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 谷歌搜索 
首页 | 小说 | 随笔 | 散文 | 诗歌 | 推荐 | 文集 | 留言板
 您的位置>>小桥·流水·人家>>小说>>晚情(9)
晚情(9)
文 / 云在青天 2009/2/14 15:33:31 发表| 已被阅读过 177 次| 评论0
晚情(小说连载十)
云在青天
011
丁玥是丁局的大女儿,他还有个儿子叫丁文。
玥,古代传说中的神珠。丁玥是丁局的掌上明珠,疼之,爱之,惜之,护之,然而,丁局对这个宝贝似的大女儿总有几分愧疚之感。
丁宝珊结婚第二年,丁玥呱呱坠地了,那正是夫妇二人忠诚教育事业、献身本职工作、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年代,产假未结束,丁玥就断了奶,送到了农村奶奶身边。那些年,夫妇二人成绩斐然,收获了荣誉和感谢,手中的奖状从盖着木刻的大红色“奖状”二字的手写奖状,变成了油印的、铅印的、彩印的、打印的,变成了荣誉证书、荣誉奖章。丁玥也随着奖状的变更,慢慢地长大了,从农村小学戴帽初中毕业,参加了高中升学考试,结果名落孙山。犹如晴天一声霹雳,把丁宝珊和刘青筠从极度的荣誉喜悦中,一下轰进了冰窟窿,他们这才真真切切地意识到自己还有个女儿叫丁玥。以照顾教工子女的名义丁玥进入二人工作的县第一高中学习,三年过后,无奈基础太差,这两位亲自把学生送进清华、北大、复旦、南开的神圣教育工作者的“神珠”,面对高等院校,也只有水中望月、雾里看花、李双双哭男人——没希望了。
后来,丁玥进了一家县属国营工厂,一年后就顶了岗,二年当上了车间的质量检查员,第三年调入了工厂的质检科,这年国庆节丁玥把一个小帅哥她的师兄中专毕业的宋春雨领进了家,第二年五一节结了婚。
虽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丁玥走了,丁宝珊却象生了病掉了魂一样,白天两眼发呆发直,晚上辗转难以入睡,话也少了,干啥也干不到心里去。刘青筠问婆婆:“妈,宝珊是怎么了?”婆婆说:“小玥走了,他舍不得,过个十天半月就会好的。”
丁宝珊的儿子原名叫丁敏,升入初中后,也就是丁玥报考高中落榜那年,丁宝珊将儿子的名字改成了丁文。丁宝珊问儿子“文是什么意思?”儿子摇了摇头,说:“说不清。”丁宝珊说:“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谓之文。一个人仅仅机灵聪明是不够的,还要好学、善学,不以请教他人为耻,才足以成大器。”丁文果然不负父望,高中毕业后以全县理科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毕业前夕丁文打电话问老爸下一步怎么办,老爸回答的很简洁:“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结果这只文鸟一翅子飞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利坚,学业有成后,在异国他乡搭了巢,娶了一位祖籍上海的美籍华人的女儿,生了一个千金,取名Rose,汉名丁玫。
一天, 丁玥问老爸:“爸,你、我、小玫的名字里为什么都带玉字旁?”
“我们家一脉相承,都应该具有玉的品德。”丁局说。
“玉有什么品德?”
“玉有五德:一仁,温润而泽;二知,缜密以栗;三义,廉而不刿;四礼,垂之如坠;五信,孚尹旁达。明白吗?”
丁玥“嘿嘿”笑了两声,说:“不明白,听不懂。”
“就是要待人仁爱及人,求知细致坚实,清廉不伤公益,恭敬谦虚有礼,诚信广达他人,这该明白了,亦平近来怎样?”
“还行,级部前五名。”
“既要关心他学习,也要注意他为人。”
“是。”
宋亦平是丁玥的儿子,今年上初三了,明年就要报考高中了。
“子不教,父之过。”丁宝珊对丁玥的愧疚就在于关心不够,这些年来他一直在做着“亡羊补牢”的工作,对丁文,对丁玥,对亦平,也对自己。
012
丁局早饭后到了市文化馆一趟,请文化馆的赵老师装裱了两幅字画。
一幅是一幅对联,写的是清代李南晖的“有容德乃大,无欺心自安”;
另一幅是一组四扇屏,写的是:
清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
精神爽朗身康健,行也安然,坐也安然:
离退闲暇览书篇,利也不贪,名也不贪;
知足赛过长生药,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丁局拿着两幅字画刚进家属院的大门,遇到了方弘毅的爱人小伟妈小夏,小夏笑着打招呼:“丁叔,您这是到了哪儿?”
“我到了文化馆一趟,请赵老师裱了两幅字。”说着,拿出了那副对联,对小夏说“这幅是弘毅叫我写的,你捎回去吧。”
小夏接过去,就在院子的石桌上打了开来,看了一下对联的内容微微一笑。丁局说:“你看还行吗?”小夏急忙说:“行、行,”抬头看了丁局一眼,又说“丁叔,你的意思我明白。”小夏是绝顶聪明的人,无须眼教、口教,更无须手教,只要暗示一下就行了。丁局也似答非答地说:“写的不怎么样,你明白什么?告诉弘毅见了赵老师谢谢人家。”
“好,丁叔,谢谢你。”小夏拿着对联上了二楼,丁局也径直地回了家。
一进家门丁局见院子里晾着一些刚刚洗过的衣物,就喊了一声:“小玥来了。”
丁玥应声出了屋门,说:“爸,你回来了。”
“怎么没上班?”
“厂里停电了,爸,你拿的啥?”
“写了个四扇屏。”说着递给了丁玥。丁玥接过去,进了屋,在桌子上打开,只见四张条幅,皆为楷书,其书法结体宽博深稳,运笔酣畅圆润,很是具有赵孟俯的笔韵,条幅最后书有“丁宝珊书于乙未九九重阳前夕”的行书字样,清新妙丽,圆活遒媚,很见功力。
丁玥说:“爸,给我吧。”
“你挂,这词不合适。”
“我给他爷爷,你上次送去的百寿图,谁见了谁说好。”
前些日子,老亲家七十大寿,丁局送去了一幅百寿图,用九十九个篆体寿字组了一个大寿字,构成了一幅百寿图,整整用了丁局半个月的时间。
“现在不行,老干部活动中心老人节要举办书法展,展过后你再拿去吧。”
“好来,老爸,一言为定,不许反悔。”说着伸出了手指,要和老爸拉钩。
刘老师一下把丁玥的手打掉,说:“别说几张纸,就是要头,你爸也给你。”
“嘿嘿,给,我也不敢要。”丁玥说着做了个鬼脸,又向奶奶吐了吐舌头。
平日里,丁局是不经常下厨的,可是每逢丁玥来家,他总是要亲自操刀,炒几个菜,犒劳犒劳宝贝女儿。别说丁局的厨艺还真不错,鲁菜、川菜、潮州菜,热炒、凉拌、大拼盘都有,丁老太太问他跟谁学的,他说是无师自通自学成材,刘老师说他是公吃公喝公费培训的。不一会儿,六菜一汤上了桌,香喷喷的大米饭也已焖好,丁局对丁玥说:“给春雨打个电话,叫他过来吃饭。”
“他出发了,没在家。”
“到哪儿去了?”
“总厂。”
“最近厂里怎样?”
“还行。”
其实,工厂的情况不太好,加班不少,发钱不多,销路尚可,回款困难,厂里转不动了,就向职工高利集资,拆了东墙补西墙。难怪工人们说:穷庙富方丈,苦了小和尚,不管赔与赚,老总满把攥;中层有花红,销售有提成,退休吃劳保,待岗喝凉风,一身臭汗是一线工。
午饭过后,丁玥收拾好碗筷,丁局对她说:“下周二前,把你的户口本和身份证拿来。”
“干吗?”
“有用。”
奶奶和丁局两口子回房休息去了,丁玥自己在厨房洗刷碗筷,心里好纳闷“有什么用?”。(待续)
***************************************************************

还没有评论

页数: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章丘小桥原创文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wenxue.zqb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5000044号 鲁公网安备 37018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