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是单位烧锅炉的,整天灰头土脸的干活把自己搞得跟贫下中农似的。害的那些爱美的年轻女士总是绕他走。
开始的时候,小木对这工作挺知足的。因为自食其力了,可以为家里分担些负担了。后来,也就是在经了许多的人和事后,就觉整天的和煤和铁铲子打交道没啥出息。就有些烦。
一次,小木去朋友家里做客。推杯换盏酒意盎然的时候,因一时的情不可抑,小木就打开闸门似的把一肚子苦水全倒给了朋友。朋友是非常善解人意的个人,认真地听完他的意见后,给他指了三条道儿:
1. 安心工作、好好表现,等待领导慧眼识珠。
2. 整天跟领导后面讨价还价,搞得他不厌其烦。
3. 给领导甩颗“重磅炸弹”,一招制敌。
小木回去的时候脚步有些踉跄,头脑还清醒。经过一个书摊时,不知怎的,脑子里竟忽然迸出句书中自有金屋的话。就停下来在书摊上多站了一会。小木不大赞同朋友的观点。小木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话是老话,却也是实话,没有水分。
小木是差一年高中毕业的知识分子,字是认识几千个的。就下定决心,照老话说的试试再说。
小木边烧锅炉边读书的样子起先让人觉着稀奇。后来就让个别人嗤之以鼻。冷嘲热讽小木是听得出来的,小木心说,我没耽误工作也没碍谁什么事啊?就依然我行我素。
那天,小木的那个朋友来小木单位办什么事顺便看望小木时,小木正专注地读本很文学的书。投入的样子让朋友不忍打扰他。朋友说你该回课堂从头开始。小木说给爸治病的钱,咋还?朋友说我给你说的那些办法那条好使?小木说烧锅炉挺有空闲的,可以多看些书。
那天,两人谈了很多很多,关于人生和理想的。临别,朋友鼓励小木把自己的一些生活经历和感受写成文字,说他一个朋友的朋友在电视台作编辑,笔下的工夫很是了的。你写出来我可以转给他给你看看。小木没信心地说我行吗?
朋友似乎是有意无意地随便一说,小木却由此看到未来生活中的一丝希望星光那样闪亮。小木拿起笔记录自己内心感受的时候,第一次觉得烧锅炉也那么富有诗意。
5月的一天,单位请电视台的记者来单位做某产品的广告专题。记者拍完制作专题的摄像经锅炉房去单位门口拍外景时,竟被一位埋头读书的锅炉工吸引了视线。就感觉好奇地把镜头推向了他。小木惊醒后显出一脸的腼腆,记者对随行的单位领导说,贵单位的锅炉工都这样勤奋、好学,贵单位职工的精神风貌可见一斑。
专题很快就播出来了,全市人民都有幸从特写镜头里领略了小木的风采。之后,还有人打来电话询问小木的情况,表示今后一定尽量多地使用贵单位的产品。因为贵单位的锅炉工都这样好学上进,贵单位产品的质量一定不会低劣。感动的小木单位的领导连说谢谢。
于是领导们连夜开会,一致认为小木是职工中自强不息的典范,这种好学上进的精神应该大力弘扬并予以表彰。经“一把手”拍板,第二天,小木就被任命为单位宣传科的科长。
大约半月后,电视台的那个记者又来到小木所在单位。一问,才知道是来给小木拍专题的。因为电视台的领导读了小木发在市报上得那篇反映锅炉工苦辣酸甜生活的文章后深为感动,认为可以把小木作为一个自强不息的典型进行报道。
小木于是脱下西装、摘下领带,来到锅炉房重又握起了大铁铲。小木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依然显得很腼腆,小木后来记不起自己当时说些什么,只记得自己当时的感觉是既新鲜又无奈又有些紧张。
记者走后,单位领导又立即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小木问题。领导们认为,单位不缺小木这样的宣传科长,却没有第二个小木这样的锅炉工,小木的价值不在于担任科长而是体现在烧锅炉上。于是一致同意:免去小木宣传科长职务,安排回锅炉房重新烧锅炉。
这样,记者再来采访小木时,小木就不用手忙脚乱地换西装、摘领带了。
烧锅炉的小木
小木是单位烧锅炉的,整天灰头土脸的干活把自己搞得跟贫下中农似的。害的那些爱美的年轻女士总是绕他走。
开始的时候,小木对这工作挺知足的。因为自食其力了,可以为家里分担些负担了。后来,也就是在经了许多的人和事后,就觉整天的和煤和铁铲子打交道没啥出息。就有些烦。
一次,小木去朋友家里做客。推杯换盏酒意盎然的时候,因一时的情不可抑,小木就打开闸门似的把一肚子苦水全倒给了朋友。朋友是非常善解人意的个人,认真地听完他的意见后,给他指了三条道儿:
1. 安心工作、好好表现,等待领导慧眼识珠。
2. 整天跟领导后面讨价还价,搞得他不厌其烦。
3. 给领导甩颗“重磅炸弹”,一招制敌。
小木回去的时候脚步有些踉跄,头脑还清醒。经过一个书摊时,不知怎的,脑子里竟忽然迸出句书中自有金屋的话。就停下来在书摊上多站了一会。小木不大赞同朋友的观点。小木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话是老话,却也是实话,没有水分。
小木是差一年高中毕业的知识分子,字是认识几千个的。就下定决心,照老话说的试试再说。
小木边烧锅炉边读书的样子起先让人觉着稀奇。后来就让个别人嗤之以鼻。冷嘲热讽小木是听得出来的,小木心说,我没耽误工作也没碍谁什么事啊?就依然我行我素。
那天,小木的那个朋友来小木单位办什么事顺便看望小木时,小木正专注地读本很文学的书。投入的样子让朋友不忍打扰他。朋友说你该回课堂从头开始。小木说给爸治病的钱,咋还?朋友说我给你说的那些办法那条好使?小木说烧锅炉挺有空闲的,可以多看些书。
那天,两人谈了很多很多,关于人生和理想的。临别,朋友鼓励小木把自己的一些生活经历和感受写成文字,说他一个朋友的朋友在电视台作编辑,笔下的工夫很是了的。你写出来我可以转给他给你看看。小木没信心地说我行吗?
朋友似乎是有意无意地随便一说,小木却由此看到未来生活中的一丝希望星光那样闪亮。小木拿起笔记录自己内心感受的时候,第一次觉得烧锅炉也那么富有诗意。
5月的一天,单位请电视台的记者来单位做某产品的广告专题。记者拍完制作专题的摄像经锅炉房去单位门口拍外景时,竟被一位埋头读书的锅炉工吸引了视线。就感觉好奇地把镜头推向了他。小木惊醒后显出一脸的腼腆,记者对随行的单位领导说,贵单位的锅炉工都这样勤奋、好学,贵单位职工的精神风貌可见一斑。
专题很快就播出来了,全市人民都有幸从特写镜头里领略了小木的风采。之后,还有人打来电话询问小木的情况,表示今后一定尽量多地使用贵单位的产品。因为贵单位的锅炉工都这样好学上进,贵单位产品的质量一定不会低劣。感动的小木单位的领导连说谢谢。
于是领导们连夜开会,一致认为小木是职工中自强不息的典范,这种好学上进的精神应该大力弘扬并予以表彰。经“一把手”拍板,第二天,小木就被任命为单位宣传科的科长。
大约半月后,电视台的那个记者又来到小木所在单位。一问,才知道是来给小木拍专题的。因为电视台的领导读了小木发在市报上得那篇反映锅炉工苦辣酸甜生活的文章后深为感动,认为可以把小木作为一个自强不息的典型进行报道。
小木于是脱下西装、摘下领带,来到锅炉房重又握起了大铁铲。小木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依然显得很腼腆,小木后来记不起自己当时说些什么,只记得自己当时的感觉是既新鲜又无奈又有些紧张。
记者走后,单位领导又立即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小木问题。领导们认为,单位不缺小木这样的宣传科长,却没有第二个小木这样的锅炉工,小木的价值不在于担任科长而是体现在烧锅炉上。于是一致同意:免去小木宣传科长职务,安排回锅炉房重新烧锅炉。
这样,记者再来采访小木时,小木就不用手忙脚乱地换西装、摘领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