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 谷歌搜索 
首页 | 小说 | 随笔 | 散文 | 诗歌 | 推荐 | 文集 | 留言板
 您的位置>>小桥·流水·人家>>随笔>>麦浪滚滚的金秋?
麦浪滚滚的金秋?
文 / mh970307 2008/9/8 11:03:49 发表| 已被阅读过 343 次| 评论3
                        麦浪滚滚的金秋?

    稍有农业常识的人都知道,麦子不是在“金秋”成熟的,一般是在芒种前后,也就是每年农历的四月底五月初,阳历的六月上旬,其时荷花还未开放。残奥会开幕式上《四季》场景的变化真是把人给变迷糊了,央视等媒体在报道中还喜滋滋地说:“更令人称奇的是,白玉盘不仅成为演员们表演的舞台,还能魔术般地变换出春夏秋冬四季美景:桃花盛开的早春,荷叶田田的盛夏,麦浪滚滚的金秋,白雪皑皑的隆冬。”
    我想十年前的导演是不会犯如此低级错误的,因为他们熟悉农村的生活,知道麦子什么时候成熟收割。我曾惊诧于《少林寺》里的僧人在玉米地里与隋军激战,《西游记》里的猪八戒大啃玉米棒子,《武则天》里吟诵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历史常识的乖谬,没想到现在居然发展到了对自然常识的无知,并且在若干次“辛苦”的排练中都没有人发现这个常识性错误。并不是说像残奥会开幕式这样大型的节目不可以出错,而是在出错以后没有人指出,或有人看出来了不愿意指出,成为“皇帝的新装”,致使以讹传讹,谬种流传。
    在此,呼吁广大艺术家们在潜心艺术创作的时候,更要多深入生活、学习知识,奉献给群众更好更精的艺术作品。
***************************************************************
《麦浪滚滚的金秋?》相关评论 共3

网友:一剑天(zqdzc@126.com)来自: At:2008/9/8 15:53:35
主题: !!!
我没空看,所以也就不知道了。或者说,只是看热闹,也就会忽略的。



网友:q.y.s(sxdpgk@sohu.com)来自: At:2008/9/8 11:40:19
主题: !!
无论文章或者其他文艺作品,出纰漏不可避免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批评者对于批评所持的心态。开幕式可以大胆批,因为没有一个人可以说开幕式是他自己的作品。小桥的文章就不同了。如果你留言批评,作者往往觉得很失了面子,从不考虑你说的对错,首先考虑怎样反咬你一口。所以,在小桥,如果你要省力、要成为受欢迎的好人,大概留言三字经好、高、妙是最实用的了。不过事物都在发展,好像现在发展到四字经了,好、高、妙,外加棒,适用于所有人的所有文章。你根本就不需要费脑费眼去读,随便打上这几个字,就投出了桃,等着报来的李就可以了。



网友:小宇(xiaoyuwb@hotmail.com)来自: At:2008/9/8 11:13:28
主题: 哈哈
真的,当时我也疑惑呢,没敢怀疑伟大的艺术家,呵呵!




页数: [1]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章丘小桥原创文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wenxue.zqb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5000044号 鲁公网安备 37018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