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先故里访遗踪(三)
|
文 / mh970307
2007/9/9 20:23:50 发表| 已被阅读过 485 次| 评论2篇
|
 |
岩花无语自生香
如果说万卷藏书楼和排练厅反映了李开先世俗的一面,那么距李开先老家东17公里的胡山中麓就是李开先“隐士”情怀的精神归宿。
胡山分北麓、中麓、南麓,其中中麓泉幽石秀,景色怡人,李开先遂因“中麓”之名,取号“中麓子、中麓山人、中麓放客”,足见他对中麓山水的喜爱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李开先依托“朝阳洞”,修筑了中麓山堂,并以“焉文字”匾其堂,《闲居集》载《庠生李松石合葬墓志铭》曰:“中麓子自罢官,以‘焉文字’匾其堂,盖取身既隐矣,焉用文之意。”李开先在这里读书著述,本不想以文名世,然而毕其一生又何尝离开过“文”呢?!
热闹的都市里不会有警世之作的诞生,当年的李开先在这里暂时抛开了尘世的繁华,远离了都市的喧嚣,静静地品味曾经年轻的岁月,品读记述别样人生的词山曲海,内心自会生出一番别样的思绪流之于笔端。“文穷而后工”,仕途坎坷的李开先空怀满腹经纶,却已再无回归庙堂的机会。在家乡的这些年里,他时刻期冀着嘉靖皇帝会再起复他,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山上的花开了,又谢了,白发渐上双鬓,李开先在这幽林秀峰之中,在新歌热律里面,寄情山水诗文,写一些“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文字警醒朝廷和世人。“说书唱戏劝人方”,既然不能为良相,那就做个医治世道良心的“良医”吧。李开先在词山曲海里找到了施展才华的更大舞台。世上少了一个禄蠹官僚,多了一个愤世嫉俗、才华横溢的大文学家,据说他的大部分文稿,包括不朽的名著《金瓶梅》都是在这里写成的。
他在中麓山里编写戏文,以曲会友,结交同道,一时间形成了以李开先为盟主的包括王九思、康海、冯敏中、袁公冕、冯惟敏等词曲作家群体的出现,大大促进了戏曲创作的发展,形成了一段文坛佳话。他的朋友王典在来中麓山探访之后,写下了《咏中麓》一诗:
“羡君栖息胡山麓,松盖团荫下午堂。
野鹤逢人时对舞,岩花无语自生香。”
而如今斯人早已逝,却因了先生的大名,中麓山崖上的野花也早已香飘宇内,并且愈久弥烈。(完)
|
|
|
*************************************************************** |
网友:mh970307(mh970307@yahoo.com.cn)来自: At:2007/9/10 19:31:55 |
主题: 你也好 |
朋友,恐怕比你知道的要多。如果你真的到过李开先纪念馆,看到那些从各地搜罗来的石碑的话。王、张二位夫人先后小产,李开先的第一人妻子的墓志铭是雪蓑所书,当时正直李开先壮年,碑文应是经李开先审定的。李开先没有留下一个嫡嗣,这是在张氏碑文上的记载。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发文讨论;如果你有新的发现,愿闻其详。如果你有什么高见或者有什么新的发现,可以撰文反驳,没必要当“愤青”。 |
|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