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娟:活着就是王道
|
文 / 静如
2011/4/26 19:04:49 发表| 已被阅读过 293 次| 评论1篇
|
 |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摘自于娟“生命日记”
第一次知道于娟是通过齐鲁晚报连载的《癌症日记》,这是由山东文学、齐鲁晚报、网易主办的“中国首届网络文学大奖赛”刊登的第一篇小说连载。
刚开始并没引起我太多的注意,直到齐鲁晚报记者专程去上海与她进行了一次面谈,那篇专访刊发在2011年4月4日B07版,用了整整一个版面。她对生命的感悟———她的乐观,她的幽默,她与病魔做斗争时的坚强,以及她积极向上的求生欲望,实实在在打动了我。
我开始关注于娟的一切报导。
2011年4月18日,齐鲁晚报刚刚刊登完她整理后的21篇《癌症日记》,2011年4月19日凌晨3点,她就走了。
于娟走了,尽管她有那么多的不舍,但她还是走了。我握着2011年4月20日关于于娟辞世的齐鲁晚报,久久不能释怀,那天,不知怎的,天空就下起了小雨。现在,我把这21篇《癌症日记》,还有那篇专访和关于她辞世的那篇报导,装订在一起,感叹之余,我不仅要把她握出厚度,还要拧出水来。
悲哀
2010年元旦,于娟被确诊为晚期乳腺癌,她长舒一口气,一家人也禁不住在病房里如释重负地放声大笑:太好了,乳腺癌,不是肺癌不是骨癌而是乳腺癌... ...”,这是在误诊为腰肌劳损2个月,怀疑骨髓癌3天后,重新下诊断时,于娟及其父母的第一反应。
读着这样的文字,我竟一时无语,他们可以笑,我却一点也笑不出来,身为医生的我,知道骨转移意味着什么,但身为海归博士的于娟当时并不知道,她天真的以为,她会像其它乳腺癌患者一样,只要割去乳房就会没事,就能活好久,她不知道,只要到了晚期,到了全身骨转移这份上,什么癌也会要人命的。
接下来,她的黄山饥饿疗法更让人啼笑皆非,当然,她又是勇敢的,知道自己被骗她能把这段故事写出来,这本身就是伟大的:用自己的无知,唤醒更多人的清醒。
何止是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有近20万人死于妇科疾病,其中宫颈癌6至7万,占全世界宫颈癌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我国最著名的妇科专家曹泽毅教授曾经说过,她们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对自己的无知。
太不了解自己了,以至于病入膏肓竟浑然不知:香港著名艺人梅艳芳,在自己阴道出现异常流血的时候才去做进一步检查,结果为时已晚,活了不足两个月就离世了;李媛媛,怀孕初期阴道流血,因迫切想生孩子,放弃进一步检查,等把孩子生下来,已到晚期,在孩子不到一周岁,她自己年仅42岁时就走了;林黛玉的扮演者陈小旭,因乳头排黄水去医院检查,查出乳癌晚期,自己放弃治疗,最后死于庵内。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痛定思痛
人们可以死于疾病、灾难、意外,但不可以死于无知。
之所以死于无知,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少人没有健康查体的习惯,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女性对妇科疾病的忽视等等,你不是医生不要紧,你不懂医学知识也不要紧,你可以定期去做健康查体,但看似简单的事情,往往被大多数人忽视,甚至有些单位组织查体,自己也会推三阻四,以至于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其实,如果我们稍加注意,及时进行一些必要的健康查体,有些疾病是可以早发现,早治疗,特别是妇科病,都有最佳治疗期,就看你抓不抓的住,比如:宫颈癌有一个漫长的癌前病变阶段,此阶段可能长达5年—15年,在有性生活三年之后开始体检,每年一次,就可能发现一些癌前的病变,并可达到100%的治愈率;原位癌五年生存率可能是百分之百;到了中期,五年生存率可能是百分之七、八十;到了晚期五年生存率可能就只有百分之三、四十。再比如:乳腺癌,其发病率居妇女癌症的首位,如果早发现,可以存活好长时间,甚至长期存活。
当然,有时候有些病并不像书本上写的那样,症状、体征都不明显,稍一疏忽就会误诊,不得不说,这又是另一种悲哀,医学界的悲哀。如果连赫赫有名的大上海就医确诊就这么难,不托熟人找关系,做个CT就要等几个星期什么的,等等等等,这样的现状,岂非一个痛字就能完结。
活着就是王道
“生与死,前者的路对我来说,犹如残风蚕丝;而死却是太过简单的事。而且痛快舒畅,不用承受日夜蚀骨之痛。但是死,却要让这个世界上我最爱的亲人们承受幼年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女之痛。虽然能不能苟活由不得我,至少我要为自己的亲人抗争与挣扎。自尽是万万不能的,因为我是个母亲”。
如果说无知造成的后果让人痛心,那么癌症病人那种对生命的渴望,那种心平气和的悔悟,那种撕心裂肺的呐喊,能让你心碎。
“我甚至想,哪怕就让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动,每日像个瘫子污衣垢面趴在国泰路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骂万人践踏,只要能看着爸妈牵着土豆的手蹦蹦跳跳去幼儿园去上学,我也是愿意的”。
活着,只要能活着,可是对于生活安逸身体健康的人们来说,又有谁能体会,活着本身就是最大的资源,最大的价值呢!
“若天不绝我,那么癌症却真是个警钟。我何苦像之前的三十年那样辛勤地做蝜蝂,何必做拼命三郎?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走”。
“活着就是王道”。这是她留给世人的生命激励。
“请忽略我,但是,看看我的文字。我希望有人关注我用命换写出的文字,我希望有人能透过我的文字关注到自己的健康,我希望有人透过我的文字关注到自己偏离生活的生活方式,我希望有人开始早睡早起,开始减少应酬,开始不再嗜烟酗酒,开始分些时间给家人”
她渴望长寿,她渴望看着年幼的儿子长大成人,她渴望让含辛茹苦的父母安享天伦,她很害怕幼年丧母、中年丧妻、晚年丧子这样的人生极大痛苦压在她的孩子、丈夫、父母身上,所以,她顽强地与命运抗争。可是,最后她还是被病魔和死神无情地带走了,2011年4月19日凌晨3时许,于娟,一位感动和激励了无数人的复旦大学女教师,一个风华正茂才华横溢事业蒸蒸日上的优秀海归博士,撇下她年仅2岁多的爱子,撇下生她养她的父母,撇下深爱她的丈夫以及她钟爱的能园林事业,与世长辞。
这一天,距离她4月2日33岁的生日刚过了17天,距离2010年元月1日被确诊患乳腺癌不到15个月。
她人虽然离去,但她战胜病魔时那种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却留下来了,这是一笔财富。她想通过文字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让更多的人了解癌症,体悟人生的真谛,她做到了,现在,成千上万的人正以不同的方式直面自己。
于娟,一路走好!
|
|
|
*************************************************************** |
网友:叶飘零(ziluo1111@163.com)来自: At:2011/4/30 21:33:14 |
主题: ...... |
我也一直在看于娟的癌症日记,可前几天突然中断了。我竟然不知道她已经辞世,还问周围的同事,怎么没有于娟的日记连载了?难道??同事都摇头,想到过不好的消息,没想到真是这样。现在,只觉得胸闷。。。。。 |
|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