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 谷歌搜索 
首页 | 小说 | 随笔 | 散文 | 诗歌 | 推荐 | 文集 | 留言板
 您的位置>>小桥·流水·人家>>随笔>>给心灵一个栖息的巢
给心灵一个栖息的巢
文 / 秋天的阳光 2010/12/16 0:48:26 发表| 已被阅读过 404 次| 评论12
               ——写给小桥的话
    泰戈尔说过:我们一次次的飞走,是为了一次又一次的归来。
                                          ——题记

    为了理清我和小桥之间的来龙去脉,我特意翻看了一下最初上桥的时间:2005年6月4日14:09分。从这个时间可以看出来,那时正是盛夏的午后,很可能是在班上应该是最百无聊赖的时候。当时的心情我没有记录下来,但按照我一向自由散漫的心态推断一下,大概是午休之后懒洋洋地上班,然后无所事事中打开电脑上网注册成为小桥一名新的成员。

                       一、萌芽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其实仔细追想一下,当时我记得我之所以会注册,还是因为一位资深文友的推荐。那时,我其实是一名文学的散兵游勇。虽然起步不是太晚(第一次获奖是1994年1月22日,济南人民广播电台的一次征文比赛),但多年来一直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究其原因是我这个太懒散,并且又很情绪化。总之不是一个勤奋之人,所以成绩一直很稳定(此处的稳定为贬义,记得是郭冬临的一个小品中他的“儿子”说的,因为他一直在班中考倒数第二,所以有此一说)。所以,那位文友对我说,我们章丘有一个比较的文学论坛,叫小桥流水人家,你可以常去看看。
   “小桥流水人家?”我当时心里一愣。对任何一名爱好文学的人来说,这句话都是那样熟悉啊!说实话,我觉得所有的文学爱好者,在骨子里其实都有一份浪漫和天真。正基于此,他们能用文字来倾诉生活的那些苦与乐,哀与痛。所以,在那样一个偶然的日子里,就有了我与小桥的第一次接触。
   上得小桥来,首先触动心扉的就是那一池绽放的莲,伴随而来的就是那首经典的曲子。那莲、那曲,都在一瞬间让人的心灵为之一震,随之内心深处最柔软的一角开始驿动,然后开始飘啊飘,慢慢地又在某个角落与之融化在一起……后来,我无数次的想,那种契合,是高山流水遇知音刹那的化蛹为蝶。那种感觉,是我们读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类诗词才有的一种思绪吧!其实是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不可说,不可说……

                  二、绿叶
    前两天,我只是在上面拜读别人的大作。说实在的,那时的小桥,真是文人荟萃,名家众多。差不多章丘文学界所有的砥柱中流都在上面安了家,那形式真是如火如荼。应该说,当时无论是看的,不是写的都是满怀着热情,甚至说是激情在参与小桥。只要是小桥组织的活动,都能看到来自各行各业的文友们踊跃的身影。
    看得多了,我的手也渐渐痒痒起来。然而,那几年我终日里在应付各种考试,根本没有一星半点的作品写出来,但是又想掺和一下当时的大好形势,思量再三,还是决定掺和一把。于是,我在6月6日第一次发了一组散文,因为当时没有新作,只好把过去几年的一些旧作贴了上去,那些真是名符其实的滥竽充数之作。
    文章发上去之后,很快就有文友给了我热情洋溢的鼓励。说实话,我早已不是新兵。但不论是老兵还是新兵,那种鼓励都是弥足珍贵的。于是,“小车不倒继倒推”,我慢慢又发一部分拙作上去。我觉得,就在这发与读之间,我与小桥的距离是越来越近了,甚至它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随着与小桥的接触日渐增多,上小桥已经成了一种下意识的举动。以至于每天一打开电脑,第一紧要的便是去看小桥,去听那首曲子。我对要好的同事称之曰“文人之间的心灵对话”。后来,我同事只要一听这首曲子,就笑称“又和心灵对话去啦?”

                      三、繁花
    记得每次一打开文集首页,就有那些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文友的名字跃入眼帘。那些名字其实早就烂熟于心了。不管是稳居第一的冰月亮,还是紧随其后的兵法、静如,以及高太守、野岗、焦王、泡泡、白丁等名家,我对他们的作品都是那样熟悉。每当他们又有新作发表,我总是在第一时间去读。因为多年不写的缘故,我觉得文思早已不再流畅,感觉难免有些迟钝,所以只是读,而轻易不敢写任何评论。不为别的,只是因为自己心里发虚。
    我想,每一个有写作经历的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类似的感受,不管是眼高手低,还是眼低手低,其实都是文学上的不完整吧。就像“木桶”理论中那最短的一块木板,只要它存在着,那这桶就注定装不了多少水。正所谓“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的半瓶醋——都是浅薄的,甚至是可悲、可叹的。
    当时,他们这些人中的大多数我都不认识,当然后来通过小桥都成了很好的文朋诗友。不管从哪方面说,小桥都是最好的纽带,最好的桥!从他们那里,既能听到鼓励,也能听到批评。但不管是哪一种,我觉得都是朋友发自心底最深处的一处倾诉吧。正是因为有鼓励,我们才能有更多的勇气去接受更多的挑战,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思;正是因为有批评,才能在自己头脑发热,当局者迷时获得一贴清醒剂,一味苦口的良药!
    印象最深的是当我于2007年3月写出的《此情何必成追忆》,9月写出的《我愿做一只小羊》在小桥上一发出来,就获得了十几只鼓励的贴子。这些贴子,对刚写出新东西的作者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那种感觉真是金不换——因为那是对作者辛勤劳作的肯定,是对作者最好的鼓励和鞭策。我刚才看了一下我文集的名字是《我心中的最美》,作者签名是“春天过去的时候,我把枝头的萌芽留在心里”。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在心里对自己说,由此可见,自己对小桥用情之深,用心之苦!
    如果说记忆是一根藤,写作历程是一根藤,那么我觉得那几年间的小桥就像一根水份和养料都很充足的长青藤,上面布满繁花。一枝枝、一朵朵都是那样顾盼有致、风姿绰约。远远看上去,满眼都是水草丰美,人才济济的感觉。对于任何一个小桥上来说,我们所经历的那一段繁华岁月,在我们的写作历程中都是难忘的一页。“我为什么眼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种感觉,何其相似乃尔!

                    四、新芽
    后来,大概是因为网络更新的缘故吧,小桥全面升级。但不知是我太笨的缘故,还是小桥在一些地方有了变化,总之新的小桥我登录不上去了。或者偶尔登录上去,发贴也变得很艰难起来。正所谓“园日涉以成趣,”但现在却“门虽设而常关”了。后来,急得我直想砸电脑,但想想这与电脑何干。
    自从我在小桥上注册发文开始,直到2009年3月29日7:46发了最后一篇小文,从此以后,再没在小桥上发过文章。于是,在又过一段四处游荡的日子之后,我在2009年7月30日在新浪上注册了自己的博客。博客虽好,但总不如小桥上热闹,朋友众多。要想找朋友,还是不如小桥上快捷、方便。
    于是,常常很怀念小桥。近日又到小桥上溜达,只见小桥上打出了“欢迎各位桥友回家”的字样。看着那左左右右来来回回飘飘荡荡的文字,听着那又一次一次响起的熟悉的旋律,心里总感觉有一把锯在反复削磨着,又像有一根麻绳在细细地撕扯着。一遍、两遍、三遍,来了、去了、又来了……

    陶渊明说,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朱自清说,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那开在心头的繁花,虽曾枯萎过。但思来量去,终究意难平。
    因多日来对小桥有所感,所以记之。

***************************************************************
《给心灵一个栖息的巢》相关评论 共12

网友:子衿(tenuan@126.com)来自: At:2010/12/17 11:55:45
主题: 给心灵一个栖息的巢
回野岗老师:桥友登录时,如果出现密码错误,会提示一个邮箱,如果有密码找不回的文友,可以发邮件到这个邮箱。



网友:秋天的阳光(zqwpf@163.com)来自: At:2010/12/16 16:02:29
主题: 海燕
一看就知道,这只燕子在本职工作中沉浸得很深!并且挥手之间,很有大家风范啊!



网友:海燕(xwzxgjl@163.com)来自: At:2010/12/16 15:52:54
主题: 久违了
兄弟姐妹大家好!



网友:野岗(yegang213@sina.com)来自: At:2010/12/16 14:28:34
主题: 清尘
现在很多文友回不来,是不是因为密码找不回来呢?是否可以在公告栏里告知文友们密码找回的方法?



网友:清尘无落(tenuan@163.com)来自: At:2010/12/16 11:36:12
主题: 给心灵一个栖息的巢
几位文友谈得不亦乐乎呢,恭喜阳光老师获奖。这样一篇文章,情真意切,让所有还在小桥留连的人都开始将自己与小桥的情缘重新再梳理了一次。期待小桥的重新振兴!



网友:野岗(yegang213@sina.com)来自: At:2010/12/16 10:55:14
主题: 不要对号入座
校长大人刚获一等奖,创作实力摆在这里,我怎么敢说你稚嫩呢?大家都希望长得面嫩,可不希望文笔稚嫩。呵呵……




页数: [1][2] 下一页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章丘小桥原创文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wenxue.zqb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5000044号 鲁公网安备 37018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