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 谷歌搜索 
首页 | 小说 | 随笔 | 散文 | 诗歌 | 推荐 | 文集 | 留言板
 您的位置>>小桥·流水·人家>>小说>>家谱(三)
家谱(三)
文 / 大道闲人 2007/4/3 15:19:42 发表| 已被阅读过 349 次| 评论0
                      家谱(三)

   一九一六年,爷爷邢念曾降生。
   此时,业隆已经有三个儿子:长子念成,次子念章,三子念谋。业骏生有一子,名念训,他比念谋大,自小我称呼为三爷爷。念曾排行老五。当时,整个大家庭已经有近三十口人。业骏带领念成、念训在家务农,兼用马车搞运输;把老二念章送出去学做生意;老四念谋随父亲业隆学医。邢氏家族到了最兴旺的时候。
   业隆、业骏老兄弟俩一商量,虽说家里弟兄几个都认得几个字,识得几页书,但没有真正有学问的人,得找一个儿子让他好好读书,光宗耀祖。家里有的是钱,能供得起。恰在此时,老五出生了,就他吧。
   也巧了,念曾天生就是块读书的料!从上学起在班里就没考过第二,每次都是第一。至今村里老一辈人提起来都说:“人家开子(爷爷小名)念书象吃书一样,我们还没明白呢,他已经背过了。”一年,整个章丘县举行类似于现在的统考,念曾得了第七,回家哭得吃不下饭,发誓下次一定拿第一。也就是那次,他知道了天外有天。
   此子聪敏好学,性格倔强。他是左撇子,左手写的毛笔字很棒。一天,父亲业隆叫住他说:“开子,别上学了。”念曾惊问:“为什么?”父亲说:“别人写字都用右手,你自己用左手,多难看哪!”其时念曾十岁多点,马上坚定地说:“书我一定要念,从明天开始我就用右手写字,并且决不会比左手写的差!”因这个原因,他练成了左右手都能写一笔好毛笔字的本事。后来在他的教书生涯中,上课时在黑板上板书,右手写累了,马上换左手,前后衔接,象一只手写出来得一样。在学校里,成为被学生津津乐道的绝技。
   自己的勤奋好学,加上家里充足的资金支持,念曾考入了当时闻名全国的名校:山东齐鲁大学。确实让父亲业隆感到光宗耀族了。在大学里,念曾学习仍然很勤奋。那时的齐鲁大学已经开设了英语课,念曾对这门外国课极感兴趣,学的相当好。后来在国立二十四中任教导主任时,不知我们和英国的一个什么驻华部门发生了纠纷,念曾被聘为中方代表,用英语打赢了那场官司,名噪一时。完全得益于上学时的英语学习!这也是他一生很值得骄傲的一件事。后来回到老家病体支离时对大儿子(我父亲)说起时仍然豪气倍增。
   优越的家庭条件让他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对同学讲义气,谁有困难找到他他都会力所能及的提供帮助。自己没钱了就借其他条件好的同学。可是父亲每学期给他的费用是固定的,所以,每次回家一进门先给父亲母亲磕头汇报一学期的情况,然后找二哥念章,二哥做生意灵活,告诉他自己借了谁谁谁多少钱,二哥找大哥念成商量一下,想个办法拿出钱来替他还帐。他乐颠颠的走了。

   一九三七年,日军侵入中国。
   念曾大学没毕业,也没来得急和家里说一声,就随老师南下逃亡了。开始了和本文开头我那位奶奶一样的逃亡生活。这一去就是一十四年,杳无音讯!有齐鲁大学的牌子,有满腹的真才识学,逃亡的路上每到一地,他就去当地学校应聘教书,学校一试就录用了,倒没饿肚子。就这样走走停停,辗转过了六七个省份,最后到了陕西宝鸡,应聘于国立二十四中。
   念曾南下逃亡前,在家里父亲业隆的操办下,已娶妻生子,就是我的亲奶奶和我父亲,还有一个姑姑。日寇很快占领了山东,家乡成为沦陷区,邢氏家族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开始走向没落!

***************************************************************

还没有评论

页数: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章丘小桥原创文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wenxue.zqb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5000044号 鲁公网安备 37018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