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 谷歌搜索 
首页 | 小说 | 随笔 | 散文 | 诗歌 | 推荐 | 文集 | 留言板
 您的位置>>小桥·流水·人家>>小说>>龙王岭的传说
龙王岭的传说
文 / 清风蝉 2007/6/10 10:18:32 发表| 已被阅读过 261 次| 评论3
  民国廿一年,北乡有一个锔盆锔碗的人(人们称他为锔破的)来到章丘黄沙埠村。村里的老百姓拿着破盆破碗前来锔。其中有一位男子拿来一只大瓷碗,瓷碗自碗口至碗底有一道裂痕,碗身呈豆绿色,碗底印有一鲤鱼图案,兰色线条。看到锔破的给自己锔碗时用的锔子比别人的小,男子不高兴地说:“师傅,你怎么偏心眼啊,为什么给我用小锔子?”锔破的说道:“我倒想先让你告诉我,你这碗是从哪里买来的?”男子说:“这你不用管,反正你锔不牢我是不给钱的。”锔破的一边微笑着一边把小锔子锔在了碗上,说:“秤砣虽小拨千斤,锔子虽小很牢固。如果你能用牙齿给我拔下来,我从此改行。”男子说道:“你这锔子够小的,我怎么咬得住。”锔破的答道:“你看,我早已把一根细金丝线穿在里边了,你用牙咬住金线试试。”男子顺手接过碗,用牙咬住金线,就听“咔嚓”一声,男子的门牙被拔下一颗,鲜血直流。在场的人大为惊讶,有的戏谑道:“嗨,你是拔锔子还是拔牙!”人们都笑起来。
  男子虽被拔掉一颗牙齿,但又觉得锔子的确牢固,心中的怒火也不好发作,自个儿用清水把口漱净。锔破的说道;“其实,刚才在给你这碗钻眼时,我就发现你这碗跟其他的不一样,坚硬得很,钻起来特别费劲,而且钻的眼又小又浅,我也只好用小锔子了,可是我这小锔子是用好材料做的,是专门应对意外情况的。唉,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啊!”听完锔破的一番话,男子心中长出了一口气,才知道把人家的好心当了驴肝肺。于是坦言道:“师傅,不瞒你说,我这破碗不是买来的,也不是偷来的,是我祖上从龙王爷那里借来的。”此言一出,大家都大笑起来,但这男子却一本正经地讲起了一段龙王岭的神奇传说。
  相传是大清以前的故事——
黄沙埠村东南有一条河,河的上游是绵延不断的山脉,山上绿树成荫,飞鸟翔集,祥云笼罩。这里尚无人家居住,保持着原始生态。水从山涧流出,清澈甘洌,长年不息。水流到黄沙埠时,汇成一湾,湾南面是既高又陡的山崖,北面是渐次开阔的斜坡。坡上有良田梯状排列,也有灌木丛生。
  一年春天惊蛰之时,天空阴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行人牧者急忙奔走。顷刻间,大雨滂沱而至,地面水流成河。天将放晴之时,只见一道闪电似巨龙狂舞,直奔河湾而下,伴着一声霹雳,激起百丈水柱冲向高空。待风定天清之时,河湾下口处出现一圆形深潭,虽不及上湾水面大,但潭水水波翻滚,似乎潭底有泉水在喷涌。南岸悬崖上出现一株杏树,有碗口粗,树身探崖而出,覆于水潭之上,长得枝繁叶茂,杏花已褪,青杏尚小,但攒满枝头。北面斜坡上出现一座古庙,青砖灰瓦,飞檐斗拱,威严肃穆。庙顶及檐上嵌有飞龙的装饰物,庙门前生长着几株柏树,古木参天,翠翼四展。
  第二天一早,村民们来此劳作,发现一夜间出现一座古庙,惊讶万分。胆大的村民扛着农具试探着靠近,看个究竟,其他人跟随其后。来到近前发现并无危险,有人便探头庙内,看到梁柱上刻有巨龙图案,腾云驾雾,栩栩如生。其中一人说道:“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龙王庙吗?小时候经常听老人们讲起的。”马上有人否认道:“不可能吧,怎么没有供奉龙王爷的像呢?”接着有人答道:“听说,龙是不显形的,人们都没有见过。说不定龙王爷真的住在这里呢。”人们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最后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就都下地干活了。
  由于这里离家较远,中午时分,各家的女人都来送饭的。当女人们挑着午饭来到这里时,也同男人们一样惊奇不已,吃饭时,人们都聚在庙前柏树下。其中有一个女人带一小孩来,很顽皮,大人们吃饭时他来回穿梭,不小心,打破了一只碗。那时家里的东西可稀罕,打破一件家什如同割了主人身上的肉。男人怒吼着,吓得小孩藏于女人身后。其中有人说道:“在庙前大吼是犯忌讳的。”又有人说道:“既然是庙,理应是灵验的,为什么不去求神灵借给你碗用用?”其他人也附和着。女人低头进庙,跪拜在地,祈求神灵借一个碗用用,用完即还,说罢双手合十,俯身三叩首。起身后,左瞅右看,没有发现碗的影子。女人低头走出来,默不作声,人们一看便知没有灵验。这时,小孩正在坡下水边玩耍,忽然喊道:“娘,这儿有只大碗!娘,这儿有只大碗!”女人循着声音急忙奔去,果然见小潭上浮着一只大碗,悠悠地朝母子俩漂移过来。女人喜出望外,一边抓起大碗一边冲坡上喊;“孩他爸,我们有碗用了,我们有碗用了!”
  人们呼啦一下拥了过来,争相看着这碗:“豆绿色底子,瓷质精细,碗底印有一条鲤鱼图案,线条为兰色。”人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碗,当时普遍使用的是黑色瓷碗。其他人觉得神奇,也去庙里祈求借碗用,结果碗都能从龙潭漂出。这时人们似乎明白了什么,有人说是龙王爷显灵了,也有人说这庙就是龙王庙,他们把漂出碗的圆形深潭叫做龙盆。有好事者想知道龙盆的深度,用藤条接了很长的绳子,一端坠了石头放下去,也没有探到底。
  悬崖上的杏子,已是快要成熟的时候了,由于崖陡,无人能攀。有人嘴谗,便求龙王爷赐一枚杏子,话音刚落,树上便坠下杏子,落入龙盆,漂至水边;若是贪嘴多要,杏子落下会沉入盆底;若是孝敬长辈,则要多少落下多少。据说吃了这杏子,会祛病消灾。
  村里的百姓得知龙盆能借碗这一神奇的消息,凡家中操办宴请之事,都来这里借用,甚至桌椅之类也借给。此事越传越广,连邻村的百姓也来借用,有时人多了,也有到上游湾里借的,但湾就是湾,不灵验的。由于龙王庙没人管理、约束,所借物品,有如约归还的,有以旧换新的,还有昧下不还的,但龙王爷都不怪罪,依旧慷慨借出。
  多少年过去了,不知有多少人借用过家什,也不知龙王爷借出过多少家什。人们只知道当时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安康,真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百姓也都说是托龙王爷的福,因此,每年春节,周围的百姓都带着供品来感谢龙王爷。
  后来,人口越来越多,于是,就有人携家带口到河上游居住,另有外来人口也相继迁至上游定居。时间一长,生活污水渐渐流入河里,垃圾、牲畜粪便也经雨水冲入河中;妇女常常在河边洗衣,夏天有人在河里游泳,山上树木也随意砍伐,致使河的源头遭受污染。凡此种种现象,对龙王爷来说,无异于一道道逐客令,但当时人们还是不觉醒。
  龙王不语,却也不无征兆,用以警戒世人。这一年,前去借家什的人说,不是借多少给多少了,而是逐渐减少,也有空手而归的。人们猜测,可能是因借东西的人不守信用,龙王爷发怒了。于是就有人出来主持公道:凡借之物,一定如数归还。逢年过节上大供,以显百姓诚心。但依然不见效果。随着上游水源污染程度加剧,最后龙盆竟连一只碗也不出了。
  有一天,从早上开始,乌云密布,直到傍晚依然不见天日,深夜无风无雨,忽一声巨响震荡龙盆之上,接着一个火球从龙盆窜出,直奔东南而去。第二天一早,有劳动的农民看到威严肃穆的龙王庙坍塌于地,一片瓦砾;河边龙盆处有无数条小蛇在惊惶游动,四处逃命;龙盆的水也不再翻滚,而是趋于沉静;峭壁之上那株斜出的杏树,也叶落枝枯。
  以后,每年的降水逐渐减少,且不时有恶风刮起,虫灾、洪水年年不断,这是多少年来从没发生过的坏年成。这时,人们才如梦方醒,明白了龙王爷的以前之好。于是,在老人们的号召下,村里人在原龙王庙遗址处重建了一座小庙以示纪念,并取名此地叫龙王岭,此名沿用直今。
  多年以后,有外出做买卖的人回来说,龙王岭东南翻过几座山,有个地方叫龙峪(今莱芜市),那里也住着龙王爷,前去求雨的人络绎不绝,很灵验的,听说那里的龙王爷是从龙王岭迁去的。当时就有好事之人提出质疑,并约了本村两个人,三人一同前往探个究竟。他们翻过山岭,看到山的那面有个山谷,村落依稀,面山而居;不时传来鸡鸣犬吠之声,呈现出一派祥和之气。
  他们走进龙峪小村,经人指引来到了龙王爷的栖身之地:溪水自北山流出,汇入此处形成一潭,奇怪的是山东面也是悬崖,上面也生长着一棵杏树;潭西面是一座龙王庙,但没有龙王岭的威严,庙前也没有栽种任何树木。前来的三人问道:“这里可曾有碗碟之类家什漂出?”那里的人回答:“没有。”又问:“你们这儿一年四季可曾风调雨顺?”答道:“不是的,但天旱之时可以向龙王爷求雨啊!”三人听罢哈哈大笑,说道:“当年龙王爷在我们那里可不是这样吝啬,再说,我们也从没有求过雨。看看这里这样狭小,想必龙王爷不会在此受委屈吧!”说完又大笑不已,笑声未了,只听悬崖之上一声霹雳,骇得三人慌忙跑开,生怕有乱石砸下。但观望一阵后,并无异常。那里的人说:“你们看,龙王爷发脾气了吧!”三人无话应答,悻悻而回。回来后向村里人具言其事,村里人都深信龙王爷南迁只事,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大旱之年,黄沙埠村民也曾去龙峪求雨,但都无功而返,从此之后,只能靠天吃饭。黄沙埠西边有一村名叫官营,村中有一人叫任成灿,个头不高,相貌平平,但懂“鬼术”。只要他去龙峪求雨,有求必应,而且是在他返回之时雨就来了,因此,他常年奔走于官营和龙峪之间。为便于中途乘凉歇脚,他很有心地在山岭上栽种了很多柏树,至今还茂盛地生长着。任成灿一生没做过什么事情,甚至连普通的小事情也做不来,大部分时间用来乞讨,但他在周围一带名声较大,就缘于他有说服龙王爷降雨的通天本领。他高寿八十有五,无疾而终。据说,在他将要离开人世的当天晚上,他自知阳寿已尽,特意向人多讨了两碗粥饭。给饭的人感到不解,他自言道:“今晚我吃个饱,以后就不麻烦大家了。”说者有心,听者无意,第二天发现他已驾鹤西归,人们也才明白了他昨天的话是最后的遗言。
  位于龙王岭原龙王庙西面庄稼地堰上,有一个石砣,原来是农民用牲畜拉着打粮食的,后来弃之不用,有人便把石砣垒在了地堰上。无论天有多旱,长长的石堰上,只有这石砣总是湿漉漉的,周围的石头经年累月,早已风化得面目全非,也惟有这石砣完好如初。据说这石砣有神气,小孩只要来摸摸它,能辟邪去灾,长命百岁。因此,村里的女人们经常拎着小孩来这里,并管这活动叫“认王砺柱(谐音)娘。”老人们猜测说,可能是龙王爷还惦记着这里,还惦记着这里的老百姓,他是在用另一种方式布施他的龙恩!
  斗转星移,光阴似箭,一转眼几百年过去了,但这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却一直流传至今。现在的龙王岭属于黄沙埠的一个自然村,上游的农民也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植树造林,绿化家园,这里山林浓密,河水清澈。1968年,人们在原龙盆下游修建了水库,取名龙王岭水库,饮水、浇灌,造福于周围一带农民。水库每年蓄得满满的,严冬之时,水面被冰封,惟有原龙盆一带的水面从不结冰。
  现在,当人们走过龙王岭时,心中总会记起这个传说,也都会不自觉地朝那个神奇的地方凝眸一望,目光久久不肯移去......
***************************************************************
《龙王岭的传说》相关评论 共3

网友:qianduixue(hhui@163.com)来自: At:2007/6/22 20:53:26
主题: 保护文化
是不是在龙王岭建座庙,以示纪念.



网友:云海蛟龙(liouhong2005@126.com)来自: At:2007/6/10 14:38:22
主题: 美妙的传说
我们这里是小炉匠的家乡.如有宝碗俺可给他锔一下,



网友:huafeihua (joan0215@sina.com)来自: At:2007/6/10 13:16:18
主题: 我也曾听过。
够神奇的,小时候听大人讲过,但没有你的神奇。




页数: [1]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章丘小桥原创文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wenxue.zqb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5000044号 鲁公网安备 37018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