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在青天(6)
|
文 / 云在青天
2009/2/13 11:24:45 发表| 已被阅读过 166 次| 评论0篇
|
 |
晚情(小说连载五)
云在青天
06
国良尊丁局为老师,其实刘青云筠才是国良的高中老师、班主任。
国良出生在山区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积劳成疾,身体很不好。母亲是家里的顶天柱,里里外外全靠她打点。姊弟三个,大姐叫国华,二姐叫国英,国良是老三。当时,一家姊弟三人上学,开支不小,十分困难,可是母亲说,只要你们有本事往上念,就是砸锅卖铁我也供你。
大姐国华初中毕业后,没有考上高中,她的老师都感到很意外。她却坦然地说考得不好,考不上是自然而然的事。初中的老师到高中去查分,国华的语文、数学成绩都很高,可英语交了白卷,这才知道国华是有意而为。她是感到妈妈太苦太累,决心下学帮妈妈支撑家庭。
国良年龄小,不知道大姐的苦心,只是为她遗憾。国英心似明镜,明白大姐的良苦用心,不但自己学习努力,还督促和辅导国良学习,在同一年,国英考上了省师范大学,国良考上了市第一高中。妈妈和大姐寻亲戚,找朋友,借够了学费、书费,送两个孩子入了学。
高一下学期一开学,国良没到校。刘老师问同学才知道国良不念了,要退学。第二天,刘老师翻山越岭,进了国良的家,打眼一看,心里好凄凉:三间草房破烂不堪,四面院墙东倒西歪,屋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面黄肌瘦的国良爹躺在床上,头发花白的国良娘愁容满面,一脸疲惫。什么也不用说,刘老师都明白了,他对国良娘说:“大嫂,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学费你不用愁,我会向学校反映的。你给国良弄点干粮,叫他今天就跟我去上学。”学校减免了学费,刘老师交了书费,国良又继续读书了。
国良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刘老师非常喜欢他。一天,她对国良说,你丁老师不在家,你和我去拉蜂窝煤。拉回煤,国良要走,刘老师说:“吃了饭再走,这叫有偿服务,不然我不成了剥削你了。”吃过饭,走时,刘老师还叫国良带回了一瓶咸菜。从此以后,刘老师常叫国良到家去,名义上是干活,实际上是吃饭。一来二去,国良和已经调到县教研室的丁宝珊也就熟悉了,从此,见面也就尊称丁老师了。
国英大二那年,身体越来越消瘦,起初以为是累的,营养不良,后来到医院一检查,得了白血病,她隐瞒了病情,默默地忍受着病痛的折磨,直到病危时才不得不住进了医院。
国良知道这一不幸的消息时,国英已经奄奄一息了,她对国良断断续续地说:“国良,家—就—靠—你了。”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送走了国英。瓢泼大雨从天而降,悲痛欲绝的国良象一棵木桩似的呆呆地立在大雨之中,泪水、雨水交杂在一起顺面而下,他举着双手,声嘶力竭地喊道“老天,你不公,你不公呀。”家境的贫苦窘迫,父母的拼命奔波,大姐的自我牺牲,二姐的不幸遭遇,一幕幕往事展现在国良的眼前。一道道思绪在他心中挽成一个硕大的心结,一桩桩回忆在他心中积淀成一种强烈的欲愿:“出人头地!”
国良如愿以偿地从行政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进了市文化局当了秘书,成了时任文化局长的丁宝珊的下属,从此开始了他的从政之路。
这年中秋节前,丁局和刘老师吃过晚饭看电视,国良提着两瓶酒、两盒月饼进了丁局的家门。
刘老师问道:“国良,你来干什么?”
国良笑着说:“老师,过节了,我来看看您。”
没想到刘老师生气了,说道:“小小孩子刚参加工作,就学这一套,没出息。”
刘老师一句话把国良说傻了,提着东西站在那里,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好尴尬。
丁局急忙开了口,说:“咋这么说,过节了,国良来看你,说明他长大了,有礼数,你该高兴才是。”说着接过了东西,叫国良坐了下来。
叙谈几句后,丁局问:“没回家?”
“明天回。”
“你给我办点事。”
“行。”
“不知你能不能办好。”
“啥事?”
“明天到家,代你刘老师和我向你爸妈问好。”
国良笑了,说:“老师,我一定带到。”
国良要走了,丁局从里屋里拿出了两盒月饼和两瓶酒,对他说:“捎给你爸妈。”
这时国良才明白了“能不能办好”的意思。
二人走出家门,丁局对国良说:“想叫你老师高兴不?”
“想。”
“来蹭饭,”随后又叮嘱了一句,“空手来。”
这一招还真灵,国良来蹭饭,刘老师特高兴,乐得合不上嘴,不但忙着下厨加菜,还叫国良陪他丁老师喝两盅,因为她又找回了当年严师慈母的温馨感觉,这就是五十年代中国知识份子的秉性。
刘老师对他说:“国良不小了,也该谈个朋友了。”
国良笑着说:“有爹有娘,无钱无房,谁家姑娘能跟咱。”
“恋爱就要胆大心细脸皮厚,该出手时就出手,当然也要讲策略,强攻不行,就采取迂回战术。当年——”,当年怎么样,丁局没接着说,笑着看了刘老师一眼,把话咽了下去。
一年后,国良结婚了,爱人是他同级异班的高中校友,叫安晓红,在网通工作,岳父是人大办公室主任。
半年后,国良调到了市政府秘书科。
临行前,国良去辞行,请教丁局到那边应注意什么.
“才去了,先熟悉情况,多看,多想,多做,少说。”停了一下,丁局又说,“另外,知识是死学问,慧识是生命力。知识、学问只是他家的本事,转化成智慧、开掘自己的创造力,才能脱颖而出。”
自古才俊多出寒门。国良虚心好学,思想开阔,上级精神领会深透,基层情况了解清楚,才思如行云流水,文章明快活泼,又加上勤快吃得苦,工作和人品都被看好。又过了两年,国良升任市府副秘书长,可算是一帆风顺,直步青云,也引起了某些不学无术但善于钻营的“衙内”、“裙带”的嫉妒。
一天,国良到办公室给丁局送去了一组湖州王一品的毛笔和安徽涇县红星宣纸。丁局问哪来的,他说朋友送的。丁局说:“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获与取。获取与付出是一对孪生姐妹,有获取就必然要付出。他礼下于人,必有所求。你现在的位子不同了,得当心时须当心。”
国良连声说“是”。(待续)
|
|
|
*************************************************************** |
还没有评论
|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