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 谷歌搜索 
首页 | 小说 | 随笔 | 散文 | 诗歌 | 推荐 | 文集 | 留言板
 您的位置>>小桥·流水·人家>>随笔>>物价上涨原因的分析
物价上涨原因的分析
文 / sxlqsdmj 2008/8/7 16:27:49 发表| 已被阅读过 412 次| 评论0
    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的物价上涨之风,相信大家都有深切感受,这次物价上涨最先是从食品开始的。记得当时每袋方便面的批发价0.75元,零售1.00元,一天我接到经销商的电话,说从8月份方便面将要全面涨价,让我多存些货。我当时半信半疑,为了保险起见就进了10箱方便面,就在我进完货的第三天,方便面便涨价了。批发价由0.75涨到0.9元,零售价由1元涨到1.2元。接着便是牛奶、肉类、面粉、饮料、食用油、洗涤用品等价格节节疯涨,涨副从5%——20%不等。据统计,2007年1—11月我国的CPI同比上涨4.6%,已经超过了国际的警界线,12月份CPI同比上涨6.9%,2008年第一季度,CPI同比上涨10.6%,创10年来新高。
    引起物价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投资、消费、出口、利率、汇率、供求关系、国际进出口贸、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关系等等都可能影到物价水平。我个人认为,这一轮物价上涨有是偶然中隐藏着必然。
          (一) 国际市场的影响
    “民以食为天”,任何物价都不如食品价格敏感。有人说,这次物价上涨是由粮食引起的,粮食价格涨了,饲料价格也就涨了,养殖业的成本高了,利润少了,所以肉类、蛋类的价格就涨了。所以只要鼓励农民多生产粮食,多养猪,多给他们补贴就可以了。果真如此吗?在这里我想举个例子。自上世纪90年代起,美国以非常低的价格将自己的粮食卖给拉美等国家,然后以非常高的价格从这些国家买走咖啡豆、茶叶等非粮食产品。这些国家一看有利可图,于是就减少粮食的种植面积,大量种植咖啡豆等农作物,然后高价出口美国。这看起来是一桩很划算的买卖。长期以来这些国家对美国的粮食就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性。到了21世纪,美国开始大量进口粮食,并且限制本国粮食出口,同时不断提高粮食价格,于是世界粮食库存越来越少了,美国的粮食库存却稳稳当当。特别是乙醇等生物柴油产业快速扩张,农产品的工业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加上美元不断贬值,由此引起了世界粮食大“涨价”。 
    在我国,随着超级杂交水稻的成功,吨粮田成了现实,在许多人眼里似乎中国的粮食安全很有保障。 国际大米市场是放开的,只要有钱就能买到,还能腾出种粮的地来搞城市人建设,多好啊!这样看来,出现“粮荒”,“粮价上涨”就不难理解了。
          (二) 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的影响
    自从中国加入世贸以后,中国经济的发展令人吃惊,从2003年开始,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景气周期,2008年上半年GDP增速达到11.5%,创近12年来的新高。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而中国这几年好像忽略了农业发展,一味的往工业发展中去,大量开采矿物质,大量的把农田改为工业用地,建造工厂,致使农业泄后,农产品远远跟不上,以前的粮食都是向外卖的,而现在却都要“进口”。美国曾以低价向中国出售农产品,而中国却向美国大量出售工业制品,使中国的有限矿物质向外流,有限资源也就越来越少了。物以稀为奇嘛,所以价格自然就上去了。资源、能源价格上涨了,所以汽油、水、电、气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也就水涨船高了。
    CPI创下了新高,那中国是否已经发生通货膨胀了呢?专家们的解释非常明确:NO!理由是:这是结构性物价上涨,与通胀无关。然而市场好像和我们的专家过不去似的,仅仅半年时间,股市就和股民们玩了几次疯狂的“过山车”游戏,沪指从去年的最高位6000点一路狂跌至2800点,以至有人大呼中国第四次通货膨胀期将要来了。老百姓不会去盯着CPI过日子,他们只知道猪肉价格比原来涨了,鸡蛋价格翻了一番,粮食价格在涨,蔬菜价格在涨,甚至油盐酱醋、啤酒饮料都在涨。老百姓也许并不了解什么是结构性,但他们明白一个现实:钱越来越不值钱了!
           (三) 宏观调控的“滞后性”
    早在去年沪指达到6000点时,有分析人士就指出,中国经济的泡沫太大了,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信号,及有可能带来严重的通货膨胀,应加强宏观调控,未雨绸缪,及早刹车。而同时另一咱声音却高喊:中国经济将进入健康、快速的发展轨道,又好又快,这是奥运带到中国的大好发展良机,全民致富的大好时机就要来了,甚至有人预言到2008年奥运会时,沪指将会冲破8000点。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尽管后来政府及时采取了提高印花税率、紧货币、稳汇率、调价格、松财政等一系列措施,但是由于惯性太大,积重难返,以至于老百姓到现在还不得不承受着物价上涨的压力。看来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还需下更大的功夫。
    物价对老百姓生活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它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中今年的“两会”上,中央提出了“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从过去的“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一个“防止”到现在的两个“防止”,凸显出中国发展任务的新变化。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我们相信,随着中央宏观调控的不断完善和种措施的进一步落实,物价上涨的“阵痛”期将会很快结束。

***************************************************************

还没有评论

页数: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章丘小桥原创文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wenxue.zqb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5000044号 鲁公网安备 37018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