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雅野趣 寄情山水
|
文 / 直一
2006/10/7 21:43:36 发表| 已被阅读过 407 次| 评论14篇
|
 |
风雅野趣 寄情山水
听别人说,三王峪自然风景秀丽,人文景观迷人。我抵制不住诱惑,趁长假和老公骑上摩托车去那里游玩。
进入曹范镇境内,周围的山势已显高峻。20分钟后,连绵群山已经尽现眼前,隐没在山腰间的环山公路像一条玉带,蜿蜒缠绕,伸向远方。
据说这是双凤山山脉,三王峪就隐藏在山脉的最深处。
在欣赏着“缠山玉带”带给我们惊喜的同时,却也被它的惊险弄得神经紧张。越往里走,山势越陡峭,只有窄窄七八米宽的环山路上下起伏,弯成了一个个S型。一边是高峻陡直的山崖,一边是七八十米深的山谷,很是惊险。
再往里走,身边的山越来越密集,一座挤着一座。山上植被葱茏,从远处看,就像长了一层毛茸茸、绿油油的青苔。
深山尚未有尽头,风景已经跃然眼前。
我们买完票先去了东区。映入眼帘的是满目葱郁的树木,浓绿色的几座高山环绕着一池清水,几只水鸟悠游池中,满塘的红鲤鱼时而跃出水面,仿佛在以这种方式来迎接我们的到来。拾级而上,穿过一条彩绘长廊,竟然有一座艺术馆闯入视野,柿子树下蓝瓦灰墙的外表显出几分静谧安然。走进去细看,你定会吃惊,在这乡间僻静之处,竟然藏有我国隋代以来的古老生活用品、当代著名画家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陆俨少、何海霞以及其他年轻画家的作品真迹。我老公作为一个书画爱好者自然喜出望外,也为这远离城市的“知音”折服、惊叹。
再往上走,是一条深谷。当地村民告诉我们,这深谷就是三王峪。之所以叫做“三王峪”,这里面还有一个历史典故。据说在西汉末年,农民起义军赤眉军的首领樊崇曾经派他的三员大将樊柯、魏方和于干率兵在此驻守。这三位大将分别在这三个山头上扎寨,从此,这里便叫做“三王峪”了。这三个山头易守难攻,非常利于屯兵。公元23年,已经加入南方绿林军的西汉皇族后裔刘秀,为光复汉室,在军中不断扩展自己的势力。公元24年春,刘秀率兵对赤眉军进行说服收编,就驻扎在三王峪入口的泡关岭下。
我们朝着山顶上三王驻扎的古寨遗迹前进,路虽险,心不惧。
途中,泉池间布,有蝴蝶池、祥池等18个湖池;洞塔兼存,有无极洞、太极塔等。站在太极塔前,俯瞰山下,山川相缪,村烟旷野,浮云流水,自然情趣各有千秋,“幽而不僻远闹市,山水清风真自然”的赞誉不禁脱口而出。
最险的地方是“乾坤眼”和“会仙桥”,我们一鼓作气爬到了那里,一睹了“奇门”、“遁林”、“一线天”的风采。
山顶上古寨的内部设施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环绕着山头的一圈石砌寨墙。村民们重新修补了寨墙,并雕刻了三王樊柯、魏方和于干的石像立在山寨里。
不知不觉时近中午,不能让肚子受委屈。我们转回景区,虽然那里有能容纳200多人的高级餐厅,我们还是选择了那依山傍水的农家小院。在小院里我们吃了久违了的山鸡、野菜,找回了自己的童年。
之后,我们又去西区“飞龙泉”、“老泉”、“古栈道”等处游玩。走在那崎岖不平的古栈道上,来到当年古代兵马洗刷之地——“石贝” 、“石舟”之处,仿佛又听到了当年此处的战马嘶鸣之声,看着郁郁葱葱的青山,呼吸着凉凉的新鲜空气,旅途的辛劳随风而去。遗憾的是,现在是秋天,泉水已停流,不然我们可以感受一下叮叮咚咚的响泉、清澈凉爽的大泉等。
景区因地制宜,在山涧中开出一条1600米长的水道,专供游客漂流。坐上橡皮筏、解开缆绳,顺溪飞流直下,两边的绿树山色不断映入眼帘。摇晃的漂流筏也不时左冲右突,纷繁翠绿的山色在溪水间一晃而过。由于现在天气干旱,小河里的水不足,如果大雨过后或者汛期到来时,整个山谷泉水奔流,漂流将更有刺激性和趣味性。
橡皮筏的终点站是鱼塘,游客可以坐下来休息的同时享受垂钓乐趣。
旁边的新概念拓展基地,也让人大开眼界,断桥、速降、天梯、空中单杠……这里的各种户外设施吸引了大量户外运动爱好者。
除了山水,三王峪还有很多值得关注的。其中就有山峪深处的奇树村。
从老泉出发,顺着山峪再向西南方走,在山峪最深处有一个村子叫做奇树村。这个村子原来有十几户人家,后来都搬走了,它就成了一个空村。说它是奇树村,顾名思义,是因为村子里生长着一种很奇怪的树,人们叫它奇树。奇树每到秋季便长出红色的黏稠果实。鸟儿吃了这种果实后,便把粪便排到其它树木上。然后,奇树的果实就在其它树木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来到奇树村,你往往会看到这样一幕:一棵柿子树树干上突兀地生长出另一棵树,两树连接处有一个大树瘤,仿佛嫁接一般。
离开三王峪,我们把情留在了那里,把我们的意志和耐力、把我们奋发向上的精神留在了那里。
大自然绵绵不绝的生命和无私情怀等着我们回来慢慢领悟。
|
|
|
*************************************************************** |
网友:窦(jinma_2005@163.com)来自: At:2006/10/30 19:26:50 |
主题: 峪 |
本人对文章的优劣无鉴别之能,但---拜读此文,却有一种涌上心头的冲动.文笔间衍射出作者一种至高的境界.事实如下 1.纵观全文 |
网友:窦(jinma_2005@163.com)来自: At:2006/10/30 19:26:48 |
主题: 峪 |
本人对文章的优劣无鉴别之能,但---拜读此文,却有一种涌上心头的冲动.文笔间衍射出作者一种至高的境界.事实如下 1.纵观全文 |
网友:窦(jinma_2005@163.com)来自: At:2006/10/30 19:26:46 |
主题: 峪 |
本人对文章的优劣无鉴别之能,但---拜读此文,却有一种涌上心头的冲动.文笔间衍射出作者一种至高的境界.事实如下 1.纵观全文 |
网友:窦(jinma_2005@163.com)来自: At:2006/10/30 19:26:43 |
主题: 峪 |
本人对文章的优劣无鉴别之能,但---拜读此文,却有一种涌上心头的冲动.文笔间衍射出作者一种至高的境界.事实如下 1.纵观全文 |
|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