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 谷歌搜索 
首页 | 小说 | 随笔 | 散文 | 诗歌 | 推荐 | 文集 | 留言板
 您的位置>>小桥·流水·人家>>散文>>镌刻在焦土上的回忆
镌刻在焦土上的回忆
文 / 克格勃! 2011/3/24 8:49:47 发表| 已被阅读过 296 次| 评论1
    1985年5月12日深夜,我连神密地接防了由南京军区某连所担负的防御阵地。从此,每天目睹的是高山丛林、弹药阵地、伤员列士;耳闻的是枪炮声和愤怒的呐喊;亲履、体检到的是那低矮潮湿的猫耳洞、暴雨连绵的天气和一次又一次的战斗。
    在紧靠老山的83号阵地上,我连就驻守在这背向敌人的小山坡上,猫耳洞星罗密布,工事错综复杂,战士们全天候值班,高度警惕、极度紧张,时刻笼罩着战火的阴霾。这个阵地经历过无数次战斗,这里有被炮火灼焦了的黑土,这里到处是弹片…
    坚守阵地的前三个月,电话兵杨洪岩在平时主要负责指导员和我的勤务工作(我和指导员同住一个猫耳洞),我们一起到老山涧取水、同吃一锅饭、同唱一首歌,并肩作战亲如兄弟。我清晰地记得“5.31”第一次战斗中,他冒着敌人的弹雨接通阵地到前沿炮兵观察所的电话线,保障了阵地与炮观的联系。返回阵地时还带来了一些滚烫滚烫的弹片,我们称他是“真大胆、真可爱”,新一代最可爱的人只是嘿嘿一笑,表现得十分乐观与勇猛。
    时光过得飞快,杨洪岩用实际行动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保障任务,得到了连领导和战友的一致好评。
不幸的是,杨洪岩在接防前沿炮兵观察所第三天的下午2点多,他在利用战斗间隙维修潜壕时,被敌人打来的冷炮炸得粉碎,他的遗体只剩下了头和一条小腿。一道流星划过,瞬间结束了一位年轻的生命。这是一名生长在孔子的故乡、从小就失去母亲年仅18岁的士兵。
    他的遗物中有一封没有写完的家书,信中说:“敬爱的父亲:我上阵地已有三个月啦,参加了大小五次战斗,每次作战,弹片到处乱飞,就象下雨一样,电话兵就更危险了,但我从不惧怕,多次冒着敌人的弹雨查线、接线,保证了电话畅通。请您放心!在阵地上,我们生活得很好,经常利用战斗间隙包水饺……”就这么一封还没有写完不足一百字的“遗书”,字里行间透出对党的无限忠诚、对和平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热爱,18岁正是好温馨的年华。
他牺牲后,上级给他追记二等功,并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舍弃人间欢乐,幸福何在?在华夏崛起;碧血抛洒边陲,捐躯为谁?为民族尊严。”
    杨洪岩牺牲后的几个月里,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我眼前总能浮现出他的音容笑貌--他从老山涧采水的身影、炒菜做饭的可爱劲儿、作战时的勇猛顽强。失去了战友,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心不停地 “流血”。直到现在,我仍十分怀念这位小战友,那是在战火中培育的战友加兄弟之情呀。
***************************************************************
《镌刻在焦土上的回忆》相关评论 共1

网友:袁生易(123819270@qq.com)来自: At:2011/3/26 17:32:00
主题: 镌刻在焦土上的回忆
战争发生在85年,是在内地吗?




页数: [1]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章丘小桥原创文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wenxue.zqb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5000044号 鲁公网安备 37018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