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 谷歌搜索 
首页 | 小说 | 随笔 | 散文 | 诗歌 | 推荐 | 文集 | 留言板
 您的位置>>小桥·流水·人家>>小说>>听松旧事
听松旧事
文 / 云在青天 2009/3/19 16:24:55 发表| 已被阅读过 256 次| 评论9
    站在听松岭上,向南眺望是连绵数里的松山。松山之上松林茂密,郁郁葱葱。阳光照下,浓墨淡彩,光斑陆离;疾风吹过,松涛阵阵,飒飒作响,且飘洒着一阵阵松针、松果、松子的浓郁诱人的醇香。
    站在听松岭上,向北俯视是山间小村——桃花峪村。小村依山傍水,座座村居散落在山坡上,黄草披顶,青石砌墙,别有一番情趣。村后是一片近百亩的桃林,每到三月,桃花盛开,姹紫嫣红,蝶飞蜂舞,十里飘香。村前是一条小溪,常年溪水长流,小鱼儿漫游水中,悠闲自得。但到大雨季节,山水顺山而下,急流滚滚,惊涛拍岸,也着实叫人胆战心惊。
    就在这松涛花浪之中的听松岭上,建有一座小小寺院——听松寺。寺外路旁有一座亭台,叫一坐亭。寺中住着三位女僧,主持名叫静如,七十有余;两位弟子名叫明缘、明修,四十岁左右。
    这年腊月,一位老尼姑,自称法号惠闲,老态龙钟,步履蹒跚,摇摇晃晃地进了听松寺。静如一见,急忙迎进禅房,并叫明修端来热汤,给惠闲师太驱寒,又叫明缘拿来棉衣、棉靴给惠闲师太换上。
    晚饭过后,惠闲来到静如房内,十分谦恭地说:“静如大师,老衲有疑相问,还望赐教。”
    静如急忙站起,一揖落地,说:“师父过谦了,弟子才疏学浅,怎敢劳问。师父有何见教,弟子当洗耳恭听。”
    “请问何谓三宝?”
    “自然是僧、法、佛。”
    “何谓僧?”
    “僧即是人。”
    “何谓法?”
    “人外为法。”
    “何谓佛?”
    “行住坐卧,触目随缘,快乐无忧,即是佛。”
    “何以快乐无忧?”
    “无我舍得则快乐无忧。”
    “大着肚皮容物,”
    “立定脚跟做人。”
    “修己以清心为要,”
    “涉世以慎言为先。”
    寒山大师问:“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大师答:“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二人说着,笑在一起,只是想见恨晚。
    惠闲从僧服内取出一个百衲布包,拿出一物,请静如过目。静如接过一看,乃是几页金卷经文。
    惠闲问:“你看这是何经文?”
    静如仔细端详一会儿,说:“这是则天皇帝所书《金刚经》金卷经文。”
   “何以见的?”
   “这天册万岁是大周年号,武曌是则天皇帝的名讳,而‘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正是《金刚经》经文。这虽是几页金卷经文,却是我佛门至宝,师父你仔细收好吧。”
   “此物在我身边已有数年,你今晚就仔细地看一看吧。”说着,惠闲就起身告辞了。
    当晚,一场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听松岭上下一片银装素裹晶莹剔透,只有那一坐亭柱在白雪映辉之下灿灿耀红。
    第二天清晨,明缘请惠闲师太起来用餐,连叫几声,并无人答应,推门一看,室内空无一人。明缘打开寺院大门,只见寺外白茫茫一片,哪里寻得见一个脚印。
    来年三月,又是桃花盛开的季节,有人来报,松山下有一老尼坐化于一无名山岗壁穴内。静如说:“难道是惠闲老前辈?”第二天,就带人上了山岗。
    距离壁穴还远,就听到一阵阵“嗡嗡”叫声,走近一看,壁穴上有一个硕大的蜂窝,一群黄蜂飞作一团,将穴口遮掩得密不透风。静如叫众人停下,只身来到穴前。只见一只大蜂冲天而起,在壁穴上方转了一圈径直向西飞去,群蜂紧随其后像一块黄云刮走了。
壁穴内果然是惠闲,看来已经羽化多日,虽跏趺(盘腿)而坐,但形骸枯槁,惟面目如生。静如拜上一拜,走进穴内,悄悄地说:“师父,静如来还你物了。”随后将那百衲布包放在惠闲身后。
    众人用石头将穴口垒死,又用砂石泥土封严,还将穴前山坡用锨镢划过,将一些花种撒在土内。下山时,静如见旁边另有一穴,对明缘说:“这也是一个好地方。”
    数月过后,静如师太忽然对弟子们说:“我要去了,听松不是你们久留之地,我去后,你们也去吧。”
    第二天清晨,明缘去请师太,只见老人家已经圆寂了。
    僧众为师太诵经三日,第四日将师太葬于无名岭的壁穴内。下山之时,忽然大风乍起,阴雨大作,众人急忙赶到一坐亭避雨,不一会儿,雨过天晴,一道彩虹高高挂在无名岭上,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斑斓。忽听有人喊道,“你们快看!”人们顺手看去,只见无名岭腰出现一片彩霞,红的、黄的、白的、粉的、紫的,交织在一起,凝视许久,才恍然大悟,岭上的山花开了。
    静如师太圆寂后数日,一场不明大火将听松寺夷为平地,明缘、明修只好各奔东西。
    后来有人说,在东岳泰山见到过明缘大师,不知是否真实,这就无从考证了。
    如今,一坐亭历经风雨,夕日的辉煌早已落花流水东逝去,“一坐亭”匾额也已乘鹤西行,亭柱上的楹联倒还依稀可见——
    上联是:来者休迟去者休迟稍坐坐光阴不为人留;
    下联是:名也莫求利也莫求细想想得失无非天定。

                                    写于2009年2月16日
***************************************************************
《听松旧事》相关评论 共9

网友:浅清人氏(sdlzjxb@126.com)来自: At:2009/3/25 7:17:18
主题: 致清尘、小鱼儿老师
“云在青天水在瓶”,太不用心,不认真了,谢谢清尘、小鱼儿老师的指正。



网友:小鱼儿(lrjunjw@126.com)来自: At:2009/3/25 7:11:12
主题: 提示
寒山、拾得对话的标点用错了。



网友:云在青山(sdlzjxb@126.com)来自: At:2009/3/22 6:52:36
主题: 致晨、木君
吾初学乍练,过奖了,多批评,多指教。



网友:晨泽.木灵儿(1234567@163.com)来自: At:2009/3/21 18:25:26
主题: !!!
听松旧事,似听吾佛之音.观世红尘,似观指间流沙。有所思有所悟。拜读!



网友:云在青天(sdlzjxb@126.com)来自: At:2009/3/20 10:23:35
主题: 谢谢!
对一剑天老师的指教,深表感谢!



网友:一剑天(zqdzc@126.com)来自: At:2009/3/20 4:56:43
主题: 偶多嘴了
先生的这句“一场不明大火将听松寺夷为平地”的描述,窃以为不是很妥帖的。先生想想看来!




页数: [1][2] 下一页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章丘小桥原创文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wenxue.zqb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5000044号 鲁公网安备 37018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