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 谷歌搜索 
首页 | 小说 | 随笔 | 散文 | 诗歌 | 推荐 | 文集 | 留言板
 您的位置>>小桥·流水·人家>>小说>>“ 朱公泉”村名的来历
“ 朱公泉”村名的来历
文 / 牧羊大叔 2007/3/30 11:57:03 发表| 已被阅读过 586 次| 评论10
元朝末至正年间,统治者内部明争暗斗,朝纲混乱。大小官吏贪污腐化横行,拼命榨取百姓血汗之财。全国各地农民忍受不了饥寒交迫、家破人亡之苦,纷纷揭竿而起、聚义造反。统治者为血腥镇压义军,命各地官吏强抓民役、构筑工事,百姓生活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章丘县令为构筑防御工事,派官兵来文祖镇木厂涧村(今属旭升乡)强迫农民采伐木料,使该村及周边强壮劳力昼夜不停的干活,过着奴隶般的生活。木厂涧村有蘧氏四兄弟,蘧老四在伐木时被砸伤了腿,官兵不但不给医治,反而强制继续伐木。四兄弟气愤难平,夜间约好了众苦役,杀死了守护木料的官兵,烧毁了木厂。蘧老大、蘧老二投靠了义军,蘧老三和蘧老四则带着爹娘和孩子们往文祖镇东南方向的大山深处逃去。这时期,各地的官吏已经自身难保,,章丘县令便把杀官兵、烧木厂之事上报说是起义军所为。此事不了了之。
蘧老大、蘧老二投靠了义军后从此再没有下落,而蘧老三、蘧老四则携老带小在一群山之中垒石屋安住下来。后来此地逃难者越来越多,渐渐形成了一小村落。人们居住在这里,以打猎和种庄稼为生,生活过的不错,只是吃水是个难题。夏日雨水涟涟季节,可用池蓄水供人畜用,到干旱时,只好跨越六条山沟到东张村挑水。一日,蘧氏两兄弟打猎回来,却不见了栏圈里养的小猪,便分头去寻找。来到山口处,只见小猪正在乱层石板处乱拱。拱着,拱着,突然间,石板下淌出水来。小猪又连拱几下。一股清清的泉水喷了出来。蘧氏兄弟激动的高喊起来:“有水了!有水了——”此泉因是猪所拱出,人们便称为“猪拱泉”,村庄又因泉而得名。
几年以后。一个春天的下午,“猪拱泉”村的人们正准备下地播种,一个放牛的汉子来村头讨水喝。喝完水后又问山外是否有官兵?还问这条道通哪里,那条路到何处等等。当他得知此泉叫“猪拱泉”和村名来历后,连声说“不雅”。他深思一会儿后,又说:“此泉有恩于我,我姓朱,日后就叫‘朱公泉’吧 !”放牛的汉子走了,人们没信他的话,依然称泉和村名为“猪拱泉”。
又过了几年以后,元朝灭亡,大明朝建立,改年号为“洪武”。又过了若干年后,人们才知道,那位讨水喝的放牛汉子竟是明太祖朱元璋。那年,他兵败长白山,遭王宣兵将追杀落难此地。于是,“猪拱泉”村的人们按朱元璋之说,将村名和泉名改为“朱公泉”,此名沿称至今。



***************************************************************
《“ 朱公泉”村名的来历》相关评论 共10

网友:九鼎清泉(jnzqzgq@qq.com)来自: At:2010/10/29 20:26:29
主题: “ 朱公泉”村名的来历
说的是俺家,俺就是朱公泉滴



网友:清秋月(xiaoya77@126.com)来自: At:2007/9/30 9:03:08
主题: 拜读
牧羊大叔好,前段时间写了几首小诗您写了评论很感谢,好久不来您写了好多,只不过我那时叫月瘦如眉您肯定不记的我,有空一定要向您请教的。



网友:秋月儿(qiuyueer815@163.com)来自: At:2007/4/2 19:33:38
主题: !!!
不怎来小说版,差点错过好文,呵呵,那里月儿去过阿,却不知此一说,拜读了-----------------------



网友:q.y.s(sxdpgk@sohu.com)来自: At:2007/4/2 16:56:08
主题: !!
元朝是异族统治,按今天的话说,我们那时代的祖宗们都是亡国奴。奴隶分五等,最低等的是南方汉人。所有的被征服的民族都是奴隶,也当然从一开始过的就是“奴隶般的生活”。蒙古人的残暴凶悍令人发指。



网友:太瘦(shangduan_001@163.com)来自: At:2007/4/2 16:50:21
主题: !!!
山川风物,名人掌故,尽在先生笔下生辉!



网友:一剑天(zqdzc@126.com)来自: At:2007/4/1 22:01:22
主题: 好!
又一地方志!




页数: [1][2] 下一页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章丘小桥原创文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wenxue.zqb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5000044号 鲁公网安备 37018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