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 谷歌搜索 
首页 | 小说 | 随笔 | 散文 | 诗歌 | 推荐 | 文集 | 留言板
 您的位置>>小桥·流水·人家>>散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观《我的一九一九》有感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观《我的一九一九》有感
文 / gjch 2006/5/27 16:13:05 发表| 已被阅读过 1214 次| 评论3
    爱国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从我们牙牙学语到苍苍欲去,从桑梓故里到异国他乡,从普通民众到庙堂高官,总避免不了此话题,摆脱不掉表态度。爱国最戒空谈,然而我在看完《我的一九一九》影片后,心中块垒郁积,不发不快。
    影片《我的一九一九》讲述的是外交官顾惟军及其他诸外交官在《凡尔赛和约》签订前及会议中为争取国权而积极斡旋,但最终痛心疾首、拒绝签字的事。影片情节感人、内涵丰富,于欢快处娓娓道来,于沉痛处静静谈起,藏悲愤于激语中,感温馨于细节处。影片主人公顾惟军是一个才华横溢、满腔热血的青年人,同时又是一个沉着冷静、成熟老到的外交官。他心系使命,于危难之际被推上历史的风口浪尖。当然,这其中有总长的器重,也有同行中意见相左者的故意为之。但无论如何,他都毫不畏惧,挺身而出,竭力不辱使命。面对会堂上日本公使的咄咄逼人的口诛,面对主席台上政治巨头的无理奚落的做法。他从容不迫,理智幽默、缜密周全的演讲得到了会场上绝大多数与会国的喝彩,为国家争得了荣誉,为谈判争取了主动。形势似乎对中国愈加有利。
    然而,国弱的事实无情地阻挡了外交前进的脚步。在政治和外交领域中,自古只认一个真理:在利益面前,从来不讲同情和眼泪。怜悯只是自认弱势者奢望的空中楼阁。眼泪只是自甘无知者幻觉的黄粱一梦。外交的成败跟国家的综合实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国弱无外交。即便顾公使他们不愿承认,即便他们倾尽心力、积极斡旋,即便他们忍辱负重、甘受白眼,却始终没有改变刀俎鱼肉的结局。操纵和会的三大巨头各怀鬼胎,打着“为世界和平”的幌子,为了自身的利益,公然置中国人民的情感不顾,把一战前德国在山东的利益全部转交给日本。中国虽是战胜国,却实力不济,始终被困于列强的掌心中。而中国当时的北洋政府为了一派的利益,博取列强的好感,不惜将看到一点希望的中国人民再次抛入黑暗中。夜是那么漫长,狰狞着像魔鬼的嘴脸;雨是那么急烈,似乎要燃尽所有能看到的、感觉到的光明。
    庆幸的是,这种毁灭的死亡并没有发生。恰恰相反,它正以另一种激烈的爆发喷薄。黎明掉进井里,我们就用温热的手把它打捞出来;黎明躲进云里,我们就用啼血的喉把它呼唤出来。学生们愤怒了,工人们愤怒了,商人们愤怒了,接着,整个民族愤怒了……既然我么们头上的太阳只会荼毒田园、残害生灵,那么就让我们打破这个昏暗的天;既然一切按所谓“强权法则”都濒临死亡,那么就让我们痛痛快快地,努力聚集最后的火光。于是,中国爆发了挽救民族危亡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
    或许因为民众的觉悟激励了他,或许因为政府的懦弱刺痛了他,或许因为好友的离逝惊醒了他,顾惟军变得更坚定了。在得知一切努力即将付之东流时,他绝望了。他终于明白:外交的斡旋救不了中国,激烈的言辞也救不了中国,一己之力更救不了中国。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代表虽疮痍满目但正在觉醒的中华民族拒绝签字,拒绝和那个丧权辱国的政府一道浑浑噩噩,拒绝那些置中国人民于水火而不顾的条条款项。他知道这对自己意味着什么?他将失去在政府谋职晋升、封妻荫子的美丽前程,失去华舆别墅。但他没有失去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没有失去一个外交官的尊严,没有失去一个炎黄子孙的责任感。他步履沉重地走出了大堂,走向了远方,带着一个民族的自信,带着一个国家的希望,从容地走向照亮历史天空的那片阳光。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爱国的传统,从屈原怒投汨罗江到文天祥的临死面南方,从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从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从戚继光的“封侯非我志,但愿海波平”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无数仁人志士用他们的行动践明着无悔的誓言,演绎出一段又一段的感人故事。中国人的精神字典里最难容的两个字就是“汉奸”。汉奸的结局是那一跪千年的铁像和那绵绵不绝耳的唾弃声,是那史书上永远抹不去的恶名和那戏曲里被人指指点点的傀儡。即使他在其他方面有相当高的天赋,取得相当大的成就,也改变掉人们大脑里的条件反射,除不去大家思维里的感性反映,以至形成千年万年忘不了的观念常识。正是所谓的“遗臭万年”,甚至子孙后代也要受其连累,生活在祖辈的阴影里。因此,也就不能理解陆征祥总长宁愿解甲归田、老死丘山也不愿签字的“苦衷”了。
    是啊,谁都有苦衷!是啊,谁都不愿当罪人!于是,代表团所有人几乎不约而同的把这苦差使推给了顾惟军,妄图把自己身上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然而,历史是公正的,历史没有让推掉责任的公使们万古流芳,而喜剧般地永远记住了顾惟军三个字,记住了他的赤胆忠心,记住了他的大义凛然。正如臧克家老先生所说:“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顾惟军正是用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一言一行把他沉重而又精彩的一九一九永远地镌刻进历史的记忆里。
    爱国,无庸置疑,需要用丰沛的感情去呵护。但更需要理性地分析与思考,感情用事往往会使矛盾复杂化,乃至损害国家的利益。爱国,切忌口号,需要实实在在的付出。口号再响,说到底也只是空头支票,冠冕堂皇地把欺骗装扮成信仰,马脚毕露。爱国,需要资本,不是喊几句“我爱国”就能赚来关注的眼球,不是空想几次“我爱国”,就成精忠赤子了。必须炼就一身本领,赢得进入“爱国领域”的门票。历史从不带有色眼镜,也不轻信“旦旦虚谈”,他只相信事实,他只忠于真理。妄图鱼目混珠,甚至玉石俱焚是不可能的,在历史眼里,从来是“朱紫难共色,粉墨不杂糅”。
    爱国,不仅需要在富贵殷实之时发扬,在穷困潦倒之际坚守,还需要在命悬敌手之刻升华。威逼利诱,心无半点动摇;严刑峻法,面无丝毫改色。做到这点真得很难,平时点滴积累固然重要,最后的生死决断更是艰难。它意味着爱国不只是言行,而升华成了毕生的信仰。,一种刻入骨子里的叫做“灵魂”的东西。顾惟军正是像英雄们一样,据理力争,毫不畏惧,争取一切挽回败局的可能。的确,在谈判桌上,他败了,但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园地上,他像一阵春雨,已催发出一棵胜利的幼苗。
     《我的一九一九》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历史影片,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启发意义。作为一名大学生,在中国迅速崛起不断为复兴民族的理想努力之时,我们更加责无旁贷,用自己青春的双手传递先辈们的接力棒,继续这场震惊历史的世纪长跑,去努力实现中华民族奋斗了几个世纪的宏伟历史架构!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观《我的一九一九》有感》相关评论 共3

网友:bian (bianguangyin@126.com)来自: At:2006/5/30 10:33:23
主题: 爱国奉献
一定要解放台湾 还我河山



网友:竹叶萧萧(sdzqsj@163.com)来自: At:2006/5/27 21:44:27
主题: 牢记国仇家恨
历史惨痛的记忆里有中华民族无尽的血泪,牢记国仇家恨,做一个有民族的血性之躯,不论男儿还是巾帼!从抵制日货做起。



网友:随风(lxixi7@tom.com)来自: At:2006/5/27 21:26:48
主题: 记住耻辱
荣誉是属于过去的,应该忘记;但耻辱尤其是国仇我们一定要铭记在心,这并不是要我们找敌人算账,而是要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奋发图强,为国争光。




页数: [1]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章丘小桥原创文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wenxue.zqb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5000044号 鲁公网安备 37018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