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家廉政思想对农村基层廉政建设方面的作用
|
文 / 焦王
2010/4/9 7:23:12 发表| 已被阅读过 267 次| 评论0篇
|
 |
儒家思想在中国两千多年的社会中长期占据统治地位,至今依然产生着广泛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支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农村,作为文化相对落后、观念相对保守的社会领域,占据着全国70%的人口。从廉政建设角度讲,“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加大对农村基层廉政建设刻不容缓。尤其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涉及农村基层的案件中,涉及贪污腐败的案件呈上升趋势。而儒家思想,以简洁朴素的思想,潜移默化的作用,有益于端正党风,促进民风,值得认真研究。
一、儒家廉政思想在农村基层廉政建设方面的意义
儒家思想的合理性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廉政思想是儒家思想的生命力之所在。儒家思想之所以长期流传并产生影响,基础在儒家思想内含丰富的廉政思想。儒家廉政思想在内容上具有广泛性,在结构上具有完整性,是一个严谨、丰实的思想体系。以孔子为代表的历代儒家,从“政者,正也”的立论高度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治国安邦、为官从政、修身养性的原则和规范,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儒家廉政思想。
从农村基层的角度讲,儒家思想在农村有着广袤的土壤。两千多年来,人们的言行举止无不体现着儒家思想的痕迹。虽说有些内容是封建的糟粕,但更多的是先贤的精髓。无论是孔子的“仁”、“礼”思想,还是孟子的“仁政”思想,以及荀子的礼法统一观,在农村更以易于传播和接受。在农村基层建设中,值得推广的廉政思想主要有:
1、官无论大小须以廉为本。现在流行一句“别拿村长不当干部”,说明农村基层干部还是有些权限的,甚至可以说在自己的村落里权限大得很。从大处讲,官员的廉洁与否是关系到政权存亡、国家兴衰的根本问题。但在一个村落,与群众最直接的是个人的、家族的利益能否得到维护和发展。而村官廉洁与否,不仅关乎个人的声望,更直接的是个人的号令能否得到推动和执行。从实践中看,一个村居只要有一个好的村官,就能带动一方的发展、安定、和谐。《管子•牧民》篇说:“国有四维”、“四维张则君令行”、“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虽说在农村基层可能有的村干部思想觉悟难以上升到国家的层面,但礼、义、廉、耻的道德根本是人人皆知的,积极实践的。
2、执行者须带头遵守礼法。在回答季康子“问政”时,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为政》),意思是“政”的本意就是端正,执行者连自己的行为都不能端正,又如何端正别人呢?他更是强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这些领导者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思想,在农村基层尤为突出。法律、号令的推进有时都有难度,关键是村里的带头人带个什么头。办事公允、身先士卒是最简单、最有效的领导方式,“公生明、廉生威”也成为最容易让老百姓接受的管理行为。
3、是干部就须接受监督。《荀子•君道》说:“至道大形,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则民知方,纂论公察则民不疑,赏克罚偷则民不怠,兼听齐明则天下归之。然后明分职,序事业,材技官能,莫不治理,则公道达而私门塞矣,公义明而私事息矣。如是,则德厚者进而佞说者止,贪利者退而廉节者起”。考察官吏最重要的是察其德行,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贪利者退而廉节者起”。由此可见,儒家廉政思想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把廉政纳入官员的日常考察,也就是说干部要接受监督。当然,随着形式的发展和廉政监督机制的完善,监督的范围和形式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加强对基层农村干部的监督也越来越重要,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比如在当前农村基层,在土地承包、资产处理、合同租赁等方面容易引发矛盾和滋生腐败,就需完善制度,关口前移,加强监督,及时消除矛盾和隐患。
二、用儒家廉政思想加强农村基层廉政建设
1、加强修养,严格自律。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明白地表达了义利主张,这是孔子对于个体的义利关系的基本态度。把儒家廉政思想与农村基层干部自律结合起来,可以通过正面的引导、负面的警示两个方面加强建设。自律的内容最基本的就是四个字:廉政勤政。一方面要不断加强自爱意识。朱熹认为,廉洁是为官从政者必备的一种基本的德性,他指出“如今做官,须是凭地廉勤”(《朱子语类》)。孔子也提出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论语•子张》),这些朴素的儒家思想须成为基层干部自律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勤勉意识。“人而不勤,万事俱废”(《曾国藩日记》),而“天道酬勤”更是成为鼓舞激励农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至理明言。
2、加强监督,严肃纪律。专讲古代礼制和官制的儒家经典《周礼》对官吏之廉德有一个很全面的说明,即所谓“六计”(从六个方面去考核):“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就是说,一个官员必须具备善良、能干、敬业、公正、守法、明辨是非等品格才算“廉”,廉的内容是多方面的,监督、约束的内容也应该是多方面的。一是要强化考核激励。“奖可以励其志;罚可以扬其威”。完善村居廉政建设考核内容,落实村农村干部岗位责任制考核政策,使农村干部有干的动力、廉的威力。二是进行有效监督。通过定期述职、个别座谈、民主生活会等多种形式加强村居干部的日常监管。三是严肃违纪惩处。“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荀子• 性恶》),通过进一步建立健全信访举报、案件检查、案件管理和案件审理等工作制度,始终保持对农村干部的警示和震慑作用。
3、以德教化,促进民风。廉洁勤政说到底就是一个“德”的问题,儒家廉政思想是儒家“德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政之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这些精辟的论述对今天仍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以德治国,德法相及,成为历代传承的治国理念。从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提出,到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到“十要十不要”的具体要求,都浓缩了道德的基本要求。而这些要求与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是有机的统一,是在农村基层建设中的具体体现,“乡风文明”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加强农村基层廉政建设的必然要求。
4、文化先行,营造氛围。儒家思想向来重视教化,向人们灌输宗法伦理的道德思想。教化需要载体,那就是用各种文化载体进行思想的传播。廉政思想也不例外。“文以载道”(周敦颐《周子通书•文辞》),于是廉政文化的传播成为当前加强农村基层廉政建设的有效途径。一是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宣传,如电影、戏曲、文艺演出等形式,现在,文化下乡固然是件好事,但内容还需与农村实际进一步结合,还需进一步突出廉政建设的思想。二是廉政文化氛围的营造。可以把儒家经典的廉政思想做成版面或灯箱,打造廉政文化一条街、廉政文化社区,把廉政建设与电子书屋、小康书屋相结合,打造廉政书屋。三是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可以让专家、学者结合古今实例,深入浅出的讲解儒家廉政思想。现在到农村基层宣讲致富本领的多,而涉及精神文明内容的少,涉及农村基层廉政建设内容的更是少之又少,这种状况应该逐步得到扭转。
|
|
|
*************************************************************** |
还没有评论
|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