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 谷歌搜索 
首页 | 小说 | 随笔 | 散文 | 诗歌 | 推荐 | 文集 | 留言板
 您的位置>>小桥·流水·人家>>随笔>>砚边絮语003
砚边絮语003
文 / nzs 2006/11/19 21:29:18 发表| 已被阅读过 421 次| 评论2
    书法是一种抽象的艺术,他呈现给人们的是一些抽象的线条,虽然书法家极尽能事的变换出各种各样的线条,但毕竟还是线条,虽然最初有些象形的字存在,但离人们的感官却依然很远。他不像绘画作品,呈献给人们的是具体的形、色、物象,让人容易亲近,认识。虽然有毕加索的抽象派画作,但据人们的感官还是很近。

    抽象的东西虽简单,却不容易被理解,具象的东西虽复杂,却容易引起人们内心的共鸣。书法由于抽象,使人们觉得简单,绘画由于具象,使人觉着更接近与艺术。所以,在收藏界有好字不如烂画之说。现在拍卖市场上书法作品,很少有高价成交的,除非那些孤品名家的东西。这同传统等有关,但更与书法作品的不易理解不容易被人欣赏有关。所以,培育书法市场,必须从培养人们的欣赏能力开始,必须从提高书法家的表现能力做起。

     由于抽象,书法作品欣赏时,人们便借助于具象的东西。枯藤,坠石,游龙,惊凤,便成了一些书法作品的代名词,屋漏痕,锥画沙,便成了一些技法的代名词。更有见舞剑而技艺精进的传说。这虽能有助于对书法的理解,却让书法变的神秘起来,让人如坠云雾之中,难得要领。比如枯藤是老的还是少的,是秋天的还是冬天的,时间和空间的变换,会使枯藤的具象飘忽不定。这就给人们理解枯藤进而理解书法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书法的欣赏,应该建立更科学更直接的欣赏标准。这是在书法创之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书法作品是与中国的传统哲学、美学、文学,道德人品,甚至饮食起居等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一个放射源,几乎辐射中国传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古代好像是有文化的代名词。现在却退出了实用的范畴,好像成为了艺术圈内的东西,成为了比较高雅的欣赏品。其实不然,由于功利的推动和富裕起来人们的需要,书法的地位应该是提高了。过去文人雅士清玩的东西,成为一般群众喜欢的事物。这为书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书法的再度繁荣是必然的。出大家,出名人,也是在所必然的。到底与传统谁高谁低,这好像要由时间和历史检验。

***************************************************************
《砚边絮语003》相关评论 共2

网友:高太守(shangduan_001@163.com)来自: At:2006/11/20 11:06:43
主题: !!!
有着深刻的道理在里面,学习!



网友:一剑天(zqdzc@126.com)来自: At:2006/11/20 10:30:34
主题: !!!
言之有理.




页数: [1]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章丘小桥原创文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wenxue.zqb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5000044号 鲁公网安备 37018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