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醴河的记忆
|
文 / 雄师劲旅
2010/2/10 18:50:31 发表| 已被阅读过 299 次| 评论1篇
|
 |
沙醴河在漯河南拐了一个弯,顺着汝河往南而去,汇入了淮河。沙醴河穿过漯河的城区,给整个城市围上了一条彩色的带子。京广铁路和京珠高速从南往北跨越沙醴河,两座跨河大桥飞架南北,就像两道红色的火焰。
沙醴河历史上是淮河的重要主流,河道历尽几百年的冲刷,越来越宽。说淮河道淮河,淮河本来是个好地方。中原地区淮河两岸,只要年份好,老百姓的庄家收成一般都有保障。冲击平原和典型的亚热带气候,既适合北方作物生长,也适合南方的水稻种植。中原是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沙醴河往南经常见到的是水牛在河边吃草,中原黄河沿岸只有黄牛悠闲自得的在河边游荡。
沙醴河是一条美丽的河。城市围绕河堤建立了公园,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红堤绿柳,游人如织。水上乐园吸引孩子们玩耍,年轻人驾驶冲锋舟和气垫船在浪花中冲浪。激起的水柱扬起一片浪花,既刺激又开心。
沙醴河看起来平静贤淑,但也蕴藏着泼辣。要是发起狠来,也能来个翻天覆地。雨季只要暴雨发水,上游的水就会急速汇集,然后涌到下游漯河。醴河在漯河是三河交汇,又是急转弯,也是最容易发生险情的地段。两条铁路、公路交通大动脉如果受到影响,造成的后果和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每到雨季,作为战备值班力量,我们都是枕戈达旦,随时准备抗洪抢险。印象最深的有两次,分别是1998年的8月和2000年9月两次发大水,两次大水都是几十年不遇。沙醴河的上游舞阳段,洪水把河堤撕开了500多米的口子,洪水淹没了几个乡镇的村庄和庄稼,附近的老百姓紧急转移。河水中动物的尸体随处可见;有的可以看到玉米露出一个穗头;河里的西瓜一会飘上来,一会又沉下去;一部分老乡来不及转移,爬上了房子和树上。灾情就是命令!部队接到上级指示,紧急驰援灾区!我所在的部队当时是工兵分队,也是我毕业实习任职的第一个单位。连队召开了紧急支部会议,边行进边动员。工兵分队装备有冲锋舟等装备,主要任务就是救人。连队主官和骨干都是业务尖子,所以在关键时候要发挥党员和骨干作用。
军车到达河堤的时候,地方政府领导给部队首长介绍水灾情况,明确救援方向。这时候接到Y师长命令:派出突击队救援D军长!原来少将亲自进入了老百姓的村庄勘测水情和老百姓受灾情况,也被困在了水中!形势危急,战场上的副连长就是敢死队长,我和X副连长都是支委,也应该打头阵,我两个又是一个宿舍,平时就工作上默契,私下里关系也相当不错,所以领导批准了我们带三个战士去救军长。另外三组救援村子里来不及撤出的老百姓。
冲锋舟推进河里那那一刻,就觉得是轰隆一下,飘出去了几十米。X副连长亲自操作冲锋舟,我指挥目标,避开河里的杂物。平时在河里操作冲锋舟,都是班长指挥,战士训练。一般也是挑好天训练,恶劣天气一般考虑到安全因素,训练不多。这次在大水里实战,可是一个严格的考验。X副连长是集团军的优秀教练员,也是全军有爆破证的几个专家之一,我相信他的操作技术。这次带来的三个弟兄,虽然都是20来岁的小伙子,但是都是平时重点培养的骨干,机灵睿智,心理素质很强的战士。最重要的他们都是浪里白条,弄水的好手。我准备了一根长竹竿,随时挑开靠近船只的杂物,冲锋舟在水里的速度很快,由于顺水方向,左右摇晃得厉害。目标在河流对岸3公里的一个小村子,这个村子地势较高,水还没有淹过去。这时候有几个西瓜飘过来,我一竿子一个,把它们敲了个粉碎。
用一片汪洋形容此时的沙醴河比较恰当,冲锋舟在它的怀抱里就像是一片树叶。要想直行根本是不可能,只有尽量保持往对面河堤方向冲击。现在真正认识到了沙醴河的暴虐和无情。天上的大雨敲打着战士们的脸,迷彩服和救生衣已经湿透,眼睛变的更加模糊,有一股咸咸的味道夹着雨水浸入每个人的嘴里。河水继续上涨,淹没了河滩上的几块高地绿洲。冲锋舟艰难的往河对面靠近,已经隐约看到对面的小村庄。
村子不大,住着几十户老百姓,也都是留守部落。年轻的都去了广东或者山东、江苏沿海打工,留下的是一些妇女老人和孩子。D军长和村子里几十个老乡已经站在那边向我们不停招手。老乡们家的水牛和骡子并不在乎发大水,在河边逛游。那里的老百姓也很有意思,不像我们这边家家有房子和院子,只有三几间住的房子,也省略了看大门的烦恼。养牲口就是散养,鸡子住树上,牛马骡子到天黑就各回各家。对于不听话的猪来说,就用一根绳子拴住腰,我们戏称为“老母猪扎腰带”。
靠近河岸,挖沙的沙窝造成漩涡也多了起来,冲锋舟试图直接冲上河滩不行了。我提示关闭发动机,往岸上贴。经过几次努力,终于靠上了岸。另外几组也陆续到达上岸,人群一片欢呼!我和X副连长整理军容向首长报告:“步兵第N师工兵营一连抢险突击队向您报到,请您指示!”军长举起右手一挥,喊了一声:“先救老百姓!”将军穿着高筒胶鞋,黑色军用雨衣沾满了雨水和泥巴。身边的侦查处长和作训处长一脸的无奈和迷茫。将军已经被困3.5个小时,既冷又饿,在雨水中等待就是煎熬。将军为了了解水灾情况,带上司令部的几个处长开车到了受灾最严重的村子,没有想到大坝决堤,大水把他们困在了村子里。
其它兄弟单位的部队,已经在大堤上堵决堤。时间就是生命,战士们拼了命的往返在大堤上背沙袋。老百姓全部上了冲锋舟,将军最后才迈上了冲锋舟,冲锋舟发动起来返回对岸。返回是逆向行船,又分别坐满了人,安全是最重要的,容不得半点马虎和失误。将军淡定地坐在船头,用电台和对讲机指挥着部队抗洪抢险,将军指挥方酋和气势势冠长虹。船队顺利到达了河岸,岸上的军政领导互相拥抱握手,地方政府工作人员把开水和馒头火腿肠送到了战士们和老百姓的手中。
随着决口越来越小,战士们克服了疲劳和困苦,顽强地战斗在抗洪的前线。干部和士兵一样,在泥水中来来往往的运送着60斤左右一包的沙袋。衣服已经分不出是迷彩色还是黄色,军鞋沾满泥巴,有些战士赤着脚在大堤上飞奔,一不小心就摔跤,但是爬起来拖起沙包继续往前挪。
“合拢了,大堤合拢了!”大堤上欢呼声一片!战士们累的瘫倒了一片。老百姓拿着煮鸡蛋往战士们手中塞,人民群众还是不富裕的,但是看到子弟兵舍身忘死堵决口,他们把家中仅有的鸡蛋送给亲人解放军。战士们感动的泪流满面,拼命的敬礼。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危难时刻,总有解放军,老百姓说:“看到当兵的来了,我们就有救了!”言语朴实,但是看到了军民的鱼水深情。
沙醴河延续着昨天和今天的故事,今天的沙醴河更加美好。我自豪,我曾经守卫和保护过她。
|
|
|
*************************************************************** |
网友:秋月儿(qiuyueer815@sohu.com)来自: At:2010/2/11 8:40:00 |
主题: 拜读! |
沙醴河,美丽的河。但这美丽的背后也无时不在充斥着灾难,虽然她蕴藏着的富饶也让人们欣喜不已。昨天已过去,愿今天的沙醴河带给人们的永是福祉,祝明天的沙醴河更加美好!作者文笔细腻,语言朴实,拜读!欢迎朋友来小桥! |
|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