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徜徉西子湖畔
|
文 / 董月娥
2010/4/17 14:16:55 发表| 已被阅读过 186 次| 评论0篇
|
 |
在曲院风荷站下车,准备由此开始一个人的西湖行。
下车的地方绿树成荫,这都市的生态仿佛全然消褪了炎热,心情也变得舒畅凉爽。
明知西湖不远,却不知在附近什么地方。犹豫张望时,一位妙龄湖南妹走过来,用标准的普通话问我要去那里。何况我也不知具体去哪儿,只说想看看西湖,于是我们搭伴而行。
我俩从此处去西湖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岳庙方向,可以去苏堤和白堤。另一个是龙井山方向,并问我是否喜欢喝茶,喜欢喝什么茶,如果喜欢喝茶,建议我去往龙井山方向,既可以观西湖景色,又能品西湖龙井。
非常感谢这位湖南妹给我这般温暖的西湖第一印象。幸亏先前未做出不理人动作,不然,多对不起她的热情。
沿路边的绿萌穿行,很快寻到茅盾题词的曲院风荷门脸。很喜欢那略带瘦金风格的字体,当然,一定要拍照留念。
走进郁郁葱葱的曲院风荷,林间蹊径转了几个弯,好象不期而遇,顺着垂柳婀娜的缝隙,西湖轻易便呈现眼前。
曲院风荷,自然有荷。看到了成片的荷叶,也看到有含苞欲放的荷蕾向上伸展。风荷,应该满池的荷叶荷花于轻风徐徐中漫舞,送来阵阵荷香。或许不是荷花盛开的时日,无处寻觅满池的荷花,且这个西湖的下午仅仅吹拂微风,也不见荷动。不过仍很兴奋,想把所有的美囊括,虽然明知这仅是荷池一角。
由曲院风荷处出来,原本要步行苏堤,突然想起来岳庙,便折去岳庙。小时看小人书已知岳飞墓前泰桧等四奸人跪像及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里不再做细述。
待二次折返西湖便寻错了路,沿北山街走了下去。有时,出现错误未必坏事,错寻的路使我有幸拜谒了武松墓、苏小小墓和秋谨墓。
先看到武松墓,从来没想到古代的打虎英雄最后的归处竟是如此诗意的西子湖畔,总觉得西湖适应的是文人骚客。在此地,这威震天下的赳赳武夫,每天面对妩媚的西湖会产生怎样的思绪呢。更何况,苏小小是她的邻居。
西泠桥畔的苏小小墓离武松墓不过五十米,墓上有凉亭遮阳避雨,叫慕才亭。苏小小是南朝齐时钱塘名歌妓,多情善感。这个仰慕才子的风尘女子,因演义了一场忧怨的爱情故事而留名千古。慕才亭亭柱上的一些楹联:“灯火疏帘尽有佳人居北里,笙歌画舫独教芳冢占西泠”、“桃花流水杳然去,油壁香车不再逢”、“千载芳名留古迹,六朝韵事着西泠”看了让人怅然若失,不由得感叹。
与武松墓的清静相比,苏小小的墓相对热闹许多,墓碑已被人抚摸出一层油亮。
过西泠桥是秋谨墓。墓前站立秋谨手扶长剑塑像,展现着一副刚烈女子仗剑走四方的形象。风雨年年秋侠墓,后人和泪读遗碑。瞻仰凭吊一代豪杰的鉴湖女侠墓,与探望苏小小墓的心情不一样。秋谨墓前心情是凝重的、虔诚的、敬仰的。
据说苏小小的芳魂一直不散,夜朗星稀时往往出没于绿树繁花间。我想,既然苏小小可以芳魂不散,那么武松和秋谨也应灵魂未灭。于是猜测,假若某个静夜里三人相遇,那武松将如何注视两位女性,他刚毅的眼神是不是慢慢流露柔情?那柔弱的苏小小会不会用幽幽的眼神传递她对武松冷暖的怜惜,会不会表达她对秋谨忧国忧民、仗义行侠的牵挂?那么,秋谨会怎样的表现?从鲜明的个性看,想必秋谨肯定会对武松抱拳施礼,连声说着“幸会!幸会!”而对苏小小仅仅礼貌问候。
武松、苏小小、秋谨三个不同性情的人毗邻而墓,可见西湖的包容,也正是这种包容,铸就了杭州的性格,温婉灵性,并不失阳刚。
时间由自己掌握,可以在西湖边慵散信步,一路走走停停。或一面漫游,一面梳理对西湖的情感。或坐于长椅,面向湖光波影,看画舫悠闲驶过,静思这西湖的细腻,慢慢溶进婉约的江南。
平湖秋月是白堤西端起点,白日里无法体会它的内涵美。古诗词多从泛舟夜湖,船中赏月的角度吟咏此景。南宋孙锐诗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舟”之句;明洪瞻祖在诗中写道:“秋舸人登绝浪皱,仙山楼阁镜中尘。”我没时间等待月上柳梢,只能遐思一番。
站在平湖秋月处,可以欣赏西湖水面全景。正值薄暮时分,向西眺望,落日晖晕,群山剪影,斜阳落湖,瑟瑟一片霞红的湖光,一艘小木舟荡入这湖光山色,淡抹出一幅人间仙境的画意。
之后,沿白堤去了断桥残雪。
断桥残雪是西湖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点,其名称由来有好几种说法,我觉得下面的说法实际并诗意浪漫:冬日瑞雪初霁,登宝石山俯瞰,白堤皑皑,如银链横陈。日出映照,断桥向阳桥面积雪融化,露出褐色的桥面一痕,仿佛长长的白链至此中断,故而称之断桥残雪。传说这里是白娘子与许仙邂逅相识地。越剧《白蛇传》中白娘子唱道:“西湖山水还依旧……看到断桥桥未断,我寸肠断,一片深情付东流!”站在断桥上,善感的人听了这唱词不仅唏嘘惋叹,我也尤其痛恨起那个可恶的法海。这和尚,不好好弘扬佛法,偏偏棒打鸳鸯,活生生拆散一段美好姻缘。
断桥处未见桥断,断桥上也未见残雪,唯见有人将风筝放飞,摇曳一份高远辽阔。
再忆西湖
今日重游西湖,勾起了从前记忆里的西湖点滴。
最早向往西湖美景是父辈都说。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时的西湖只是脑海里遥远的梦境。记得自己从新华书店买了一套西湖十景书签,是古画的风景图案,上面有诗。对此书签爱不释手,一直未舍得使用,至今仍保留于我杂乱的收藏中,我希望这书签会成为文物。
此次,也只算稍稍触摸了西湖。西湖需要一游的景点很多,有老十景、新十景和新新十景之说,非一时能尽收眼底。
西湖静如处子,这一点完全不同于国内其它的著名旅游景区。这里没有人流如潮、喧声鼎沸的热闹情形,反倒多了宁闲悠然。在西湖,可以随意蹋入一段曲径通幽的小路,可以随意停足一处安静。若是时间充足,建议最好带本书,走累了就随意坐下来看看书,间或眺望一下远山近水,彻底释放久违的逸致闲情。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是的,会经常想起你--如诗似画的西湖。 |
|
|
*************************************************************** |
还没有评论
|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