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人的第三条路
|
文 / mh970307
2008/3/20 20:24:07 发表| 已被阅读过 410 次| 评论1篇
|
 |
山东人的第三条路
——我看《闯关东》
在山东人的历史上,对待迫害和压迫,“官逼民反”是第一条选择的道路,隋末、唐末农民起义的首义地区都在山东,根据北宋宋江起义演化而来的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更是把被“逼上梁山”的反抗精神渲染到了极致。
但在《水浒传》的后半部,讲述了山东人所要走的另外两条道路。一条是走招安与朝廷合作的道路,在这条路上,宋江不是第一人,也不是最后一人,但最终结局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被朝廷利用后加以杀戮,首义于山东的义和团“扶清灭洋”的主张把这条路走到了尽头。
另一条路就是“走”,人挪活,树挪死,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哪里黄土不埋人!《水浒传》中的李俊走了这条路,《闯关东》把山东人的这条背井离乡、悲情创业的道路作了原生态的展现。为了生存向东北迁徙的山东人,使东北广大地区得到了开发,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和东北地区的进步;而几乎在同一时代的美国,殖民者也在进行一场名为“西进运动”的移民运动,在“死了的印第安人才是最好的印第安人”的血腥移民思想指导下,无数印第安人的人头落地,他们的家园变成了殖民者的乐园,林肯政府的《土地法令》的颁布,更是使这场对印第安人的血腥掠夺披上了合法的外衣,于是在对印第安人的屠杀和驱赶中,美国白人完成了他们西部大开发的“伟大壮举”。而山东人在向东北的迁徙中,带去了山东先进的农耕技术,也带去了山东人的豪爽义气,实现了与当地人的彻底融合,山东人侠情仁义的性格与东北土著居民的粗犷豪放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东北人特有的豪放性格,促进了东北地区的和谐发展。
|
|
|
*************************************************************** |
|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