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 谷歌搜索 
首页 | 小说 | 随笔 | 散文 | 诗歌 | 推荐 | 文集 | 留言板
 您的位置>>小桥·流水·人家>>散文>>酒场子上的那些事儿
酒场子上的那些事儿
文 / 坐着轮椅赚钱 2010/6/21 6:46:44 发表| 已被阅读过 223 次| 评论0
酒场子上的那些事儿。


    好久未入酒场子了,这是因为我这一段时间忙于写作,需要一个清醒的头脑,很少和社会各界来往的缘故。今天又要用这清醒的头脑来回顾一下酒场子了,这实在不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因为一提到酒场子,就有一股酒腥气在我鼻前萦绕,使我头脑发涨……我已过尔立之年,各种酒场子都已接触过,按说不能没有经验,不能没有这方面的阅历了,但我一直不愿写它。
    酒场子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入酒场子的人也也就代表了社会各层次的人物。总结一下,经常入酒场子的有三种人。
    一种是政商界人物。政界的干部,或商界的老板;头上戴大盖帽的或衣兜里装名片的;有钱的或有势的;能在事上给人以通融的或能在钱上给人以方便的……这些都是社会上的“有用之人”,请惟恐请不到,他们几乎天天都有酒场子,一天四场酒到不了黑,每场酒都是有鱼有肉的,都是一百块钱靠上的,而他们却都不化一分钱。
    有了上面那种人的入席就得找几个人作陪。这些作陪的人,大都是社会上打得响的、吃得开的,所谓“有头有脸”的。作陪的又有几种:一是很有威望但不在职的。他们大多是退休干部,酒场子阅历十足,说话很有水平,官不在了气势犹存,职不在了架子还在,这种人一般都受到上种人的尊敬。二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权但很有名,除了耍笔杆子什么也不会。这种人被请到酒场子上来,主要上为了装璜门面,助助酒兴。第三种人更值得一提。他们既没有威望,又没有名气,既不是商人亦不是文人,是久经酒场子有了经验的人。这种人里面又分三种人。
    一种是掌握酒场子的人。他们懂得如何敬酒,如何斟酒,酒场里的各种礼节,各种话语他们都掌握得滚瓜烂熟,他们能把酒场子安排得有条不紊。有了这种人入席,整个酒场子下来都不用操心。一种是社会上混得很熟什么人都认识什么场合下的酒场子都能坐得下来的人,说白了就是社会混子。不管什么样的人物他都能很快适应,什么大道新闻,小道消息,都瞒不住他。他就是酒场子上的话匣子,只要喝上两盅他就会滔滔不绝,娓娓道来,让人在喝酒中增长了不少乐趣。最未的一种人是有海量的人,是一种专门对付酒的陪客。主人不胜酒量,但又离了请客喝酒不办事,无奈于这种场面,就请出一个酒量大的人来代替他作各种名目繁多的应酬。谈业务的不带酒,不谈业务的一肚子酒。在这里他就成了一种社交场合中专门盛酒的工具。有的酒场子多的厂家或单位,还专门请出一个人来从事这个“职务”。这种以陪酒为业的人,倒是能赚一肚子好下水,但大都落下了胃病。
    除以上这三种人以外,酒场子里还有一种人是不受欢迎的。
   一类是酒混子,性格懒惰,家中没有喝酒的条件,所以整日心混酒为业。大抵这种出来“混”的,都有自己的一套绝招。据说有一个酒混子窥探到别人家有酒场子,不直接进去,先“咣当”一下踢开那家的门,然后掉头就走。这家人见了开门不见进人,好生奇怪,就出门探视。见他正在门外徘徊,就问他为何不进。他却装作羞怯的样子说:本想来有事的,却不知家中有客人,自己就不便进去了。家里人不得不说几句客套话,请他进来作陪。哪知他使出个“回马枪”,以假为真,借着主家的话就进来了。酒场子里的礼节他并不陌生,一来二往,酒足饭饱,然后一抹嘴就走人。还有的酒混子知道某家有酒场子,就故意到他家,见了客人猛套近乎,等酒菜摆上了才要走。主人家自然要挽留,客人也要说几句挽留的话,酒混子便就势坐了下来。
    还有一类是酒赖子,比酒混子有过之而无不及。酒混子是有酒场子才混酒,酒赖子是没有酒场子也能混出酒来。这种人到一个地方就不想走,死皮赖脸地缠着主人,非混上酒不可。酒也不苛求好酒,菜也不苛求好菜,只要脑子里管事就行,酒足饭饱,一抹嘴笑逐颜开。
    酒场里有两种情况被人看得最严肃,一是等级森严,座位分明;二是感情最重,酒杯里盛情感。
    入席的时候,座位切不可乱坐。这里总有一定次序的,或是按年龄的长幼,或是按辈份的大小,或按权力的高低,或按职能的上下……都要细心地排一排,上首下首,前后左右,都要有一个合适的人坐上去。每一次入席都要为座位发生一次推让。坐上首的总不会痛痛快快地坐上去 ;每个人都要自我贬值,争着往下坐。谦虚推让一番过后,每个人都坐在自己该坐的位置上,心满意足了。于是酒宴开始……
    酒一旦进入了酒场子,一旦倒进了酒杯里,一旦进入了两个人的相互敬酒之中,这酒的浓度便转化成了感情的浓度,这酒便成了感情的表达传递方式。好久不见了,喝两盅,表达分别后的千言万语;见了陌生人喝两盅——认识酒,以后算是认识了;加深一下感情喝两盅,是感情酒……各种敬酒名目繁多,但都带有一点感情色彩,是虚是实是真是伪,那就另当别论了。酒场子里敬酒还有一个规矩,不要只敬一个或几个,要敬就要全场地敬,那叫“打圈”。如果只闪着一个人不敬,那个人就会想到你是不是和他有了意见或瞧不起他、生分了。如果有人敬你你不喝,也会给人家下不来台。在敬酒中产生的纠纷是经常发生的。一个先喝下了另一个却死活不喝。这个人就认为是受了骗上了当,人格上受到了侮辱,他非要让那个人喝下去不可。在这里,酒就成了双方争执的导火线。一方不喝,一方要灌,灌着灌着双方都恼火了,于是掀桌子,摔盘子,把好好的一场酒搅烂了。就是无奈于这种酒场中的规矩,所以每次必有人醉。人家敬你你不得不喝,人家敬了你你不敬人家也不礼貌。所以,一旦进入了酒场子就身不由已了,不想醉也得醉,不想喝也得喝,就是喝吐了也得拉起来再喝。常入酒场子的人都有这个体会,也都有这个苦衷。
    酒场中也有不把人灌倒不罢休的风气。好多人坐在酒席中,看中一个目标,相互递个眼色就齐向他进攻,频频向目标敬酒,你三盅我五盅,喝了这个的你必须喝那个的,你不喝:“咱兄弟俩又生分了,你瞧不起我了……”一阵子便灌得不省人事,丑态百出。那些把他灌倒的人就看他的笑话。每次酒场子总有几个人被灌倒。酒后丑态必不少见,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关于这方面的内容,我还要另写一篇《酒后丑态》。
一场酒下来,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上千,最后弄了个桌上杯盘狼籍;烟屁股,酒瓶盖满地;酒气烟气,乌烟瘴气;还有被客人吐得满地满床都是的污秽。客人站起来就走,醉得连告别都忘了。女人拉长了脸打扫卫生,男人深吸一口烟,对离场的客人们说:“以后喝酒尽管……来!”



***************************************************************

还没有评论

页数: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章丘小桥原创文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wenxue.zqb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5000044号 鲁公网安备 37018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