法行为,是要坐牢的。
  是是是……老蔫哆嗦得更厉害了。
  那个科长说,如果打死一只黄鼬就会罚款一千,拘留半月,你自己想想,侵害这么贵重的动物,严重不?
  对对对……所以俺放了。
  这样吧,既然你知道放兽归山,认错态度还不错,就不法办你了,不过,还是要罚点钱警告一下的。
  嗯嗯嗯……老蔫眼珠子变色,浑身发冷,全身的汗水都没有了,钱钱钱,要罚几块啊?
  几块?看在你认错态度好的份上,就罚三千吧。科长说。
  啥?三千?俺一年也挣不上三千啊。老蔫有些急了,说话反而流利了。
  科长说,不交罚款,就跟我们到局里跑一趟吧。
  老蔫一听,又蔫了。
  镇林业站长赶紧接过了话,对林业局长说,局长,你看这事,既然怪兽都放了,老蔫也认识错误了,批评一下也就散了吧。
  我舅也来了,作为宣传部门的代表,而且他自告奋勇当向导,其实他的目的就是亲临现场,也能在关键时刻通融一下,争取大事化小。这个时候他接上了话,局长,这个老蔫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妻子常年有病,孩子都小还在上学,领导也都看到了,看他住的房子破破烂烂的,卖了这个破屋也不值三千啊,还是照顾他一下吧。
  是啊是啊,街居们也纷纷帮腔。
  林业站长说,局长,您看这事……?
  局长四处看了一下,大概也觉得罚款有点难度,加上有许多邻居纷纷求情,只好说:那么老蔫,我告诉你,以后再碰上这事,一定不轻饶你。你,你,写个检讨书,我回去也好给领导有个交代。
  这更难为了老蔫,他哪儿会写什么检讨书啊。好在听说不用法办也不用罚款了,心情好了许多,哆哆嗦嗦写了几十个字的检讨书,最后签上了“老蔫”的大名。
  这些事情都是后来我才知道的,听了不下十几个人的讲述,因为我是事情的制造者,所以后来大家都当笑话说给我听,我每次听了,也会开怀一笑。但当时的我并不知情,人在工地,心中却很紧张,生怕老实本分的老蔫被我一篇新闻惹上大麻烦。中午回家的时候,妻就说了事情的经过,当时她就夹杂在人群中看热闹。她在中午吃饭的时候,一边说还一边笑,看你把老蔫吓得,都是你的错,都是你那篇破新闻惹的祸。我一听也笑起来。觉得这事还真有意思。
  晚上,我来到舅舅家,他给我补充了另外一些事情。说中午的时候,镇上破费了,把林业局的人请到镇上最高档的饭店,镇长陪同着,两桌酒就花费了两千多。我们爷俩一边说话一边喝着小酒,感觉这件事闹得很有趣味。可是我没有想到,就在我们喝酒吃饭谈话的时候,那个老蔫“劫后余生”,越想越感到憋气,在家闷了一天,也喝了大半天的酒,晚上醉醺醺地跑到我家找我,看来是兴师问罪的样子。开始的时候,俺娘还说好话,说你看孙继这孩子给你惹的祸,回来我凶他一顿。可是老蔫却越说越生气,越说越委屈,说着说着哭起来,说非要等我回来给他认错。缠了很久就是不走,俺爹一看没有办法,口气也严厉起来,说,老蔫啊,人家孙继可是报社的通讯员啊,发新闻写报道是他的职责,他没有实际报道,说你把獾打死了已经是手下留情了,你还想怎么样啊?要是按照事实来写新闻,你也许真的要进去坐几年了。要不这样吧,你等着我给孙继打电话,叫他回家,重新给你写一篇,就说上次新闻写错了,更正一下,还原真相。老蔫一听吓得从沙发上跳了起来,酒也醒了大半,眯着眼说,啥,还要再写啊?再写就把我写死了,既然孙继是报社的通讯员,有这样的职责,我看,这件事还是算了吧,我求求你,不要叫他写了。说完溜之大吉。后来,不断有人调侃道|,哟,老蔫,上报纸了,成名人喽。老蔫总是叹息说,可不是咋的,差点把俺逮了去。这当然只是题外话了。
  我回到家,俺爹笑着对我说,老蔫刚才来了,我几句话就把他打发走了。
  这件事情基本上就算结束了,不过所有的亲友,包括俺爹俺娘俺舅俺老婆,谁都觉得此事很意外也很有趣,从始至终也没有人埋怨我一句,而我自己甚至感觉很得意,觉得能制造如此轰动的效果也实在是难得。如今这件事虽然过去几年了,想起来我还是有些得意,觉得很有成就感。
  那场风波结束后,忽然间灵感又来了。经过几日的酝酿后,我的另一篇社会新闻写成了,后来发表在10月19日的《广宗日报》上。全文如下:

  《保护自然刻不容缓——老蔫活捉怪兽之后》
  本报讯(通讯员孙继报道)谁也没有想到,笔者在9月28日的《广宗日报》上发表的一则社会新闻《老蔫活捉一怪兽》,会引起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
  县政府的一位领导看到这篇新闻后,马上给林业局去了电话,要求重视此事。林业局的几位同志当即行动,于9月30日专程驱车赶到九龙镇,协同该镇林业站的工作人员,一起来到事发地点虎尾村的老蔫家。他们对老蔫进行了劝说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其认识到了自己的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会给人类和生态平衡带来危害。老蔫立即放兽归山。
  此后,九龙镇林业站在该镇进行了“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的宣传活动,引起了群众的关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这篇新闻依旧延续以前的风格,继续颠倒是非、生编硬造,发表后却没有引起什么轰动效应,甚至没有一点反应,就像一滴水落进了湖中。不过,我此后对新闻写作却冷静了许多,很长时间没有敢再写新闻。


  · 结 局 ·

  转眼到了新的一年,在2009年1月15日,我接受《广宗日报》的邀请,去报社开颁奖大会。一大早我和舅就来到了报社,他有八篇参赛稿件发表,获奖是肯定的。我满怀希望地猜想,是否我的社会新闻真的获得了征文大赛的奖项呢,我那篇《老蔫活捉一怪兽》能制造那么震撼的效应,起码得弄个三等奖吧?
  不过,结果却是我没有想到的,本来我就不抱太大的希望,觉得自己能获得三等奖,谁知道,那篇新闻根本就没有上榜。唉……
  但最终的获奖名单一公布,着实吓人。我的另一篇社会新闻《保护自然刻不容缓》居然获得了一等奖,而且是唯一的一等奖。我当时就感到懵了,半天缓不过神来,一时间在掌声中晕头转向,直到身边舅舅向我道贺,我才醒悟过来,笑容不自觉流露出来,那个高兴啊,简直不能描述。而我的舅,水平绝对比我高,写的绝对比我多,才不过有一篇获得了一个鼓励奖而已。这,这,这,怎么可能呢?后来我苦思冥想,终于悟出了一点道理,觉得我那篇有轰动效应的新闻落选而无声无息的新闻能获奖,是因为获奖新闻中出现了大人物,有关于副县长的内容。只能如此解释。这是潜规则。
  获得这个新闻奖项,虽然有千元奖金,但结果好像有些得不偿失,亲朋好友请了好几桌,不但奖金告罄,还搭上了好几百,弄得妻子好多天不理我,说以后不要再写什么“破新闻”了。但是好处还是有的,此后我名气渐渐大了起来,成了广宗县的知名写手。舅也开始对我刮目相看。也就是说,比武我大获全胜!
  此后的我,忽然间信心爆棚,变得越发勤劳,不但写新闻,也开始深入地涉猎文学作品。为此我还好话说了千千万,征得老婆同意买了电脑,无论写作还是投稿的效率得到极大提高,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我已经在正式报刊上发表了各类文学作品百余篇,在我们县里引起了很大轰动。
  不过,说来说去,我都要感谢老蔫,没有他的那点糗事,也就没有我那篇新闻,我也不会有后来的获奖,再后来的进步。
  尾声
这件事终于彻底结束了,虽然已经过去了一年多,但是对于我却是刻骨铭心的,得意之余总在心里反复回味,我觉得有必要把这场风波的整个过程记录下来,谁知道写着写着就成了一篇七千多字的短篇小说。——也就是您看到的这篇!

  2010.4.10.——4.21.初稿
  2010.4.27.凌晨定稿

  13082759059
  
***************************************************************
《一篇新闻引发的风波》相关评论 共6

网友:孙子兵法(540694738@qq.com)来自: At:2011/2/20 1:32:31
主题: 一篇新闻引发的风波
谢秋雨生! 问好!



网友:秋雨生(sxdpgk@sohu.com)来自: At:2010/12/16 8:26:20
主题: 一篇新闻引发的风波
问好兵法。



网友:孙子兵法(540694738@qq.com)来自: At:2010/12/9 23:39:46
主题: 岗哥
小说发表辽河,其实稿费不多,勉强看点小书,营养精神生活。请客你却没到,岂能省酒偷乐?改天补上即可,不过你要请我。哈哈哈哈哈,呵呵呵呵呵。



网友:野岗(yegang213@sina.com)来自: At:2010/12/7 9:12:31
主题: 一篇新闻引发的风波
小说发表辽河,赚的稿费挺多,那天请客没到,继广省酒偷乐!



网友:孙子兵法(540694738@qq.com)来自: At:2010/12/4 2:06:02
主题: 谢一剑天
感谢~本文已经发表在《辽河》。 结尾——呵呵~~不修改了。



网友:一剑天(zqdzc@126.com)来自: At:2010/12/2 9:35:01
主题: 一篇新闻引发的风波
我想,小说结尾处还需要雕琢。




页数: [1]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章丘小桥原创文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wenxue.zqb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5000044号 鲁公网安备 37018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