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孝”是一个不能抛弃的话题
|
文 / 平路
2006/8/17 17:53:28 发表| 已被阅读过 225 次| 评论0篇
|
 |
“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在我国既具有历史性,又具有现实性和长久性。由于孝在历史上所起作用,近代它成了反封建的靶子,受到了彻底的批判,影响了近代人们对孝的认识和理解。孝的长久性和现实性提醒我们孝是一个不能抛弃的话题,当今社会更需要人们去认识和实践孝的内涵。
从我国的现实来看,目前和将来很长一段社会时期内,我国的老年人主要是靠家庭养老。从经济上说,城乡还有一部分老人无收入或收入很低,需要子女赡养。从生活上说,无论是在城镇,还是在乡村,既使老年人经济上有保障,同样因年老体衰多病,也需要子女的扶助和照料,因此,在有老年人的家庭中,子女赡养父母是不可缺少的。
在西方国家,由于没有子女养老的传统和习惯,社会养老事业发展很快。我国情况有所不同:一是我们过去有养老的传统和习惯,家庭关系是双向的;二是由于经济因素影响的原因。近年,我国养老事业有所发展,但并没有普遍的发展起来,无法应对日益增多的老年人问题。
中国的国情具有特殊性,中国的养老问题也将是比较特殊的。家庭养老是当代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解决养老问题的主要选择。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孝在很长一段时期被否定和抛弃。当代只提“尊老”不提“孝”字,只讲赡养不讲孝顺,如此偏废,不能不使中华民族这一传统美德受到遗忘,使家庭养老这种方式难以完善的实行。试想一个老无所养的社会,将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随着计划生育的实行,独生子女日益增多,老年人的比重也逐渐增大。我国逐渐进入老龄社会,如何善待老年人问题越来越突出。如果子女不孝,将老年人推向社会,社会将不堪重负,将直接影性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再说,独生子就是一个“小太阳”,他从小感受到的就是“唯我独尊”,很难想象他长大后能孝顺父母。我国第一批独生子女现在已到了结婚年龄或正在步入结婚年龄。他们的所做所为给他们的父母带来的处境可谓苦笑不得,我国第二批、第三批独生子女将如何对待老人结果不想而知。一切为了孩子的做法,培养的是只知索取,不知回报的一代。近代讲“救救孩子”是使孩子们从封建桎梏中走才出来。现代应该讲“救救自己”是使孩子能健康成长,成为孝顺的一代。
家庭养老方式提醒我们不可忽视对孩子从小就要进行“孝”的教育,提醒我们“孝”仍然是一个不可抛弃的话题。处于此种考虑,我们王府游乐园今年建成了全国首家孝文化教育园、孝文化教育基地,把我国千百年广为流传的二十四孝故事,以雕塑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提醒人们要孝心永存。 |
|
|
*************************************************************** |
还没有评论
|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