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 谷歌搜索 
首页 | 小说 | 随笔 | 散文 | 诗歌 | 推荐 | 文集 | 留言板
 您的位置>>小桥·流水·人家>>随笔>>砚边絮语009
砚边絮语009
文 / nzs 2006/11/29 20:53:26 发表| 已被阅读过 458 次| 评论2
   卓别林是电影艺术大师,生前身后饮誉寰宇。某年,有好事者组织模仿卓别林演技的比赛。卓别林也去参加,结果仅得第三名,自己模仿自己竟不跟别人模仿自己演的像自己。不禁令人深思。在书法上,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据说市场上有许多假造启功先生作品者,能乱真。有人请教启功先生怎样识别,启功先生说,那些写的不好的是我写的。有人说这是启功先生谦虚,我认为是实话。模仿者能乱真,甚至超过模仿对象,却永远也不会成为艺术家本身,因为他的作品里没有自己。

    乾隆皇帝平生喜好游历,每到一处便作诗赋词,书迹遍天下。据说多有大臣代笔之作。那些具有艺术品位的作品,往往不是乾隆手笔,而那些多有欠缺的字迹,才是他的真迹。但那些代笔大臣是不敢属上自己的名字的,甚至于不敢说出个中底细,否则会有杀身之祸。

    书法贵在创新,创新的基础是模仿。有些人会说,那个第一个写字的人又是模仿谁的作品呢?自然。中国的文字产生于四五千年前,是象形文字,最初的文字符号就是一些图画,后来才逐渐的抽象简化,成为现在的文字。可以这样说,书法所体现的是自然的规律,虽然是小道,确有大道存焉。

    柳公权在回答皇帝提问时,说,身正,心正,笔正,字就会端正。意在以书法来劝谏皇帝,行正道,被人称为笔谏。可见书法之中存在着修身的道理。麽墨不能操之过激,所谓,麽墨如病。执笔要指实掌虚,方能运作自如。书写时的急徐,结体的阴阳向背,都有一些规律,也都与人的品德修养能够联系起来。善书者,往往具有一定的修养功夫。

***************************************************************
《砚边絮语009》相关评论 共2

网友:高太守(shangduan_001@163.com)来自: At:2006/11/30 9:52:56
主题: !!!
旁征博引学贯古今!



网友:一剑天(zqdzc@126.com)来自: At:2006/11/30 9:38:46
主题: !!!
感悟颇深,深入浅出。受教了!




页数: [1]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章丘小桥原创文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wenxue.zqb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5000044号 鲁公网安备 37018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