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广甫宗亲的信
|
文 / 坨凹山人
2011/8/14 9:53:02 发表| 已被阅读过 219 次| 评论2篇
|
 |
广甫宗亲:
您好,来信收到。根据您提供的线索,我在章丘市普集镇于家庄的族谱中没有查到“于敬先”这个名字。关于“怀、广、宝”字辈,也和于家庄字辈连接不起来。在章丘,于姓居住的村庄很多,以于姓命名的村庄就有于家村(现在村中一户姓于的村民也没有了)、于家庄、于家沟、于家埠、于张村,在这几个村庄中有“广”字辈,也有“宝”字辈,但上下就不一致了。
在章丘,于姓人口最多的村庄是普集镇于家庄,在清咸丰年间第五次修谱时字辈是:承、仁、广、汉、际、圣、兴、堂,在清光绪年间第六次修谱,仍用这八个字,到民国六年第七次修谱时,又续八个字:文、景、富、庶、英、明、安、康。现在村中居“承、仁、广”的字辈人口最多。
据族谱记载,普集镇于家庄外迁人口也很多,在迁往外县的地名中,也未发现有“泗水星村”这个地名。从信中知道,星村是一个镇级村。村中不知有无宙宇古碑,特别是光绪年以后重修庙宇寺院的古碑,如果有,看看在这些古碑中的捐资善人中有没有于姓人,从这些人名中也许能了解到一些关于于姓字辈的更多信息。另外,在一些老人中,能否多了解一些“章丘于家庄”的地理、环境及周围村镇的名字等,这些信息,对“寻根”是有很大帮助的。您在信中提到星村于姓先祖是一个有文化、牵着马、学生模样的年轻人,从与村人对话中可以知道,(问:小伙子,你上哪里去?家是哪里?答:我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我得家。)他可能是遇到什么重大家庭变故或什麽困惑离家出走,或者是赶考落榜,精神上受到刺激不愿回家,总之是一个落魄之人(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才在星村落户的。并且在后人的口传中说他原籍是章丘人。据我分析,在200年前的那个时期,应该是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在那个时期,普集镇于家庄的官宦人家和富商大户都很多,而在章丘其它村庄的于姓人家,没听说过有能与于家庄相比拟的大户人家,一般都是普通的“庄户百姓”人家。从这一点分析,“于敬先”也有可能就是章丘普集镇的于家庄人。当然,这也只是一种主观的分析和推测。
从信中知道您为“寻根”做了很多工作,并且还在继续努力做着。树木有根,江河有源,这是一件对祖先列宗和后代子孙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但是,不可否认,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我相信,在您的不断探索和努力下,“根源”一定会寻到的。在这一方面,我也一定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相助,一旦有什么消息,会及时告诉您的。
祝您万事如意
坨凹山人
2011.8.15.
|
|
|
*************************************************************** |
网友:风起云飞扬(yirangg@163.com)来自: At:2011/10/26 16:38:07 |
主题: 致广甫宗亲的信 |
东埠村于姓明、清有外出经商的习惯,一般开药铺的多。 |
网友:风起云飞扬(yirangg@163.com)来自: At:2011/10/26 16:35:37 |
主题: 致广甫宗亲的信 |
普集镇东埠村有“怀、保、承、仁、广、汉”等辈分,怀、保等辈分应在“承、仁、广、汉,继、圣、兴、堂”前。 |
|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