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 谷歌搜索 
首页 | 小说 | 随笔 | 散文 | 诗歌 | 推荐 | 文集 | 留言板
 您的位置>>小桥·流水·人家>>随笔>>“不排队”是不是对他人的一种伤害?
“不排队”是不是对他人的一种伤害?
文 / 方雨的世界 2011/3/16 15:48:33 发表| 已被阅读过 208 次| 评论1
    在单位,最不愿去的地方可能就是食堂了。整个场面极度混乱。排队的向前挤,不排队的拼命向前挤。这样的场面在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里经常见到。有时我都在纠结着这样一个问题:不排队、一窝蜂,究竟是旧时的一种习俗,还是现有的一种成自然的习惯?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但我们也不能把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丢掉。儒家文化一直倡导一种“谦谦敦厚”“彬彬有礼”的礼节。在文化广场南面的墙上也挂着“仁、义、礼、智、信”这样的醒世名言;食堂正面的墙上也写着“请认真排队等候打饭”“秩序、礼让让你自己和他人变得方便”这样的句子,以及生技部和办公室发出的通告。可我们为何仍对此熟视无睹,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呢?好像一生只为一口“吃”。不排队,你会不会觉得这是对他人的一种伤害?
   
    我无力去谴责一个人道德层面上的一些东西,有时,我对这样的人还抱有一种深深的同情,他们真的不容易,为了一口“吃”,前仆后继的精神多令人敬佩啊!我知道这与一个人一生从小养成的习惯有关,也与一个人成长的土壤有关。而“食堂文化”恰恰彰显出来的是一种管理细节上的漏洞,如果食堂管理人员因势利导,而不是任其泛滥成灾,我想,这种极度混乱的场面是有所改变的,当然,前提还需职工积极配合。
 
    08年金融危机期间,单位放假四个月,我也有幸在淄博中天仕名找到一份有关餐饮方面的工作,职工98%以上是博山人。那时,我对博山人有一种天生的偏见,觉得他们好耍心机,就像全国人排斥河南人“偷盗”、东北人“仗义”一样,这只是一种地域上的主观性偏见,丝毫不能贬低他们对全国经济的贡献。博山人被称作“博山猴子”,其实,这应该是一个褒义词,是说博山人的精明能干。但把“猴子”比喻成人,却成了另一种称谓。他们打饭时的一丝不苟,那种认真的态度,让我想到了日本人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方面透露出来的严谨、秩序与礼让。你看不到插队现象,也看不到和谁谁认识帮你打出来的现象,更没有大声喧哗大肆辱骂的现象。队伍排的很长,行进的速度却像涓涓细流,有条不紊的流动着一种动态的美。领导认真遵守,职工安分守己,这是一种贴入人心细致入微的和谐,这也改变了我对博山人以往的看法。这难道不是“餐饮文化”另一种形式的表现?
 
    来公司六年了,一直纠结着这样的场面,一直被这样的场面纠结着。如果你有广阔的思维空间,你一定会觉得“不排队”是多么的丢人现眼。
***************************************************************
《“不排队”是不是对他人的一种伤害?》相关评论 共1

网友:赵杰(Zhaojie6801@163.com)来自: At:2011/3/17 22:36:30
主题: “不排队”是不是对他人的一种伤害?
实际上,所谓的排队就是一种制度,他是人人都应该遵守的,虽然只是小事,可小事忽视了,大事必然就会出问题。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




页数: [1]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章丘小桥原创文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wenxue.zqb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5000044号 鲁公网安备 37018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