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 谷歌搜索 
首页 | 小说 | 随笔 | 散文 | 诗歌 | 推荐 | 文集 | 留言板
 您的位置>>小桥·流水·人家>>随笔>>三十年前的春节
三十年前的春节
文 / 木等口呆 2011/5/8 19:32:48 发表| 已被阅读过 289 次| 评论0
     过春节,是孩子最高兴的事了,吃好的,穿新衣服。新衣服都是年初一早上才让穿的。几乎每个小孩的棉袄袖子上都有擦鼻涕留下的痕迹。过年的新衣服不过是在旧棉袄外面套上一件新老粗布褂子。
   年29下午,炸菜,炸豆腐,炸绿豆丸子,炸香椿芽,炸少量的瘦肉、带鱼。炸的肉和鱼只能每人吃一块,留着过完年伺候亲戚。伺候亲戚时,只是大人作陪,孩子只能眼巴巴的在一边看着。一般亲戚会夹起一筷子好菜或肉,吆喝我们。我们会偷偷的看看父母的眼色,觉得差不多,才伸出手来。菜放到手心里,麻利跑开,到一边慢慢吃掉。
    过年放鞭炮时,家里买的鞭炮很少,兄弟几个平分一挂鞭炮,每人不过三四十个(小莲子听),那种鞭炮挺小,红色,浏阳鞭炮厂的。放鞭炮时,一个一个的放,不响的,也得扒开一头放哧溜子。或者趁着窜花时,用脚一踹,啪的就响了。那时假的鞭炮(里面全是锯末的)很少。自己的鞭炮不舍得放,总是先看别人放。弟弟的鞭炮能留到下一年,不过基本都潮了,很少有响的。
     年三十下午五点半左右,村里的鞭炮声就大面积开始响了。街上的小孩子,随着鞭炮声一会儿跑到村东头,一会儿跑到村西头。一串鞭炮响完。孩子们就哄的一下围上,抢那些落地没响的鞭炮。放鞭炮也有规矩,当年家里死了人的,一般三年不放鞭炮。家里没有男孩的家庭放完鞭炮后,会赶紧回家,一般不在外面看放鞭炮。
     年初一,是很神秘的日子,早上四点多,父亲第一个起床放鞭炮,然后喊我们起床,烧开一锅水,准备下水饺。母亲365天,就是年初一这一天比我父亲起的晚,并且不用做早饭。起床后不能大声说话,家里的每个地方都得有亮光,有灯时亮着灯,没灯就点上红红的蜡烛。整个早上感觉就像在地狱里一般,有点像鲁迅笔下《药》中,华老栓打灯笼的场景。刚出锅的第一碗饺子要先供香老天爷,供香老祖。
    早上六点左右,外面刚蒙蒙亮,开始出门拜年,街上还弥漫着鞭炮的味道,地上到处是鞭炮纸。街上人三三两两的,大姑娘小伙子都穿的比平时漂亮。见面有说有笑,彼此之间先说过年好。俺村子小,基本是挨家挨户的拜。家家户户都准备了玉米花,好点的家庭准备花生、瓜子、糖果,用来招待来拜年的人。小孩的衣兜里很快就能装的满满的。衣兜满了后赶紧回家放下,再出来拜。就是那个时候知道,花生皮上有麻子,人吃了花生后脸上会长麻子。大人怕孩子贪吃啊。
     初二开始走亲戚,包里的礼品是挂面,有时是饼干或者是用草纸包装的到口酥。到亲戚家吃完饭,象征性的留下点礼品,绝大多数是谦让一下,不留。谁都知道包里的礼品,要走完所有的亲戚。亲戚快走完的时候,胆大的孩子,禁不住诱惑,偷吃包里的饼干后,再包上砖头,照样也能走完所有亲戚。
***************************************************************

还没有评论

页数:
************************************************************************************
请登陆后发表评论,注册 登陆
***************************************************************
章丘小桥原创文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 wenxue.zqb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5000044号 鲁公网安备 37018102000247号