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印度回来快一个礼拜了,自己也觉得应该为自己的印度之行写点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总提不起兴致来,或许是因为懒散,亦或许是因为自己已经顿悟,不再大惊大喜,一切都看得非常平淡,国外也无非如此,语言不同而已。
午夜,飞机从昆明起飞,飞向印度的加尔各答。伴随着飞机的轰鸣,刚开始还能从窗口看到身下的昆明城灯火通明,不久就进入茫茫黑暗,只看到机翼上的灯光一闪一闪。飞机上的乘客并不多,三个座位一排的空间只坐了我一个人,因为飞机还要飞行两个多小时,索性解开安全带,把三个座椅当做一张床,躺下来,闭上眼睛,任思绪飘荡,做一次真正意义的天马行空。
“各位乘客,十分钟后飞机将降落在加尔各答,请大家系好安全带”,听到乘务员的广播,起身系好安全带,向窗外张望,身下隐约有昏暗的灯光,随着飞机降低高度,下面的加尔各答市也越来越清晰,不过,感觉这里的灯光比昆明要明显的昏暗的,也许这也是当地经济不够发达的表现。
飞机终于降落到印度的土地上,走下飞机,乘大巴来到机场的海关。在海关,我开始感受到真正意义上的印度。那里的工作人员明目张胆地向我们要小费,怕我们听不懂,嘴里一边说着:“money , money, money...”手上同时做着地球人都知道的点钞票的手势。谁要不给,他们就不在护照上给他盖章。再加上语言也不是很通,没办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到了人家印度的一亩三分地,给吧。
出了机场,有印度客户开车来接,坐上车,奔加尔各答市里,一路上看到很多荷枪实弹的警察站在路障一边。在国内住惯了,没见过这么多的荷枪实弹的警察,也没见过这么多的路障,问印度的朋友出了什么事,是发生了骚乱还是在捉拿逃犯?印度朋友笑着回答:平常夜里就是这样的。听到这些,和我同去的伙伴不免露出丝丝的紧张,不过对我来说真的感觉无所谓,人家做人体炸弹的都能安然面对死亡,这又算得了什么呢?我向来认为,生只是死的一部分,有何可怕?!呵呵,这里就不探讨生死的问题了。
当地和咱们国内有两个半小时的时差,等车开到旅馆依然是当地的子夜。下车,有服务生从车上帮拿行李,像电视上演的一样,自己什么都不要管,空着手走就行。说来汗颜,也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要给服务生小费的,无奈,口袋里装的只有一百美元一张的美钞,不能一下给一百美元吧,只能装迷糊,做了一次抠门的外国人。
安顿好,印度客户和我们道了晚安,说好明天会有翻译来,并叮嘱:早餐可以按照菜单点,想吃什么就点什么。握手告别后,我扫了一眼菜单,菜单上的菜名只认识一部分,又一次体会到了书到用时方恨少。不过转念一想,人无完人,知识是无限的,书到何时方显多?
进卫生间,冲澡准备休息,发现在坐便器旁边的墙上离地大约三十公分的地方有一个水龙头,我一看就知道它是做什么用的了,因为来印度之前就听人说,印度人上厕所是不用卫生纸的。没关系,我带了两大包卫生纸,足够用的了。
早上起来点早餐,发现这里服务生英语说的并不标准,two读成du,本来我的英语口语水平就不行,这下只有实行老办法了,彼此把要说的写在纸上,凑合着明白吧。在印度二十来天的日子里,在没有翻译在场的情况下,我就用这种方法和他们沟通。在印度最大的成效是学会了两个印度语单词,一个是巴内(水),一个是白沙(钱)。
早上七点半,吃罢早餐,翻译还没来。没事看会儿电视吧,因为大部分都听不懂电视里说什么,只能看画画了。等到快中午的时候,翻译终于来了,是一个原籍是广东的快七十岁的老年人。原来,印度人的时间观念很差,一般头午是不办什么事的,他们答应半个小时就给你办的事情起码要等两个小时才给你办好,而且从不为耽误别人的时间而感到难为情,在这里呆的时间长了急性子也会变成慢性子,你还和他们急不起来。也许这是他们的活法,急匆匆是一辈子,慢吞吞同样是一辈子,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姑且赞同他们的活法吧。
在去客户工厂的路上终于感觉了到印度的人口众多,公路普遍都不宽,到处是车水马龙,到处是堵塞。仔细观察过往的车辆,发现没碰擦过的车辆真是少之又少,汽车的外壳都是坑坑洼洼,伤痕累累。对一般的汽车之间的刮碰车主们也并不很在意,无论谁对谁错,说过去就算了。看来这样的路况,大家都较真的话,交通也只有瘫痪了。汽车都普遍没有后视镜,有后视镜的也被司机掰得由招风耳变成贴面耳,省的占空间碍事!路上名牌车很少,跑的再快的车在这里最快也只能跑六十迈,而且这样的速度也只能维持很短的一段距离,因为等你提起速来了前面又堵车了,这使我想起了国内学驾驶时的百米加减档在这里倒是有用武之地了。不过这里的人都不主动抢道,行人和自行车主动让汽车先走,而且有人主动指挥交通,这点不像咱们国内,遇到拥堵时,再宽的马路也被大伙挤成一锅粥,你不让我走,我也不让你走,大家耗着吧,看谁耗得过谁。这也让我想起了一个笑话:甲乙两人各带小孩在独木桥上迎面相遇,互不相让。甲对其子说:爷们,回家把我的晚饭带来,告诉你妈,说今晚我在这里住下了。乙更不示弱,对其子说:回去告诉你妈,让她准备改嫁吧,这辈子我不回去了。
晚上在回旅馆的路上,看到很多的印度人都睡在路边的人行道上,有大人也有小孩,有男也有女。小的有两三个月的小婴儿,光着身子,脖子还挺不住,脑袋无力的偏向一边,像刚出壳的小麻雀,浑身无毛,肉乎乎的卷缩着。问翻译才知道,这里住房很紧张,再加上不计划生育,每家都有四五个孩子,一家七八口人,房子只够两三口人住,其他人只能到大街上住了。
印度人的种族观念还比较强,不同种族间是不通婚的,尤其是上等人决不会和下等人通婚。印度教徒也不会和当地的穆斯林通婚,如果子女在婚姻问题上违规了,他们居然能干出杀亲子的事。不可理喻。
这期间还有很多事情,先不说了,另外要说的是,从印度带了点当地水果,到家后发现都长绿毛了,自己没吃,家人朋友也没尝一口。
从印度回到昆明,同去的伙计说:在国外一直提心吊胆,回到国内终于把心放肚子里了。我笑言:国外也不是荒蛮之地,他们的人也不是食人族,有什么可担心的?人都是一样的人,什么地方都有好人也有坏人,风俗不同,语言不通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