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
|
文 / 木桑子
2009/10/5 20:30:39 发表| 已被阅读过 199 次| 评论1篇
|
 |
当今社会,酒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官场中,领导视察,上级检查,今天开会,明天调研……都要喝酒,而且要喝好酒。不过这时的酒,被赋予了特别的意义,成为公关交际的工具,不再是单纯的饮品了。普通小民也离不开酒,结婚生子要喝酒,开业庆典要喝酒,甚至孩子升学、老人生日都要大摆筵席,少不得酒。
酒这东西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好像至今都没有定论。据《本草纲目》记载,酒从黄帝时就有。有一个传说,说酒是大禹的女儿仪狄发明的,她酿出酒后,献给禹帝品尝,禹帝真是精明无比,他一饮之下,便敏感的觉得此物将会败国祸民,于是“绝旨酒而疏仪狄”。另一种说法是酒是杜康发明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便是最好的证据。当然这都是众说纷纭,不过至少表明酒的历史确实是很悠久的。
中国古代许多名人都喜欢酒,我最喜欢的嗜酒名人有三。
其一是曹操,三国时代曹操是强令禁酒的,他颁布禁酒令是为了实现统一大业,是政治家所为,但这并不妨碍他爱酒。他的最脍炙人口的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便揭示了他对酒的喜好。在《三国演义》中,他煮酒论英雄,借着酒劲在刘备面前泄露了要统一天下的野心,结果吓得刘备筷子都掉到了地上。说来曹操该算很具有男人气魄的,他可以饮酒高歌,豪气冲天,丝毫也不掩饰自己的狂妄与骄傲,不像刘备,就算有再多的雄心壮志也不敢有丝毫表露。像刘备这种人,是基本与酒无缘的。
另一个就是晋代的陶渊明,他是最爱酒的。据说陶公为了酿酒,将自己家的田地全部种上秫稻,全然不去想来年吃什么!想来他老人家是宁可不吃饭,也不能没酒喝,陶公真是爱酒爱得痴狂。陶渊明另一大爱好是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想象着夕阳西下,在对着山坡的茅屋前,沏一壶菊花茶,温一盅上好佳酿,轻摇蒲扇,怡然自乐,陶公可真活的赛神仙!其实,陶渊明一生不得志,家里常常穷得揭不开锅,他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自然也不能尽情享用美酒。他的两大爱好也正如他的《桃花源记》一样,是美丽的梦想,不然他就不会在《拟挽歌辞》中感叹:“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了。
还有一位是最出名的酒仙——唐代大诗人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绝非夸大其词,可以想象,如果缺少了李白,中国的诗史将会是多么黯然失色,中国的诗词集中将会缺失多少珠玑之作。李白的诗潇洒豪放,有着无穷的想象力,这应该与他的善饮是分不开的。仕途不得意,他的万丈豪情都寄托在诗与酒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读李白的诗,浪漫奔放,酣畅淋漓,可以想象的出,那时的他在长安城中,傲视诗坛,视侯门如粪土,他的大作曾经让多少权贵也为之低眉俯首。
我不喜欢酒,不过也能喝一点儿。最不喜欢工作酒,总觉得是种负担,你来我往,虚情假意的,就算再上乘的佳酿,也喝不出味道。却喜欢志同道合的同事朋友偶尔小聚,这时如果一点也不喝,自己就会觉得很煞风景。
最有味道的喝酒,该是三五好友,伴着清风朗月,配上几个清凉小菜,轻声絮语,边酌边谈,酒可以低劣,菜可以粗糙,心情却是最好的,正所谓清浓于酒。此时的喝酒,就像养花,就像品茶,目的是人生的情趣,是生活的意味,是生命的境界,虽是喝酒,却与酒无关。
|
|
|
*************************************************************** |
网友:小草依依(shunyi@123.com)来自: At:2009/10/5 21:26:40 |
主题: ! |
欣赏~正如文中酒可以低劣,最低诂中酒,菜,都吃,呵呵~心情最好
|
|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