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 谷歌搜索 
首页 | 小说 | 随笔 | 散文 | 诗歌 | 推荐 | 文集 | 留言板
 您的位置>>小桥·流水·人家>>随笔>> 知识分子的“地痞化”
知识分子的“地痞化”
文 / sxlqsdmj 2008/8/2 7:06:23 发表| 已被阅读过 381 次| 评论4
  前段时间《百家讲坛》可谓风风火火,先后捧红了易中天、于丹、王立群、纪连海、刘心武等一批学者明星,这些人的讲座我都看过,尤其是易中天和纪连海的,几乎是每集都看,我深深被易中天的机智、幽默、风趣所感染,但是随着 “韩信是待业青年”、“诺,相当于现在的OK”、“刘备爱诸葛……就像老鼠爱大米”等等一些俏皮话的出现,我在欢笑之余不免生出了一些疑问,他在干什么?是在讲学还在说快书?是在向大众讲授历史知识还是为了提高收视率而篡改历史?不可否认,易中天的个人魅力的确很吸引人,一身裁剪精制的中山装,偶尔手中还拿着一把扇子晃来晃去的,真有一种“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儒将风采,以至于网上流行“嫁人就嫁易中天”,我也曾经对他痴迷到了几乎疯狂的地步。现在,我时常还会在网上看看易中天的讲座,但却少了当初的痴迷与狂热,更多的时候是在听书,或者是看一个学者演员在表演,在做一些与知识无关而又能给自己带来很多利益的语言游戏。
  另一个就是纪连海,我喜欢看纪连海的讲座并不是因为他讲得多么好,其实,论长相、论口才、论应变能力,纪连海都不如易中天,但是纪连海每次讲时总是激情万丈,讲到激动处还常常跺脚、拍桌子,甚至双手颤抖、呼吸困难,将一个至情至性的个性学者形象就这样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让人对他不得不生出敬佩之情。但是随着他对“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因为在外面包了二奶”的讲说,让我特别反感。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古代是一个一夫多妻的时代,一个男人娶三四个甚至十几个老婆都是很正常的,更何况以大禹当时的社会地位,他要娶谁,谁敢不嫁,用得着“包二奶”吗?
  再联想到李白是古惑者,司马相如是好色之徒、孔子是丧家狗、诸葛亮有不臣之心等,让我不由得心惊肉跳,这些的知识精该不会和古人有仇吧,怎么这么抵毁人家的人格尊严,那些先贤们如果地下有知,会不会跳出来和他们打官司。而且,几千年前的事他们说起来怎么就像亲眼目睹一样,而且有声有色的,唾沫横飞的。不仅大大的满足了当今社会一些人低俗、下流的变态爱好,也为自己赢得了滚滚财源。想想一代大诗人李白原来是穿着牛仔库的古惑者,我们整天朝拜暮拜的儒家祖师孔子原来是连个家都没有的流浪汉,这多么“刺激“人啊。我不明白,难道这些著名的教授、学者非得变得这么地痞,非得要靠“恶搞文化”来搏取功名吗?而且像吸了毒似的,欲罢不能,乐不思蜀。
  知识分子都是社会的中坚与脊梁,社会的变革,也往往由他们发起。如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中国的“五四”运动。但是今天中国的知识对恶搞文化乐此不疲,自吹自擂要将学术研究大众化,不能只为了研究学术而研究学术,试问,作为一名学者不研究学术那该干什么呢?长期下去,他们要将国民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引向何处?是不是教导大家集体堕落,最后和他们一样,为了利益慢慢变成地痦流氓。
  写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上大学时西北大学哲学系的一位老教授,那是一位很受学生尊重的教授,在中国的哲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可是他后来自杀了,因为他看不惯那些造假、欺骗学术的现象,他走了,留下一本没有发表的哲学论著和一封“质本洁来还洁去”遗书。当时他的死在整个大学以至整个城市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有人同情他的不幸,有人讥笑他的迂腐。虽然我不赞成他反抗的做法,毕竟生命是宝贵的,但我更加尊重他,他代表了中国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知识的忠贞和对真理的坚持。
  闲来无事,我会在网上搜一些鲁讯、沈从文、矛盾、巴金等等一些老一辈文人的作品,从他们的作品中感受一下那个年代文人们的呐喊和对社会的呼唤。在这个异常狂燥、急功近利的年代,他们的作品就像空山新雨后的天气,读来让人如饮甘露,如清风拂面,吹去身上的尘土和内心的尘埃,内心得到一次精神的洗礼。
  我想,我能做的或许只有如此了……
***************************************************************
《 知识分子的“地痞化”》相关评论 共4

网友:sxlqsdmj(snutmyn@eyou.com)来自: At:2008/8/3 9:48:09
主题: 回焦王
前几天我看了你的《从余秋雨到易中天》,观点很深刻,我对现在学术上这些打着学术幌子到处坑蒙拐骗的现象很看不惯,或许是现实生活压力太大了吧,大家都不易,而钱是改变生活的唯一途径。



网友:清尘(tenuan@163.com)来自: At:2008/8/3 9:08:33
主题: :)
我看得较少,倒是没有听到过这些惊世之言。不过,即使是做为商业化运作的知识传播,也应该严谨一些。



网友:秋天的阳光(zqwpf@163.com)来自: At:2008/8/3 0:17:29
主题: 易中天们的过犹不及
对于那些嘴上没有把门的言论,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思想上随时携带一把笊篱,大不了多滤它几次就是了。



网友:焦王(jiaofq2000@163.com)来自: At:2008/8/2 10:14:00
主题:
嘿嘿,知音呀。前不久俺写了篇《从余秋雨到易中天》,也是对《百家讲坛》存有异议,终于有观点和我接近的了。




页数: [1]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章丘小桥原创文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wenxue.zqb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5000044号 鲁公网安备 37018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