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梦
|
文 / 沈星
2010/8/7 7:51:24 发表| 已被阅读过 311 次| 评论3篇
|
 |
她说:“我梦想有一天去上海,那里适合我。”
我和她是一起被分到这个乡镇来实习的,这儿离她的家并不太远,生活环境大同小异,听她的话里,家乡似乎还不及我们寄住的这个村子。水泥公路不知道为什么只修到了村前的三岔路口,三个一米来高的石墩把路划成两半,据说是为了防止大卡车偷运山里的石头。可哪里会有什么花岗石呢?丘陵地带的人们从来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如果真有,这儿还能是这个模样么?土石路两侧荒草漫漫,中巴车根本就看不到路沿,稍微平坦点儿的地方还晒着麦秆儿,想让汽车压一压,或许还能掉些穗儿吧。可有汽车么?这中巴显然是今天的第一辆。经过的路上,只有微微的尘土和沙沙的杨树,除了这些,就属每过村子时跟车跑的孩子们多了。他们都有着一双明亮的眸子,即使是今天的大太阳,也丝毫没让他们觉得刺眼。
到达目的地了,村子的标志性建筑——“电楼子”出现在视野中(这叫法是她告诉我的)。配电室古旧的青砖黑瓦,高耸在地头上,身后的土壤正在享受翻了地的畅快呼吸。而小学校,就在电楼子的对面。土坯垒起的大门郑重厚实,雨打斑驳对这历尽沧桑的老房子来说,早就宠辱不惊,绝不打紧了吧。下了车的她对这一切是那么得自然和熟悉,然而却也仿佛伴着落寞的思绪。突然听到大门过道里的校铃响了起来,不论是不是为了迎接我俩而响,我知道,在这儿扎根的日子开始了。
校铃是需要用手拉响的,黄昏时分,这工作换作了我来做。隐隐感到有灰尘从铃上落到头顶,我想要上去好好擦拭,让它更清脆些。然而孩子们的呼喊让我不得不暂时作罢,他们跑着跳着,背上的书包崭新,短衣裤下的皮肤黝黑而生动。呼朋引伴,争先恐后,夹杂着高低悦耳的“老师再见!”,迫不及待的飞奔出去。她说,孩子们是要赶快把咱们来了的事告诉爸妈去。是啊,这难道不比看着辆中巴车绝尘而去快活百倍么?
晚饭吃得很早,我俩坐在大门的木头槛上,南面只有这座大门,并没有墙,一排杨树列着队,树叶下的打谷场就算是操场了。门廊顶里的虚棚,燕子总是在那儿安家,看着孩子们早读,听着孩子们回家。她出神的坐着,想必她也回去了,回去了曾经那个扎马尾辫,穿塑料凉鞋的从前,就像今天教的小姑娘一样。
“今天你讲得不错。”我倒不是故意打断她的冥想。“尤其是那节社会,没有想到你的地理那么好!上海的大大小小,你差不多知道全了。”这些都是我路过她课堂的窗户时听来的,孩子们让窗户透明无比,但她并没有注意到我。那会儿她的眼神有些空洞,嘴角时不时的微笑,仿佛那上海绝不仅仅是给下面求知若渴的孩子们讲的,更让自己陶醉其中。“哦,都是从别处看来的,我梦想有一天去上海,那里适合我。”她望着南面即将出芽的土地,回应着我,又似乎是自言自语。“你适合上海?”我为她的这一句感到疑惑。“难道不行么?那里多好啊!”“你是不是去过一次,所以才觉得适合啊?”我又追问。她摇摇头:“我都是从别处看来的,也是上了大学,才知道外面还有那么多根本没见过的好东西。”我默然,而她的眼睛,却在这一刹那间化作天上的一颗星,成了那万千闪烁中最亮的那颗。黄昏将尽。
“我猜不出你为什么会这么想。”我不知为什么说出这句。“我也说不出来为什么,反正就是适合。”倔强而内向的她突然低下头,拉了拉衣角。那衣服是她从老家带来的,据说清凉又透气。我感到说错了什么,就搜索起儿时的记忆,想要满足她的渴知:“我倒去了次上海,不过那时候太小了。”“你们城里人真好,能去好多好多地方,不像我们从小就在农村。”她轻描淡写,可我又觉得一阵不自在。“我……我没别的意思。”“嗯我知道,没事儿。”她扭头朝我笑,还是第一次发现,她的牙齿很白,和这儿的孩子们一样。她继续说:“那你说说,难道我不适合上海么?”“我不知道。”我更加感到无话可说了。“你是不是想说我更适合这里呢?”她一下子问得这么直接,仿佛我已经默认了,我只好又不置可否。“没错,我是生在这儿长在这儿的,我爱这里,也愿意为这儿的孩子们付出一切。”听到这儿,我眼前突然浮现起这一整天的经历:孩子们追着中巴,围着我们跳不知是什么的舞;捧着新背包新课外书的喜悦,可眼角里却明明是打着转的泪水;听课时思维敏捷的小脑瓜儿,体育课上疯抢我带来的篮球……多么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啊!可我又一下子想到了那村前的岔路口,石墩,荒草地,电楼子,灰瓦坯墙,教室里晃悠的桌凳,劣质粉笔,被磨光滑几乎写不下字的油漆黑板……这儿真的就应该是她,不,还有孩子们扎根一辈子的地方么?他们就都命该如此么?他们为什么就不能去上海,为什么上海就会不适合他们呢?我想着,她好像还在说着什么,可我只是听见自己脚后跟磨门槛的声音,轻轻的响,和着夏风里的杨树叶。
“明天还有节社会,你再给我说说上海的样子吧,我也好讲给孩子们听。”她转过脸来,我终于听到了她说得什么。夕阳完全消失了,她脸上的,是那最后的一道红霞……
|
|
|
*************************************************************** |
网友:龙井茶(zqjysyl@163.com)来自: At:2010/8/10 21:28:25 |
主题: 上海梦 |
笔触苍凉,语言老道,主题深刻。既有八十后的活跃思维,又有对旧农村的切身感受,“雏凤清于老凤声”,信哉此言! |
网友:沈星(343708146@qq.com)来自: At:2010/8/9 22:54:10 |
主题: 上海梦 |
我只是不经意和同学的聊天中触发这个题材,农村的孩子考出去是想闯荡外面的世界,可现在的环境又不得不使他们回到农村。这似乎是一个悖论,但现实就是如此。我把握的还远远不够。 |
|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