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的摇篮
|
文 / 孙子兵法
2011/4/17 9:32:16 发表| 已被阅读过 385 次| 评论5篇
|
 |
诗 的 摇 篮
——浅谈《王韶钟诗歌选》的艺术特色
近些年以来,中国诗坛有些萎靡不振,颇受冷落,甚至出现了“写诗的比读诗的还多的说法”。有些诗人或者改行写小说,或者干脆经商从政,但仍然有不少诗人继续在诗歌的沼泽中跋涉,并且走出了一条金光大道,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章丘著名诗人王韶钟就是坚守在诗歌阵营中的佼佼者。
王韶钟至今已经出版了多部诗集,最早的一本《王韶钟诗歌选》,是上个世纪的产物了。现在看起来,那些诗歌离着我们的当今现实生活已经很遥远,但我还是能够被他高深的诗歌艺术所感染,从中受到许多启发。
在这本诗选中,诗人写出了他宏大的理想和对人生的执著,歌颂了改革开放给祖国城乡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光辉成就,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秀丽迷人,给读者以心灵的震撼和理性的启迪。诗人时而以冷静平和的态度直面现实和透视人生,时而以拳拳的赤子之心倾诉乡土恋情,时而以炙热的豪情吟哦生活。“十年动乱”造成的历史裂痕与改革开放取得的恢宏业绩、过去人民群众的心灵创伤生活困顿与现在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急剧提高,都对诗人产生了强烈的催动与影响,他用独特的视角观察社会,用敏锐宽广的思维感悟生活,使其艺术的触角伸展到城乡的每一个区域,捕捉提炼到了闪光的诗意,凝聚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艺术魅力。
诗人对生活有着广泛的兴趣,使其诗歌题材丰富多彩,加上表现手法的新颖多变,时代精神和主观情绪紧密溶于他的诗歌中。他善于从生活情景入手、以小见大的艺术技巧,揭示其思想和美学特征的同时,也从广泛的生活领域和历史背景反映改革开放这一主题。如《明水三咏》组诗,分别以“旱冰场”、“汽水摊”、“小吃部”入手,歌颂新形式下城镇的崛起、人民群众亢奋的进取精神和欢乐情趣,以小见大,折射出了时代的脉搏。
在描写农村题材的诗歌中,他同样采撷平凡简单而富有表现力的细节,像《盖新房》、《打枣歌》、《小院秋》、《丰收情》等诗歌,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艺术手法,表现了他对农村新生活的热情肯定,对国家富民政策给予高度赞扬。
在《赏花篇》一籍诗中,王韶钟借助意境的力度,把握抒情角度,使其诗既有意境美,又有哲理性。《腊梅吟》写道:“置身风雪世界的苍凉/刚劲的枝梢舒展着倔强/为了复苏万木凋零的枯黄/斑斓的信念化作炬火烛光/”。吟诵腊梅,表现了不畏艰险、勇于拼搏的人生。
王韶钟在《诗的摇篮》中低诉:“哦,家乡的田园,喷涌不竭的诗泉。爆蕾的豆花,点燃了诗的灵感。十里平川,丰富了诗的内涵。溪畔的桃林,无私地把美的意境奉献。瓜蔓上滑动的露珠,凝作诗句的标点。”比喻形象传神,排比规范恰当,诗句读来清新流利,感觉心旷神怡。这其实不光是“诗的摇篮”,也是“诗人的摇篮”,那些初涉诗坛的文学新秀,应该能能够从中读出写诗的技巧来。而事实上,章丘大地由王韶钟先生帮助扶植而成长起来的年轻诗人是无以数计的。
王韶钟并没有因为取得些许文学成就而停止前进的脚步,如今退休在家闲居,有了更加充实的时间,在继续耕耘诗篇之余,散文作品也同样写得风生水起,不断在全国各地的报刊开话结果,正如他曾经说过的一段话——前面的道路正在发出召唤。既然开了头,就要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1998.9.8.夜写于蜗居//此文发表于2010年《新晨报•金章丘》//发于小桥时有补充
|
|
|
*************************************************************** |
网友:孙子兵法(540694738@qq.com)来自: At:2011/4/19 22:17:36 |
主题: 一剑天先生! |
感谢您一如既往的关注拙作。
其实,我写任何体裁的东东,不论是小说诗歌还是散文评论,都写不好,但是喜欢参与而已。虽然曾经被自己的习作感动,却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写的不好。——给别人写评论,确切说应该叫读后感好一些,只是有感而发,更不敢去获得荣誉或者荣耀,随手涂鸦而已!问好~~ |
网友:一剑天(zqdzc@126.com)来自: At:2011/4/18 14:44:55 |
主题: 诗的摇篮 |
韶钟先生的大作,也是章丘文人的骄傲。兵法贤弟为之作评,亦足以为荣。 |
|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