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哲学思维的起源看中西方“和谐”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
文 / mh970307
2007/4/24 22:19:00 发表| 已被阅读过 406 次| 评论2篇
|
 |
公元前六世纪前后,中西方几乎同时出现了一个繁荣的文化高峰。在中国,以孔子、老子等人为代表的思想家集前代之大成,在中国思想史上树起了一座“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学术丰碑;在古希腊,以毕达哥拉斯为首的哲学家们也同样为西方的文化竖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巧合的是,他们思想的核心都是以“和谐”作为内质的,在那个缺乏交流的年代,中西方何以会产生如此相似的思想呢?
一
长期以来,中国的儒家与道家学说及欧洲的基督教神学分别在中西方的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内占着主导地位。儒家的中庸之道与道家的无为,归根到底就是一种追求“和谐”的处世哲学。“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章句》)把中庸作为宇宙万物共同的规律。“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中庸章句》)“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论语·学而》)把“和”作为人性修养达到的最高境界,“礼”、“乐”、“诗”等都是为达到这种儒家所认为的和谐社会而服务的。道家也把“中”“和”作为修养的最高境界。“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42章)把阴阳二气的“和”气作为生成万物的基本因素,认为人性修养的最高境界“莫如守中”(《老子》第5章)。正是基于这种共同的追求,才使得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儒道两家互相渗透,并兼容其它各家,共同构成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在欧洲,基督教神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数”的哲学。“数”就是数目,他们认为“一切都是和谐的”。音乐的谐声,天体的完满是和谐的,美的也是和谐的,“友谊是一种和谐的平等”(《古希腊罗马哲学》第36页)。在古代中西方交通隔绝缺乏交流的情况下,几乎是同时各自独立地产生了如此相似的系统哲学,这是一种巧合,还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必然呢?如果是一种必然,他们这种共识发展的基础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通过现存的早期文献资料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在中国古代,以“道”为核心,老子提出了宇宙生成模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42章);在《周易·大传》中也有“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而在古希腊,毕达哥拉斯也提出了类似的宇宙生成模式,他们说:“万物的本原是一。从一产生出二,二是从属于一的不定的质料,一则是原因。从完满的一与不定的二中产生出各种数目;从数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面,从面产生出体;从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形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气。”(商务印书馆《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P20)
可见,无论中国古代的哲学家,还是西方的哲学派别,都力图用“一”这个基本的数目来构造宇宙万物,并进而认为数目是万物的范型和本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他们开始用数目来解释万事万物,预测未来,指导实践,并逐渐形成了系统的哲学思维体系,具体体现在中国的《周易》和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的哲学中。
在我国古代,人们用八卦来代表事物,预测未来,并由此构出了64卦,包括364爻,并附有爻辞,赋予了每爻以意义,而所有这一切都源于数(包括神秘的《河图》和《洛书》),通过思维使这些数系统化、合理化,并通过数目的和谐与矛盾,推广到更广阔的领域,以之认识自然、认识人类社会,逐渐发展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庸之道和“无为”哲学;与此相类似,西方的毕达哥拉斯学派通过用数目的比例关系解释音乐的谐声推广到万事万物,用“十”这个数来捏造出第十个天体,甚至把意见、正义、婚姻、理性等和数目联系起来对比说明,从而形成了“和谐”的宇宙观和社会观,而中西方的“和谐”宇宙论和社会论的基石就是统一而严格的数目系统。正是在认识到数目和谐的同时,也看到了数的对立,才使他们形成了一种避免冲突,追求和谐的愿望。
(未完待续)
|
|
|
*************************************************************** |
|
《从哲学思维的起源看中西方“和谐”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相关评论 共2篇 |
网友:清尘(tenuan@163.com)来自: At:2007/4/24 22:20:36 |
主题: 拜读 |
拜读大作,这篇文章对我来说也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需要用更多的“力气”来阅读,先收藏了,仔细阅读。期待下文。 |
|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