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 谷歌搜索 
首页 | 小说 | 随笔 | 散文 | 诗歌 | 推荐 | 文集 | 留言板
 您的位置>>小桥·流水·人家>>散文>>“龙泉庵”游记
“龙泉庵”游记
文 / 牧羊大叔 2011/3/18 21:33:18 发表| 已被阅读过 330 次| 评论0
(原载《泰山文化》2010第3—4期)
(孙廷华)
    暮春之时,笔者与文友长河、易居、冰寒等去章丘东南深山游览古刹“龙泉庵”。乘车前往,钻入s 型山道,跨越盘亘而行。岬间道路时窄时宽,两边山峰桃花乍开,犹如少女的腮上涂上了胭脂。行至一绝谷底,一座高山挡住去路,心中疑惑,莫非错走线路。正要停车,突见路往左侧急拐,两块巨硌紧紧夹着那条小道儿。车穿而过,惊出一身冷汗,感叹,真好比过“鬼门关”。又行数里至公路尽头,见一小庄,我下车向一位白发髦翁问路,老人听说我们要去龙泉庵,便兴奋的给我们讲起了龙泉庵的故事。最后他用拐杖指着南边的高山,说,龙泉庵就在那山的半腰间。”
    我们一行弃车步行,从村中窄巷来到村南,但见:春风骀荡,山林婆裟。呼吸着潮湿的新鲜空气,顿觉心胸透彻爽然。任凭风儿吹衣裳嫳屑抖动,好像鸟儿展开飞翔的翼儿。再往前行,满山的花椒树吐出那非缃非绿的嫩芽,散发着那特有的清香,在山间荡漾。我们有点陶醉了!能不陶醉么?此时,虽然野坡还尽显一片枯色,看那那蠢蠢欲动的萌芽已经展开了双臂,正要把春的灿烂托起。
    几经跋涉,我们登上一个高峰,按住怦怦的心跳,挥去满脸的热汗,再往南看,竟是一个世外桃源。那里:红中有白,缃色托兰,粉红是那样的俊俏,绿色是那样的鲜艳。一个飞檐斗拱的古建筑,就隐约在这个画图的里边。哦,这就是龙泉庵。
看到了古刹的霎间,那烟袋里的故事又响在耳边:元朝至正末年,朱元璋在江南消灭了元朝主力后,又打败陈友谅和张士诚,夺取了半壁江山。同年十月初,朱元璋命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大将军率二十五万雄师挺进山东,朱元璋尾随其后,杀的王宣兵马败如落花流水,只好率残部往北逃窜。大军继续北进,没遇到险恶之战。此时,朱元璋便有了轻敌麻痹思想。朱元璋来到长白山北端时,执意要去山上寺中凭吊一番宋代贤相范仲淹,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王宣及残部正密藏在长白山的林荫之中。王宣见朱元璋所带兵马很少,便领兵杀出。此时,朱元璋没有任何作战的思想准备,见兵将四起,便骑马向南逃窜。王宣紧追不舍,高喊要杀死朱元璋。当朱元璋逃至胡山附近时,天渐渐黑下来。他弃掉了战马,借夜暮之蔽,沿胡山东侧的山谷往南逃去。翻越了十几座大小山头后,天亮了。又饥又渴的朱元璋爬到高山凹处,被一位老者藏进“桑黄坡”的山洞内。朱元璋喝着清泉水、吃着老者给的红薯,躲过了追杀,以后称帝。朱元璋在此落难的事后被传开,人们便称“桑黄坡”为“藏皇坡”,朱元璋饮水的泉也开始叫“龙泉”。
    想起了故事中的龙泉,我们找了半天也没找到。恰好,来了一位挖野菜的村姑,我们便上前打探。那村姑领我们来到泉边,却令人大失所望,传说的龙泉是:一年四季流水不断,水声有急有缓、犹如箫声荡涤在山涧。特别是夜晚,声音如泣似歌,幽幽咽咽……。可眼前的龙泉,就是一口普普通通的井而已!原来,后人们为了吃水方便,把泉甃成了井状,前几年双龙洞村又将水管埋在泉头,成了自来水之源,喷涌的龙泉已经一去不返。
寻古刹,进层林,忽而领略出那陶县令“忽逢桃花林……”的特别感受,看眼前:那洁白的梨花,那粉红的桃瓣,在风中飘啊,飘啊,一场特别的大雪正在狂舞。几个挖野菜的少女在林中中穿来穿去,那笑声,那欢乐,难道这就是那桃花仙子么?是我们误入了仙境,还是走进了梦幻……
    穿越梨园桃林,来到龙泉庵。眼前残碑断碣,一片狼藉,只有三间正殿还保留完好,依旧显示出曾经的辉煌。走进殿内,梁上的龙凤图清晰可见,壁画只剩下几处残迹。龙泉庵院内现还存有石碑五方,分别记录着开始建庵和各时期的维修及扩建,也透露出此庵的辉煌和大起大落及多灾多难。龙泉庵明朝正德年间始建,只有五间正殿。依龙泉而得庵名,为尼姑修行之处。万历年间,该庵又扩建。多年以后,几个和尚来到此处,将尼姑奸淫,抢占了尼庵。后来,又有道士打着“主持公道”的旗号,将和尚驱之。尼庵又成了道教场所。原本清静的寺庵,成了刀光剑影的血灾之地。清朝康熙年间,此庵又进行了小修。后来在道光年间,皇禄泉(黄露泉)、双龙等十三庄联合募捐对庵重修,变南山门为“十”字穿心格式,配上东西两厢,又重塑佛像,全庵焕然一新。并恢复了道尼主持庵院。从那以后,庵内香火不断,名扬周边百里。 民国初年,该庵又进行了维修。但好景不长,日寇踏我国土,炸毁了塑像,东、西两厢殿惨遭损坏。只留下破旧不堪的三间正殿。从此,该庵断了乡火,尼姑东游西散。
    “来看看这副对联,是什么文字?”长河指着庵前的柱子说。我们连忙上前仔细辨认,也都遗憾的摇摇头。这对联为阳刻,形象很像篆书,却又不是。那护林老人说,游人来了一帮又一帮,谁都不识这文字,都说这是天书。不言而喻,这副对联隐藏着一个玄机。
    现在,庵刹虽瓦断砖缺,但周边环境风雅犹存。柏、榆、荆、黄栌等树漫山遍野,铺天盖地。林内天麻、何首乌、灵芝等名贵草药不时有人挖出。成为不可多得的一方宝地。  看这优雅的妙景,再看那个破旧的小庵,竟像个饥寒交迫的孤儿,又像在春寒中摇晃的迎春花枝,正期盼着和风甘雨。
    离开龙泉庵回归,我们忍不住又回头观望:龙泉庵啊,不知何时能再现你那壮观的雄姿?不知何方英杰能破解那天书的秘密?
***************************************************************

还没有评论

页数: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章丘小桥原创文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wenxue.zqb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5000044号 鲁公网安备 37018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